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郁丸联合缬沙坦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9-10李娇李雪倩张翠萍陈照云刘宗昆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缬沙坦

李娇 李雪倩 张翠萍 陈照云 刘宗昆

【摘要】目的:观察解郁丸联合缬沙坦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缬沙坦作基础降压治疗,观察组在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解郁丸。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丸联合缬沙坦可有效降低中青年高血压,同时减轻伴随症状且安全无副作用。

【关键词】解郁丸;缬沙坦;高血压病

【申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 2018) 03-216-01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成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上高血压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超过2亿人[1]。高血压病本身并不凶险,然而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损害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有关中青年因心梗、脑梗猝死的事件频发。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因此积极控制血压,对提高全民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解郁丸联合缬沙坦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有关临床疗效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前来我科就诊的90例高血压病患者,西医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病,主症头晕、头痛符合中医诊断标准,次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面部红热、目赤口渴、舌红脉弦中出现3个或3个以上。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療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在18—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3.7岁,病程为1—17,年;治疗组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在20—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3.5岁,病程为1—1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缬沙坦分散片(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820),晨服80mg,每日一次;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解郁丸(河南泰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B20020101)每次4g,3次/日,用法:口服。一个疗程2周,共治疗4个疗程。

1.3疗效判定

临床症状的改善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如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面部红热、目赤口渴、舌红脉弦明显改善,症状比原来减轻70%;有效:自我感觉临床症状减轻,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面部红热、目赤口渴、舌红脉弦症状比原来减轻30%;无效: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面部红热、目赤口渴、舌红脉弦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症状改善不足原来的30%,甚至进一步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有关统计学处理,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治疗前,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O.05);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所下降,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疗效对比: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血压升高与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有一定关系。这些患者血压升高的同时多伴随有心情焦虑、情绪紧张、脾气急躁、失眠等症状。中医学中未有“高血压”一词,其症状表现与“眩晕”表现类似,《内经》称之为“眩冒”,在其病因病机的描述中,认为眩晕属肝所主[2]。治病求本,故治疗高血压应治其导致疾病的源头,中医方面可从肝论治。

本次治疗中,我们所使用的解郁丸,是以经典名方“逍遥散”及“甘麦大枣汤”为基础,研制而成,临床疗效确切。该药具有中药复方制剂的一般性优点,携带方便,服药方式简单,可以让患者长期坚持。方中柴胡、郁金疏肝理气解郁;白芍养血柔肝,配合当归养血活血解郁之功更强;茯苓、百合、合欢皮三药相合共奏宁心、安神、解郁之效;甘草、小麦、大枣三药相合养心安神、解郁除烦,治疗心悸失眠,多梦等。由此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伴随症状如心情焦虑、情绪紧张、脾气急躁、失眠在很大程度上会有所缓解。

研究发现解郁丸作用机制与单胺类神经质的变化密切相关[3-4],相关研究表明解郁丸具有以下作用途径:解郁丸可以有效阻断去甲肾上腺素( NE)、5-羟(5-HT)的进一步摄取;对去甲肾上腺素的传递有增强作用;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达到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以及5-羟色胺等相关生成胺失活过程,从而使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浓度升高。笔者认为解郁丸的这些作用途径与高血压的神经机制恰好有对抗作用。基于此,解郁丸抗焦虑,降血压的作用得以发挥,然其降压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综上所述,在服用缬沙坦降压的基础上,加用解郁丸具有更好的辅助降压作用,并且能缓解心情焦虑、情绪紧张、脾气急躁、失眠等症状,其降压作用较单纯西药平稳、安全且无副作用,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 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57-268

【2】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37-139

【3】马荣,钱瑞琴,姚海燕等.解郁丸抗抑郁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 (10):168 -172.

【4】韩继阳,邵云,何强等.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肽Y的表达及氟西汀的干预作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4-6.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缬沙坦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高血压病
高血压会遗传吗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