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台湾问题报道的话语特点

2018-09-10连少英米若玉王清雨

公关世界 2018年21期
关键词:实词

连少英 米若玉 王清雨

笔者将2017年12月18日至2018年6月18日半年间,美国三家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以及《纽约时报》对于台湾问题所进行的相关报道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基于语料库的高频实词分析。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对台湾问题的报道具有很强的政治导向性,能够侧面体现出美国对于中国快速发展的强烈担忧以及试图通过媒介编码构建相应的拟态环境,来影响受众对于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关系的认识。

2017年12月18日,美国政府出台了新一期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声称:将继续遵守“一个中国”政策以及“美台关系法”,同时在此基础上与台湾保持密切联系,在必要之时,美国将为台湾提供相应的合法防卫需要和威慑力量。在此背景下,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下文将通过文本分析,探究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台湾问题报道的话语特点。

一、样本选择类目与初步统计

笔者选择三家美国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以及《纽约时报》在2017年12月18日至2018年6月18日半年间的涉台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EBSCOhost数据库中对“Taiwan”(台湾)和“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进行关键词检索,并从检索结果中剔除与本研究无关的报道,最终锁定了38篇报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对38篇新闻稿件进行基于语料库的高频实词文本分析,考察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中国台湾问题”报道的话语特点,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笔者将报道内容进行高频实词统计,并对其进行语义分析,研究这些高频实词在报道中有怎样的含义和倾向,探究出以这三家报纸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对“台湾问题”所构建的拟态传播环境,进而得出他们对于“台湾问题”的报道倾向性。

实词,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汉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七类。①数据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被赋予含义的数据,形成具有具体意义的象征符,才能被使用。这时候数据就转化为了信息,而数据的含义就是语义。因此,分析语义可以帮我们了解数据所对应的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所代表的概念的含义,以及这些含义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数据在某个领域上的解释和逻辑表示。

笔者使用AntConc3.4.4W语料库分析软件,选取出现频率在前20位的实词,统计如下:

二、高频实词的语义分析

(一)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在国际空间的情势动态非常关注

笔者研究分析发现,三家主流媒体所有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实义名词为“China”(中国)共计519次,充分表明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情势动态非常关注。

“Cooperation”(合作)共出现109次,在报道中有72次涉及到中国、美国与他国在军事、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上的各种合作,特别是中国与非洲、東盟的合作,充分体现出美国对中国在国际空间的动向是十分关注的。

笔者所选取的研究样本中,“Russia”(俄国)这个词共计出现了99次,8共有24次“China”和“Russia”连在一起使用,并且多次提到了中国对欧洲的经济贸易发展和地区安全稳定十分关注,由此可以得出,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与欧洲、俄罗斯等国之间的交流是格外关注的。另外,“China”还与“ASEAN”(东盟)、“Africa”(非洲)、“India”(印度)、“Japan”(日本)等临近中国或是与中国有密切关系的国家连用,多为涉及国家(country)与区域的(Regional)合作联系,看起来美国对中国的“伙伴”十分关注。

“World”(世界)共出现99次,主要用于表示美国主流媒体的全球性视角,对于中国的描述有褒有贬,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比如既说到了中国开辟了互利共赢的合作道路,但也怀疑中国想取得“世界级”的地位。“Pacific”(太平洋)共出现85次,以“Indo-Pacific”(印度太平洋地区)形式出现了52次,随着印度-太平洋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广,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美国主流媒体对此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如报道中提到,面对中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发展,美国必须做好准备,以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依然强劲。

(二)美国主流媒体在事关美国国家安全的报道上坚持“美国优先”

“security”(安全)共计184次,多用于有关美国的军事安全与合作的相关搭配,表明美国主流媒体比较关注美国安全与军事防卫情况。此外,“Military”(军事)共计出现145次,在报道中有13次用于“American military capabilities”(美国军事能力),有8次提到“extending American military advantage”(扩大美国军事优势),多用于表示美国军事力量的强大或维持美国军事力量的优势地位。“defense”(防卫)共计189次,多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国防战略)的形式出现,旨在勾画出美国对于本国安全只是一种“自卫”或是“自保”的态度。

