APP下载

浅析东野圭吾推理小说被广泛影视化的原因

2018-09-10史倩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影视日本

史倩

摘 要:当今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其作品因它独有的魅力,备受亚洲及周边地区的追捧。本文从日本推理小说的概念、发展、特点出发,试浅析东野圭吾推理小说被频频成功影视化的原因。

关键词:日本 东野圭吾 推理小说 影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031-01

东野圭吾,是当今时代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家,他的作品在2007年首次传入中国,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深受读者的追捧与喜爱,同时多部小说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并被多国影视化。现今研究东野圭吾作品的学者不在少数。笔者想在这里简单地分析一下东野圭吾作品的独特魅力以及广被影视化的原因。

1 推理小说

1.1 概念界定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推理”?该词为逻辑学名词,指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从已知的前提推出新的判断的过程,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等。推理小说是指以已知线索为依据运用推理的方式解开故事谜底的一种小说,故事通常包含凶杀、悬疑、侦探等多种元素。推理小说这个名称最先也是在日本起用的。

1.2 大致发展及特征

作为大众文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推理小说,在当今世界范围的阅读市场中,有着极为耀眼的地位。推理小说源于美国,发展于英国,繁荣于日本。

首先,是在江户、明治时代。日本推理小说开始萌芽,日本作家井原西鹤模仿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开始,推理小说初登日本文坛舞台。例如中国南宋时代的作品《棠阴比事》,收集了一百多个清官断案的故事,日本的推理小说《樱阴比事》模仿了中国的该部作品,通过血液化验之类的方式来鉴别罪犯的罪行,再根据一些线索,加之缜密的逻辑推理来缉拿罪犯。

其次,是在战前即20世纪初期。日本推理小说开始走向成熟。出现了以江户川乱步为代表的“本格派”小说,以推理解谜为主要走向,用科学的逻辑推理为侦破的主要手段,讲究写实;还有横沟正史为代表的“变格派”小说,注重逻辑推理的同时,更注重揭示人物诡异的心理活动为突破口,甚至出现一些妖魔鬼怪等元素。

第三,是在战后即四十年代中期至六七十年代。此时期的日本推理小说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推理小说家,其中,与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齐名的世界三大推理小说巨匠之一的松本清张为代表的“社会派”推理小说深入人心。这类小说探索和研究犯罪的社会原因,揭示社会矛盾,使推理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现实意义;直到东野圭吾的出现。他的作品触及悬疑、科幻、社会等多个领域,同时兼具文学性、娱乐性、社会性等更能和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2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

东野圭吾作为当今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家。他的创作之路却是一波三折。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奖项后,东野圭吾进入了十多年之久的萧条期,期间作品备受冷落,生活也因此一度陷入窘境。转型后,他的第一部可以称得上畅销的作品《秘密》在当年的销售量迅速超过五十万册,为东野圭吾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改变了其生活现状,在某一程度上,东野圭吾开始迎合大众的口味,向金钱利益靠拢。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达,传播媒介多种多样,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快餐式的消费模式中,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得东野圭吾开始为“改编”而创作。由《白夜行》《分身》等改编的电视剧到《放学后》《嫌疑人X的献身》等改编的同名电影,都为东野圭吾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收入。在这样的情况下间接地提高了东野圭吾在大众视野里的知名度。同时受影视剧改编的反作用,东野圭吾后期的创作更多地侧重于制造矛盾冲突并运用分镜头的手法,“是小说更便于影視化”正如黄发有表示“影视剧的叙事转化到电视剧中,首先考虑的就是增强它的动作性,这是基本的起码的要求。”因而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就会有意识的更改创作手法,使之更适合影视剧的改编。

其次,东野圭吾获得“江户川乱步奖”与“直木奖”,这两项在日本分别代表“推理小说”及“大众文学作品”的最高奖项成就了一个从“最被直木奖嫌弃的男人”到“出版界的印钞机”的东野圭吾。不但巩固了东野圭吾在日本本土的地位,也使其被世人广为知晓。同时,东野圭吾的小说所选主题多种多样,不同于传统“本格推理”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特别突出对人性及社会性的反映,对于亲情、友情、爱情方面进行了仔细地推敲琢磨,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先后被中国、日本等国争相改编,大量作品口碑俱佳。

东野圭吾曾自述:“我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东西,比如人性的独白,比如社会的炎凉。我想,这些东西是人类永远需要关注的命题。”东野圭吾自身对推理小说所付出的努力与科技发达、各种媒体媒介的发展相互影响产生碰撞,都为小说被影视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事实证明,这是成功的。

此外,影视作品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于小说原著,将小说中人物的形象与情感发挥到淋漓尽致,生动地展示出来,这也跟东野圭吾的亲自编导有关。东野圭吾的多部小说被拍成电影、电视剧,除了日本影视圈著名的导演之外,也有一部分是由他亲力而为的。再加上电影、电视剧中的演员阵容庞大,各个基本上都是演技派、当红明星,在确保小说影视化内容高质量的前提下,这些明星为东野圭吾小说的影视化提升了知名度,无形中也吸引了无数的受众,保证了收视率,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与社会效应。优秀的作品付之于适当的艺术加工,在这个人情社会将会更加符合受众的审美与接纳度。这也是东野圭吾小说被频频影视化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3 结语

在商业化和多元化的今天,东野圭吾的小说迎合了大众的口味,极具商业化的气息,一方面满足了广大爱好文学作品的读者,另一方面也给了我国文学界、影视界发展方面的一些启示。如何提高我国推理小说的发展,如何达到文学作品与影视化共赢,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将是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黄发有.挂小说的羊头,卖剧本的狗肉——影视时代的小说危机(上)[J].文艺争鸣,2004(01):70.

[2] 何映宇.“我不介意更温情一些”——日本推理小说第一人东野圭吾专访[J].新民周刊,2012(34);35.

[3] 东野圭吾.作品的影视化——分为两半的侦探[EB/OL].新浪娱乐,2013-6-5.

[4] 杨国华.日本当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猜你喜欢

影视日本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