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9-10周志波

炎黄地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氨气高中化学素质教育

周志波

1“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竞争其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国教育工作者经历了多年的摸索和总结,通过对比它国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一个结论:在国际竞争中,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刻苦的精神,而是创新的能力。

2“学生创新能力”的概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从这个决定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创新”的含义有两点: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也就是说“革故鼎新”(前所未有)与“引入”(并非前所未有)都属于创新。由此可见,这两种对创新的解释,化学论文恰好与当前我国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两大重点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谋而合。以此种理论为指导重新界定创新教育的基础原则,它不仅较以往的创新教育增加了更丰富的内涵,而且更符合我国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创新能力”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技能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或技能,或者在就体系中引入新的知识或新的概念的能力。

3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1教师要有新的教学观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做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培养。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要有新的教学观念。知识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决不是全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素养,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才是目的。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也要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教育”的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淡化结果。这样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创新能力,还要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解除教师的“霸主地位”(讲授型教师),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我们的教师就不应是一个单纯的传授者,而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切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或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我们要学生学转化成学生自己要学。我们面对的学生情况多种多样千差万别,我们也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发挥各个学生的特长。教师还要根据化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而不管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为目标。

3.2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在化学教学中创造“创新情景”

(1)课堂教学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开放性、可讨论性、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激情。例如化学反应速率这节内容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创新情景:

同学们请看一段短片(一段vcd,介绍世界著名的古建筑群北京的故宫,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保和殿后有一块巨大的“云龙陛石”,上面雕有精美的蟠龙图案。但是,近些年浮雕已经开始受损,一些细小的花纹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在太和殿周围的汉白玉护栏的蟠龙柱以及吐水龙头上的花纹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腐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据统计,世界上的古建筑群在20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有的也面目全非。(引用于教材))同学们根据短片的内容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 是什么腐蚀了这些精美的古建筑群?

② 为什么世界上的古建筑群在20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

③ 这个短片中涉及到哪些化学知识?

④ 现在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好这些世界著名的古建筑群呢?

这下学生就开始根据已有的知识展开讨论,并向老师提出各方面的问题,这时一边回答问题一边积极的参与讨论。归纳学生得出的各种结论。

其次,问题讨论重过程轻结果,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创新意识源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亚里士多得)。所以在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我们要竭力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开展创造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奇思妙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拥有知识和思想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热爱知识,热爱学习,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无论学生的成绩怎样、所得结论正确与否我们都要得到尊重,得到肯定。即使结论是“幼稚的”、甚至是“荒唐的”我们也要保护他的积极性,不能鄙视他的结论。

(2)实验演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师一定要用好实验,是学生动手的好机会,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过去都是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象“演员”学生是观众。应该这样转变,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师生合作完成实验。这样的效果肯定比教师一个人“表演”完好得多。例如在高三氨气制法的复习时,可这样安排:

① 提出问题:氨气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探讨实验室有哪些方法可以制的干燥的氨气?

② 提出要求:三人一组到实验室根据自己的原理制氨气,并撰写出实验报告。

猜你喜欢

氨气高中化学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
氨气的制取和喷泉实验研究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