“Foreign”(外国的)共计出现109次,与“Investment”连用7次,谨慎看待外国在美国本土的投资,要“努力提高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对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这一切都体现着“美国优先”这一根本性宗旨。

(三)美国主流媒体公开为台湾站台

在笔者所选取的文本中,“President”(总统)一词共出现123次,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主流媒体称呼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时永远都用“president”这个词,称呼习近平时也用了“president”,对于美国主流媒体来讲,蔡英文与习近平身份地位相同,进而有将台湾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来对待的潜在性倾向。

“People”(人)共出现104次,多与“人权”相关,译为“百姓”、“国民”,在报道原文中有这样的表述:“The 23 million people in Taiwan are grateful, and we will continue to stand alongside the United States in promoting these shared core values in the Indo- Pacific region, because we know very well that no one can take democracy and freedom for granted”(台湾的2300万人民对此心存感激,我们将继续与美国并肩,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促进这些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因为我们非常清楚,没有人能将民主和自由视为理所当然。)美国主流媒体认为,台湾会感激美国对其的各种帮助,并且帮助美国宣扬其价值观,成为世界上民主自由的进步力量,以“抵抗”中国大陆所谓的“专制独裁”。

三、美国主流媒体对台湾问题的报道特点

笔者通过对于美国三家主流媒体关于涉台报道中高频实词及其搭配词的研究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一)美国主流媒体对台湾的军事、政治伙伴的关注程度加剧。

三家主流媒体中的高频实词为 “防御”“安全”“战略”“军事”“伙伴”等等,表明其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出台以后,把台湾问题与更多的军事化符号进行勾连,认为台湾对美国的援助心存感激,希望台湾不仅能在经济上能与美国成为伙伴,更希望在军事上二者成为“盟友”(ally),帮助美国宣扬其军事价值观,发展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军事防御力量,提升美国的军事实力,扩大美国军事优势,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的军事存在。

(二)美国主流媒体暗示台湾与中国为“同级”关系。

在这三家美国主流媒体中,关于“台湾”的英文称谓上,所有的报道均将“Taiwan”和“China”视为并列关系,而非上下义词的关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人民网海外版为首的中国主流媒体,在称呼“台湾”时,均在其前后加上“China”或是“Chinese”对其进行限定或修饰,以表其所属关系。虽然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美国明确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在其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并未得以體现,将“中国”和“台湾”列为同级关系,在本质上美国仍然在试图分裂中国,否定“一个中国”原则,企图借此牵制中国的发展。

(三)美国主流媒体出于“美国优先”的报道理念,将中国恶意丑化。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的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渐提高,拥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话语权。此外,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互利共赢,反对霸权主义,这些均引起了美国的担忧。故在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将中国大陆的社会体制描绘成急速发展中的“扩张侵略主义”,是“集权主义”和“霸权主义”的集合体,并多次用偏激的字词描述中国,将中国恶意丑化。三家主流媒体中的高频实词为 “防御”“安全”“战略”“军事”等等,有意将中国描述为美国国家发展道路上的威胁和障碍。将中国台湾描绘为自身实力有限但却渴望自由民主的美国“盟友”,是“世界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均是“美国优先”原则的媒介呈现。

由此可见,美国主流媒体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抱有很强的政治导向性,并试图通过媒介编码影响受众对于中国和中国台湾关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

【2】邵斌:《西方媒体视野里的_中国梦_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2014年第六期.总第148期,2014-6

【3】詹姆斯·保罗·吉:《话语分析导论:理论与方法》[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7-18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大学生科研与创业行动计划”的阶段性成果,该研究项目名称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背景下美国主流媒体对台湾问题的报道倾向性研究——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为范例”。(项目编号:201810011106)

(作者简介:连少英,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大众传播系访问学者;米若玉,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系2016级本科生;王清雨,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系2015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实词
加大中学语文文言文内容探索的必要性
高三学生文言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考文言文实词的归纳与分析
掌握文言文阅读中的“实”与“虚”
试论《论语》中实词翻译的代表性问题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猜想与推断
报纸新闻与广播新闻信息密度的对比分析
文言文教学新论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