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用于创伤骨科治疗进展

2018-09-10李科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伤骨科中医药临床疗效

李科

【摘要】在传统中医治疗创伤骨科方面的经验上,融合现代医学方法,从而起到推陈出新的效果,并在“动静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上,探索出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中医药疗法,在临床中获得较好的疗效。文章主要是对中医药在创伤骨科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医药;创伤骨科;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 2018) 03-161-01

创伤骨科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软组织受损、骨不连、骨感染等,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软组织受损主要是采用甘露醇等药物来改善水肿程度,骨感染则主要采用高敏抗菌药物治疗,骨不连则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是這些并发症的出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情况,延长了愈合时间,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因此,文章主要针对中医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促使患者早日愈合。

一、中医汤药辩证治疗

中医中主要是采用辨证论治的方式进行对症治疗。在创伤骨科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分为不同的证型,主要包括血瘀阻滞证、瘀血化热证、湿热阻滞证、郁结不散证。血瘀阻滞证的主要表现为骨折创伤引起的脉络阻滞,从而引发出现血瘀证,其影响了骨折断端的供血供氧,从而影响了骨折愈合速度。因此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例如赤芍、川芎、桃仁、柴胡等消肿化瘀的药物【1】。瘀血化热证主要是由于瘀血引发的湿热,需要采用活血补血、化瘀渗湿的中药,例如丹参、川牛膝、生地等药物;湿热阻滞证主要为脾胃阳虚、湿气内盛引起的,主要是采用清热利湿、解瘀化郁的药物,例如骨碎补、泽兰、红花等药物。郁结不散证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调或肝脏疾病引起的肝气郁结,可以采用舒肝健气的中药,例如柴胡、生地、川芎等药物。

二、中医外用药物治疗

中医骨科中有许多外用药物,包括药膏、药酒以及生药等。用茜草和大黄放置与粗布中加热后放置与患处温敷,待冷却后可再次加热使用,其中茜草具有凉血活血、祛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热症出血、跌打损伤的临床治疗中;大黄具有清热泻火、凉血祛瘀的功效,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此外,药酒按摩受损软组织也是中医药治疗创伤骨科中的常用方法,主要是用药酒蘸湿手掌并涂抹于患处,然后使用用按摩、推拿、拍打等方式,在现代人们的家庭治疗也有广泛的应用。

三、内服外敷治疗

通过内服中药辩证治疗加上外用中药敷料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创伤骨科的临床疗效。对于创面感染的患者,可以采用解毒生肌汤辩证治疗,主要配方为甘草6g,柴胡、牡丹皮、泽泻各lOg,生黄芪、当归、地黄各20g,该方具有温补气血、平疮收敛的功效,并且在应用时需要随症加减,气虚甚重者加用党参、大黄;血虚甚重者加川芎、阿胶;脾阳虚者加附子、柴胡;疼痛甚重者加黄连、乳香;睡眠不佳者加益母草、百合。创面渗出液过多者可以使用中药敷料,主要包括桃仁、防风、藏红花各30g,黄柏、当归、桂枝各lOg,用热水煮沸5min后捞出,然后待温度降至45℃时可以置于创面热敷【2】。

四、推拿疗法

推拿是我国中医治疗中的常用治疗方法,推拿中使用的手法有很多,但主要都是由推、拿、按、压、牵、摇等动作的组合,通过手法来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的组织、减轻关节的负荷,同时有助于改善局部炎症,促进骨质自我修复。推拿手法能够加速骨折周围的水肿的消失,能够调节神经体液水平,从而产生镇痛效果。

五、针刀疗法

骨不连是创伤骨科中治疗的难题。多数骨不连患者的愈合时间较长。针刀治疗是传统中医针刺治疗中的常用方法,具有局部缓解作用,同时具有疏通、剥离与松解经络的效果。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疏通脉络、调理气血的原则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加速骨折的愈合。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小针刀能够起到切割分离的效果,符合微创手术的特征。小针刀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的特点。小针刀治疗的主要优点集中在以下几点:①疏通阻塞的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骨折部位的供血供氧情况,从而提供充足的营养与氧分;②松解粘连部分、减小局部组织的压迫,促使骨组织和肌肉组织恢复至正常的解剖结构,改善局部血供情况,加速受损部位的修复和骨折的愈合;③改善生物机制,调节激素分泌,从而改善机体内部环境。骨不连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细胞活性,从而为骨折损伤修复提供有利环境。中医对于骨科创伤具有着独特的看法,强调形不动则气血不通,因此利用小针刀松解局部粘连,能够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具有操作便捷,疗效显著的特点。

六、针刺治疗

骨折愈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约有5%骨折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问题,因此如何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是现代骨科研究的重要问题。近些年来的,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针刺在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针刺治疗主要强调的是刺激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针刺刺激神经组织,从而给予一种良性刺激信号,并快速的传输至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促使系统对病灶进行平衡调控,从而产生镇痛、消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代谢能力的效果。有文献选取阿是穴、后顶穴、风池穴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发现与单纯药物相比,中西医联合质量能够条骨折患者的愈合效果【3】。

结论

中医药在创伤骨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从文中的论述内容来看,核心原理是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方法。中医学中认为创伤后引起了经脉阻滞、气血不畅,是导致骨不连、延迟愈合的主要原因。而中医药在这些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能够通过内服汤药、外用膏药和药酒、针刀松懈、推拿、针刺等方法,来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血管通透性,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促使患者早期愈合,减轻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张楚芳探讨中医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23(34):128-129.

【2】王永庆.外敷内服中医治疗创伤骨科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186-187.

【3】徐卫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临床疗效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60-61.

猜你喜欢

创伤骨科中医药临床疗效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