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鉴才:回归“诗书画印”文人画传统

2018-09-10枝墨

人民画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潘天寿诗书画文人画

枝墨

有学者认为:“笔墨中熔诗、书、画、印于一炉,构图上将诗、书、画、印结合为一体,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在世界画史上,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诗书画印”同修最早出现在宋代,元赵孟頫、王冕将其发扬光大,明清以来多数书画大家是“诗书画印”并举发展,时至二十世纪,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将“诗书画印”发展到高峰。近代以来,由于书画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加之受西方学院派书画教学分科的影响,“诗书画印”同修的艺术传承可以说是遭遇断崖。

在杭州国画院院长、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金鉴才看来,“诗书画印”的结合就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也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这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篆刻家、书法家、国画家、古诗文家都应该具备的修养。

兼修“诗书画印”

金鉴才出生在浙江义乌山区的一户贫困家庭。少年时代的金鉴才爱好文学,一心想当作家、诗人,但初中毕业却选择报考了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因为家里实在无力供他上学,美院附中是免费的。金鉴才说:“许多书画家回忆录都讲从小爱好书画,我就没有那份幸运,学画是家庭条件所迫,学书法是师命难违。”

美院附中毕业时,金鉴才一心想要报考美院的国画系花鸟专业,但经潘天寿、吴茀之等老师的引导,经过层层选拔,他進入了当年只招收两个人的书法专业,成为中国书法界第一届书法专业的本科生。

金鉴才的艺术之路,是名副其实的师出名门。17岁时便问道于吴茀之、潘天寿二位先生。入中国美院学习后,他更是接触了权威的师资。金鉴才与沙孟海、陆维钊、诸乐三、朱家济、方介堪诸先生结下师生情,后又尝问业于张宗祥、韩登安先生。他们均是20世纪“诗书画印”的大师级人物,能得到如此多的艺术大师群体的亲炙,对金鉴才的艺术人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谈起这段学习经历,金鉴才也感到幸运:“这些老前辈,每一位我都能说出一个让人感动得掉眼泪的往事。我见到了他们是如何做人、写字、作画,所以我对‘诗书画印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潘天寿先生对我讲‘要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正是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总结出来的。”

潘天寿的思想对金鉴才产生了深远影响,几十年来,牢记恩师教诲,他在“诗书画印”领域,上下求索。

在绘画上,金鉴才受过严格传统文人画的训练,深受宋元、明清写意山水、花鸟的影响,重水墨轻艳丽,求空灵虚静的意外之象;在书法上,他追求多体兼容,在真、行、草、隶、篆均有不俗的造诣,但对其书风影响最大的还是流美俊逸、中和平正的“二王”行草一脉,即使是他的篆隶作品,也全是一派祥和静穆之风;绘画的题诗、篆刻一如其书法、绘画,也是质朴自然、清朗无尘。

“诗书画印”不是四种艺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建立在艺术家独特的思想统摄之下,形成具有共性审美的风格趋向。吴昌硕终生喜好、临摹《石鼓文》,苍涩内敛、雄浑大气、铜打铁铸的金石之线构成了他书画印的风格基石,也深远地影响了他的弟子如齐白石、沙孟海、潘天寿等。他所建构的风格体系构成了20世纪的“诗书画印”主流。金鉴才作为潘天寿弟子、吴昌硕再传弟子,却另辟蹊径,以清健秀润、温文儒雅的学人气息充盈期间,建构起自己独特的“诗书画印”风格体系,为“诗书画印”的当下发展开辟了另一番天地。

艺术的传承与自信

几十年来,金鉴才先生曾先后担任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兼出版社总编辑、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担任过《中国花鸟画》《中国印学年鉴》《西泠艺丛》《中国乡村书画》的主编。丰富的工作经历使其进一步见多识广,为其“诗书画印”全面精进创造了条件。

“除了文化修养之外,我们今天无法回避的,还有缺乏文化自信和依附市场经济进行创作的问题。”金鉴才说,自己曾在网上看到一个介绍徐渭书法的帖子——标题是《中国的梵高》,还见过几篇把汤显祖标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文章。

“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知识界有一部分人那么不自信,非要将西方的名人头衔冠上方能言之?我们一边要尊重西方文明成果,一边更要尊重自己丰富灿烂的文明。一个民族的文明成果,首先是文化的成果;一个民族的自信,首先是文化的自信。”

2013年,古稀之年的金鉴才创建了杭州国画院及美术馆。“笃敬忠诚坚定文化自信,诗书画印推行国艺重光”是杭州国画院的院训。金鉴才说,创立杭州国画院就是要培养“诗书画印”综合发展的新一代中国画人才。

2013年10月19日,杭州国画院成立第一个实体部门——院创作培训中心,成立了以著名画家卢坤峰、童中焘、吴山明为导师,杜曼华、卓鹤君、尉晓榕等30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截至目前,创作培训中心已举办了六期创作培训班,完成了杭州题材的中国画创作等诗书画印作品2307件。

2015年8月18日,杭州国画院美术馆正式开馆。3年来,参加展览的作者累计达千余人次。杭州国画院还举办了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我们画画吧”“论语课堂”“抱青风雅夜”等公教活动,并成立了“少儿画会”,为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并热爱中国画提供一个良好的艺术平台。

金鉴才说:“把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发扬开去,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

猜你喜欢

潘天寿诗书画文人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诗书画苑
当代画家 胡石
诗书画苑
吴昌硕与潘天寿的忘年交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诗书画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