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工尘肺防治的研究进展

2018-09-10龙妍西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3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龙妍西

【摘要】煤工尘肺是指煤矿工人在工作期间吸入大量粉尘导致的肺部疾病,是我国卫计委制定的职业病中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类型,严重影响煤矿工人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为提高煤矿工人生存治疗,保障煤矿工作安全性,我中心对该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发展进程予以详细探讨,并得到如下综述:

【关键词】煤工尘肺;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 2018) 03-170-02

经济发展水平迅速上升,既推动了煤矿企业的发展,为无业人员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但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煤矿工人的身体状况【1】。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煤矿工人尘肺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患者数量增加明显,逐渐成为社会公共卫生事业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2】。为加深对煤工尘肺病的了解程度,提高煤工尘肺诊断与治疗效果,特做出如下综述:

1 煤工尘肺概况

煤工尘肺由煤矿工人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所致,早期症状不明显,发展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或合并支气管炎时才可能存在相应症状表现,以轻微干咳为主要症状。通常煤工在井下工作十年以上才可会发展为单纯性煤工尘肺,在此过程中,煤工肺部功能无异常变化,后期可合并感染,加重咳嗽程度,且存在咳痰症状,痰液中含有胆固醇结晶或煤尘,个别患者存在咯血情况。煤工尘肺解剖外觀与接触煤尘时间密切相关,一般只在患者胸膜表面可见黑色素沉着,淋巴结明显增大,色素沉着均匀,无纤维化;大量色素沉着灶存在肺脏切面呼吸细支气管中。经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煤尘灶、间质弥漫性纤维化和灶周肺气肿,后者是煤工尘肺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之一。

2 煤工尘肺影像学诊断

现阶段煤工尘肺影像学诊断主要包括X线摄影、计算机扫描断层成像( CT)和磁共振成像(MRI)【3】。根据《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是煤工尘肺诊断的主要依据,计算机扫描断层成像( CT)和磁共振成像( MRI)可作为煤工尘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

2.1 X线摄影

高千伏X线摄影通过匹配高密度虑线栅和高压发生器,使得多层次X小影像在小密度值范围内呈现,图像质量高,观察后可见大量肺野纹理,肋骨影像淡化。煤工尘肺X线胸片表现:圆形小阴影多成簇出现,初期主要出现于中下肺叶右侧,疾病发展过程中,阴影扩散至其他部位,甚至弥散至全肺野;不规则型小阴影初期多存在于肺中野内中带,逐渐向上下肺野和外带扩展,以索条状阴影为主,密度高,界限模糊不规则,呈网状相互交织;大阴影也被称为进行性大块纤维变或大块融合,直径> lcm,多出现于肺部上中野,呈对称性,以圆形、“八”字形或椭圆形为主;肺门改变阴影面积和密度变大,部分患者可见钙化淋巴结;胸膜斑胸膜肥厚、粘连以及钙化改变【4】。优势:可获得层次丰富、低对比的X线片;降低X线管热量,延长X线管使用周期;减少曝光时间与运动畸形,提高X线片质量,有利于获得准确准确诊断结果;相比于低千伏胸片,高千伏X线成像可见度高,结构清晰,便于观察细小病灶;不足:散射线过多,损坏X线摄片质量;照片对比度差,曝光条件要求高;常规胸部X线片,只能获得立体物体平面影像,使得组织器官和病变情况呈现在同一平面,不利于观察病灶,确定病变范围。

