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2018-09-10耿平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6期
关键词:走心减负转化

耿平

摘要:面对“学困生”,教师应通过深入全面的了解,知道究竟“困”在哪里,并尝试用情去触动、用爱去唤醒、用实践去减负,尊重他们的慢节奏,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兴趣和信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走心 减负 慢行 成功体验

《蜗牛与黄鹂鸟》讲述了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蜗牛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一旁的黄鹂鸟在嘲笑它的对话情景。歌中赞颂了蜗牛虽然慢但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多年后,当我走上教师岗位再听这首歌时,充满了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小蜗牛天生就慢,慢是它的节奏,爬是它的方式,唯有尊重,方能体会到小蜗牛享受醇美葡萄时的如释重负。因为等到蜗牛爬上来的时候,等待它的正是鲜美的葡萄!在我们的班级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孩子跟不上节奏。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表现为学习不主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善思考,不善交流,成绩跟不上,我们称之为“学困生”。面对“学困生”,我们老师经常抱怨:“这个问题我都讲过不下三遍了,可他们还是错。”其实,只要我们与他们深入交流,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没思想、没反应,更不是“无药可救”。在他们内心深处,更渴望老师的关注与理解。他们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我们老师的工作是否深入,是否到位。

“学困生”转化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找到他们的“困”之所在,分析背后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本文与大家分享我的几点做法。

一、调研,找到“困”之所在

有些学生是因为贪玩好动,经不起玩的诱惑,不能静下心来安心学习,不能坚持到底或虎头蛇尾。我班有个学生,迷恋手机游戏而不能自拔,在家写作业、吃饭都离不开手机。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为了他能安静下来,家长不仅经常给他手机玩,而且家长自己也玩。他妈妈回忆说:每天晚饭后,一家三口经常东倒西歪在沙发上,一人一个手机,互不干扰,都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慢慢地,家长发现孩子越来越安静,越来越不爱交流和说话,孩子的世界除了手机还是手机。很多时候,一家人为给不给孩子手机而不欢而散。我班还有个“留守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人监管,逐渐形成任性、懒惰、自私的性格和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还有一个学生学习非常磨蹭,效率低下。究其原因,这些学生都是因为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总之,每个“学困生”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而这一切,首先需要老师沉下心来深入地调研。

二、减负,把脉“困”之节奏

上学期,我班有两个转学生,基础很差。刚转来我就约谈了家长,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来扭转孩子目前的状况。家长一听,非常乐意,欣然接受。于是,我每天放学后都把他俩留下来,补一补之前学的知识,讲一讲今天上的课文,再布置点巩固作业。一开始,他们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完成。可是没到一周,他们就表现出抵触情绪,不断地用各种理由拒绝补缺,而且新课作业也非常马虎。通过与家长沟通,才知道是忙不过来,每天面对我的双重任务,疲于应付。我反思了自己这一阶段的所作所为:面对“学困生”,我们老师潜意识里还是用优等生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甚至强迫他们“连走带跑”“不停奔走”,结果使他们“背着重重的壳”,还要和其他学生一起奔跑,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是重负前行,毫无幸福、快乐可言。找到原因后,我每天给他俩布置不同的作业,降低了要求,一段时间后再逐步提高作业的难度和要求。经过一年的“减负”,如今他俩无论是上课还是作业都可以和其他同学“齐步走”了。这段经历告诉我们,对于“学困生”,应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找准自己前进的节奏,不能埋怨他们的慢,更不能因为他们的慢而放弃他们。

三、关爱,驱除“困”之心魔

转化“学困生”,需要我们去触动他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一次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教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私底下的交流……都是我们走进他们心灵的方式。也就是说,要让“学困生”感受到你真的对他好,而不是例行公事完成任务。很多老师抱怨:怎么跟你讲你就是不听呢!殊不知我们根本没有走进他们的内心。

我班有一个女孩,成绩一直还好,可这段时间明显不在状态,成绩下滑得很快,成了“学困生”了!后来得知,她“恋爱”了。早恋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我明白:花季中学生充满了对爱的好奇。我打心底认为这不是孩子的错,我觉得首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如何处理。于是,放学后,我把她带到我自家看我的相册、谈我年少时的偶像和学习经历,在这样的氛围中,她慢慢地丢掉了一开始的戒备心理,和我拉近了距离,敞开了心扉。我适时地给她讲了我家门前那颗梨树的故事:有一年暖冬,已经落叶的梨树又打苞开花了,还结了一些小果子。可当冬天显示其真正的面目后,枝头上最终只留下了一些黑不溜秋的干瘪果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等到第二年春回大地,那颗梨树枝叶也不再像往年那样丰茂了,只零星地结了几个果子。我想告诉她,这就是不合时宜地开花带来的结果!我自始至终没有谈早恋、情书的事。她好像明白了,最后动情地说:“老师,您真像是我的知心朋友,谢谢您为我指点迷津。请相信我,我一定会走出来,好好学习!”

四、赏识,突破“困”之窘境

有的“学困生”基础不扎实,接受能力差,教师在教学时要降低难度和目标,让他们学得有信心。我班有一个学生,从一年级起,上课听讲很认真,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动作,作业也勉强能完成,可成绩就是不理想,思维也比别的学生慢半拍。如今到了五年级,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在及格线上下徘徊。作為老师,我不苛求他像兔子一样跑,因为他是一只“小乌龟”。他有一点点进步,我就表扬他。他在我的一次次肯定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尽管到现在还是不快,但我知道他的学习是快乐的,我想那是因为我对他的不断鼓励。

总之,面对“学困生”,我们要有爱心、有耐心,多赏识、多鼓励,给他们机会展示,看到他的进步、尊重他的节奏,让他们有“困”不怠、有“困”不畏、知难而进。只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转化才有意义,他们才能找到自信,才能最终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谢峰.浅谈老师眼中的“差生”教育体会[J].新课程:中学,2012(7):165-166.

[2]陈志红.不要把后进生当成教师心中的“痛”——浅谈辅导和转化后进生的心得体会[J].教师,2017(32):120-120.

[3]郑洁.浅谈转化后进生的点滴体会[J].卷宗,2013(2):41-42.

[4]谢小彬.静待花开 呼唤慢教育[J].求知导刊,2016(11).

猜你喜欢

走心减负转化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做一名“走心”班主任
李安:拍片靠科技更靠“走心”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从“听”音乐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