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2018-09-10撒志敏

电子商务 2018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撒志敏

摘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每个大学必开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素养和基本技能是首要任务。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知识点内容繁杂和学时有限是摆在每个学校面前的难题。翻转课堂的提出和应用对于计算机的课程教学改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引言

《计算机基础》自开设以来,一直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当然这与计算机的工具性特征是分不开的,然而《计算机基础》课程也一直处于不断地研究改革之中,其中有内容上的研讨,涉及到计算机与其他专业的关系问题,后来提出1+X方案;有教学模式上的研讨,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有的采用边讲边练,有的采用先讲后练;有教学对象上的研讨,有的采用按层次分班制,有的采用按专业分班制,有的进行入学考核免修制等等。但始终解决不了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由于学校对各专业总学时进行限制,计算机基础课的课时又受到各专业专业课程课时的挤压,课时越来越少,甚至于出现全校不同专业课时大不相同的现象,有72学时的、54学时的、36学时的。每次召开师生座谈会,学生都会提出各种各样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讲解与练习的矛盾,学生差异与教学进度的矛盾等等。

近年来,新兴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MOOC和SPOC受到教育界各大学和研究机构广泛关注和研究,在实践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慢慢的产生了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鉴于其明显的优势,以提升《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为目的,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充分的引入到《计算机基础》课改当中来。

1、《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1 课程内容的量与课时少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校从2000年左右開设《计算机基础》课时,各专业一年级全学年开设,总课时数144节,随着各专业的发展,学校不断的对计算机课的课时进行挤压,最少的挤压到总课时36节,加上各种影响,其实也就32课时左右。而《计算机基础》受到教学大纲、计算机等级考试知识点、专升本、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考试等方面的要求,必须讲授包括计算机基础各个知识点的理论,内容极其繁杂。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各种理论更新层出不穷,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也相当频繁,授课的内容越来越多,与教学时数的缩减形成的矛盾就越来越尖锐。虽然教师也采用了各种方法予以解决,但由于监管和交互的缺失,其学习效果并不佳,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 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课堂统一的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

近十年以来,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由于教育的严重不均衡和高考指挥棒的因素,导致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极少的同学能对计算机的基本的内容进行操作,而大部分学生仅仅会网络的浏览应用,特别是有一部分同学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从而还有一定的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不同的学校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同济大学在新生人校时进行计算机测试,将学生按成绩分为计算机免修、自学和集中统一学习三类。一般的大学都是按班级、依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虽然也兼顾了不同水平的学生,但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我校师生就计算机教学质量研讨会上,有的学生说老师上课一个练习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消化,还有学生提出留的时间过长,这就是不同基础,不同资质的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反应。

1.3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基础》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也采取了各种各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说实验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等,但是面对众多的知识点、众多的学生、有限的时间,既要讲解,又要演示,还要指导和答疑,根本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其效果可想而知。

2、翻转课堂的特点和优势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最早是美国一所高中的老师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因病或因事请假的同学不至于落下课程而将课堂实录发给学生以供自学,后来发展到将原本在课堂上讲授的过程以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课前学习,而在课堂上主要以师生、生生互动进行答疑解惑,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1 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就是教师根据课程目的和教学大纲要求,事先创建一套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并于上课前布置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学习,而在实际课堂上师生或生生再就有关知识点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的教学模式。

2.2 翻转课堂的特点

A、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有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文字、一段动画、一段音频或一段视频、还可以是某个网址,这些都需要教师尽可能地替学生准备,有些别人已经做好了,只需要找来即可,还有一些需要教师自己去制作。

B、在该模式下,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学生是学习材料感知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是该模式实施的关键。

C、任务和监管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任务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提出来的,可以是习题、可以是实验,也可以是小作文甚至小论文。监管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小组学习相互监管,视频点击远程签到,个别调查等等方式。

2.3 翻转课堂的优势

根据翻转课堂本身的特点和整个应用的环节要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有以下几点优势:

A、翻转课堂利用教师准备的各种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节约了实体课堂的教学时间,为难点的答疑提供了可能,教师也有时间能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

B、在翻转课堂学习模式中,学生直接控制教师准备的学习材料,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自主的决定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确定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学习目标,可以适当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拓展。

C、翻转课堂不仅仅是学习具体某一门学科或某个知识点的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学习材料就相当于教师呈现的问题情景,在该情境中,学生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查找资料乃至于解决问题都是学生逐步培养的能力。

3、《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需要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针对多个方面的改革,有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方法、教學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和实施。

3.1 学习材料的设计

学习材料一般有文字材料、图像材料、声音材料、动画材料和视频材料等等。《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到的发展史、组成原理、软硬件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程序操作步骤等,单纯凭借文字材料理解比较困难,就需要借助于动画、视频等形象的符号。而这些材料能在网络等平台上找到现成的更好,如若不然,就需要教师自己或团队利用计算机等工具制作相应的材料。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特征,精心设计,以模块化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划分,做成10到15分钟的短视频或动画。

3.2 教学内容的调整

学生人校时计算机的基础不同,学习的能力不同,而计算机的课程内容选的又是一样的,这就势必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学生感觉内容太简单、进度太慢,有的学生感觉内容太难、进度太快,这两类人慢慢都会对计算机失去兴趣。所以对学习的每个模块要分别设置最好三级难度的设计,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必须要理解和掌握的供所有人学习;有一定难度、大纲要求内的所有内容供中等学生学习;跨越教学大纲要求,在所学知识点基础上有一定的拓展,与所学专业比较关联的内容供学习能力强、兴趣较高的学生学习。

3.3 教学环节的重组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指导下,旧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环节安排就出现了大的调整和组合,往往先是以类似导学案的方式学生个人通过材料自学并试着解决教师设计或自己发现的问题,实体课堂是初步学习之后的延续,通过师生、生生讨论、讲评,对已获得的正确的结论进行巩固,对错误的理解予以纠正,更加加深印象。

3.4 课程考核重新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考核,一般偏重于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也只考虑出勤和作业,有了翻转课堂的参与,考核要加入并偏重于学习的过程考核,特别是对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的主动感知和相关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将翻转课堂真正的利用起来,才能真正的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待以解决的各种矛盾。

参考文献:

[l]薛云,郑丽.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5):132-137.

[2]张莉.慕课时代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6(5):87-88.

[3]张国荣.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思路[J].大学教育,2013(13):135-137.

[4]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