2.2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

CT诊断需使X线穿透人体某一检查部位特定深度,经检测仪器接收,再通过计算机的转换处理,输出像素,形成最终的CT图像。煤工尘肺CT表现:小结节多成簇出现,密度较高,直径在2mm-5mm之间,多为类圆形,边缘锐利;起始出现在中下肺野右侧,逐渐弥散至整个肺野;肺间质性改变:终细支气管和肺小动脉在肺小叶内周围间质增厚,非小动脉靠近肺部边缘,呈分支状或点状,附近可见变形小肺叶或增厚小叶间隔,终末细支气管周围间质纤维化牵拉或/和增厚,细支气管扩张,使得正常状态下不可见的细支气管得以显示;肺内大阴影直径> lcm,通常以椭圆形或圆形出现在肺部上中野,病变过程中可向上下延伸至整个肺部,或与下方融合块串联形成长方形。肺气肿主要包括局限性肺气肿、周边性肺气肿、弥漫性肺气肿、泡性肺气肿和肺大泡,肺野局部透亮度明显,纹理稀疏,形态差异明显。CT诊断优势:轴位成像,可避免器官重叠,便于观察微小病变、细小病灶和肺内小阴影;扫描时间短,范围广,可获得更多数据,利于观察肺部微细结构,及早确诊尘肺病。CT诊断的不足:CT诊断辐射剂量大,国内尚未形成相应的诊断标准,因此无法作为常规检查,只能用作尘肺病检查与鉴别的手段。

2.3磁共振成像( MRI)

若尘肺病发展至合并进行性块状纤维化时,单纯依靠X线摄片是无法与原发性支气管疾病区分开来的,此时需借助MRI技术予以确诊。MRI诊断根据氢离子在被检查这体内的存在数目与形式,经外在磁场产生磁化、进动作用,获取并释放能量,最终恢复至常态。应用MRI技术时,主要通过Tl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突出某种成分,前者可有效对比不同软组织结构,后两种更适用于观察病情发展变化动态。

3 煤工尘肺防治

预防与治疗煤工尘肺,不仅要包括尘肺病本身,也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2.1 尘肺预防与治疗

定期对煤矿工人进行体检,及时隔离煤工尘肺或疑似煤工尘肺病患者,该措施可抑制单纯性尘肺病发展进程,一旦发展至复杂性煤工尘肺性时,即使不与工业粉尘接触,病情仍然会继续发展。

春冬两季需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积极主动参与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饮食上应多摄入维生素A,维持上皮组织健康,缓解哮喘症状,同时控制胡椒、食盐的用量。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采用对症治疗措施。上世纪六十年代,临床将汉防己甲素片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尽管可缓解临床症状,但药物毒副作用明显,因此推广应用价值不高。由于煤工尘肺是由长期吸人工业粉尘所致,因此临床治疗应避免粉尘再肺部堆积,提高肺部廓清能力,减轻粉尘毒性,保护细胞膜,并抑制胶原蛋白的形成。

近年来使用比较普遍的全肺大容量灌洗术是治疗尘肺病的新方案,但学者对此看法不一。多数认为它能够清除绝大部分粉尘、含尘细胞和肺泡腔内的非细胞成分,从而有效抑制疾病发展进程,越早给予全肺灌洗,治疗效果越好。但部分患者认为该技术对于肺内形成纤维包裹的粉尘缺乏明显清除效果,只能清除肺内部分惰性粉尘、尘细胞。因此,应当在严格对照组下对其治疗效果予以分析评估。

2.2合并症治疗

煤工尘肺合并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发展过程可累及其他脏器,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结核等。对于存在慢性支气管炎应劝诫戒除烟酒,抑制肺气肿继续发展;心功能不全或合并肺部感染者需接受对症治疗措施;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用于治疗并发类风湿尘肺疾病,治疗见效后应继续用药,维持疗效,必要时可给予硫磋嘌呤、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

总的来讲,煤工尘肺是一项比较严重的职业病,对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临床在该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方面深入研究探讨,并获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煤工尘肺防治发展进程,提高了煤矿工人井下工作安全程度,也有利于煤矿企业良性运行,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传成,李岩尘肺病防治的现状和策略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0):122-123

【2】曲双翼,黄文丽.煤工尘肺防治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2,33(03):218-220.

【3】黄昭维,金焱煤工尘肺防治的研究进展[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5(02):110-112.

【4】张硕,申有勋.煤矿工人职业性肺部疾患研究的若干进展[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1(01):9-12.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