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精神的主要形成机制及其时代价值

2018-09-10刘占全凌霄

公关世界 2018年21期
关键词:沂蒙山东群众

刘占全 凌霄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在山东革命根据地,党群之间、军民之间为何能够结成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沂蒙精神形成的主要机制是什么?为何说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回答这些问题,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对提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开辟新时代党和政府公共关系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指导下,领导人民经历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和洗礼,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著名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一直是教育鼓舞全党、凝聚民心、汇聚民力、推动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历史事实出发探究沂蒙精神的形成机制并总结其时代价值意义重大。

一、沂蒙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沂蒙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时期正是我们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两次失败、两次兴起”的第二次兴起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完成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并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时期,是我们党从低谷走向成熟重新发展壮大起来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经过长征历练之后,革命意志进一步得到淬炼,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在铁一般担当民族救亡历史使命中成长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一,民族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上世纪30年代中期,法西斯势力日益成为世界人民的主要威胁,1935年七八月间,共产国际举行第七次代表大会,大会提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要争取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11月中旬,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张浩由苏联回国到达陕北瓦窑堡,向中共中央傳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日本人正准备大举侵华,中华民族的危机已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中日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一二九运动”标志着大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重新高涨。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次年5月19日,徐州失守,山东全境沦为敌后。日军在山东制造了几十起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的惨案,仅“临沂惨案”中被杀的同胞就有3000多人。从1939年到1945年,日军仅在沂蒙山区进行的千人以上“扫荡”百余次,万人以上的“扫荡”达十数次,千人以下的“扫荡”和袭扰则无日不有,敌人“三光政策”使山东人民遭受重大损失。据1951年8月15日《大众日报》报道:山东省“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寇杀害的同胞就有89.5万人,受害难民235万人之多”,损失财物不计其数。日本法西斯妄图用高压手段来摧毁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然而,适得其反,其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必然会激起中国人民的仇恨和斗志,促进人民的团结和觉醒。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练中走向成熟。沂蒙精神的形成伴随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成熟,伴随着党的成长与成熟。经历了大革命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两次失败的洗礼,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对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这三个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均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召开的,自此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指导,初步形成了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1945年4月20日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此给予高度而且十分客观的评价,“我党终于在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七七事变”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召开的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的正确政治路线,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9月-1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毛泽东语),这次会议基本排除了王明右倾错误对党的组织路线、政治路线的不良影响,解决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问题,严明了党的纪律,会后全党更加自觉地维护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沂蒙精神正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洛川会议制定的正确政治路线指引下,在开辟和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铸就的精神丰碑。

第三,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腐败统治与精神沉沦。1928年国民党各派第二次北伐,年底,张学良改旗易帜,服从蒋介石的领导,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成为执政党,但是,它没能很好地履行执政党职责。国民党人普遍缺乏远大理想,加之国民党治党不严,纪律废弛,腐败堕落,派系林立,官匪一家,横行霸道,其结果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山东百姓用“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形容那时面临的层层盘剥。此外,尽管国军在正面战场为抗日作出了一些贡献,但同时国民党内也出现了集团性的精神沉沦和人格沉沦。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中央宣传部长周佛海及以下20多位中央委员投敌,58位旅长、参谋长以上将官投敌,有的部队成建制哗变。八年抗战中,协助日军作战的伪军总数高达210万人,超过侵华日军数量,使中国成为唯一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数量的国家。

而与国民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抗战决心、顽强的抗战意志和必胜的抗战信念。早在1932年4月,中共即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对日宣战的宣言,比国民党对日宣战早了近10年。1938年7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批判了对抗战的各种错误认识,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实际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抗战到底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楷模。张学良之所以于1936年4月9日在国民党人中率先与中共达成一致抗日的协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看到共产党的游击战是以弱胜强的军事斗争方法,让他看到了中国军队战胜强大日本军队的希望,在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

第四,山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帝国主义欺凌和封建军阀残酷统治的北方,山东一直是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1927年6月13日,根据新党章规定和山东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常委会会议批准建立中共山东省委。这时,山东党员共1500多人,基层组织遍布全省大部分地区。1938年1月徂徕山起义,在中共领导下打响了山东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1938年12月,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共四五万人,标志着山东人民抗日起义武装已由若干分散的游击队成长为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山东纵队是在没有八路军主力部队支持的情况下建立的。同年,党中央派出干部和115师主力一部支援山东,进一步加强了对山东工作的领导。此后,山东革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沂蒙精神相伴而生。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沂蒙精神形成的主要机制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会见先进模范和当年支前模范后代代表时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的革命政权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心心相印,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而领导人民展开革命斗争;人民群众真正跟党走,相信我们的党,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这种精神在你们身上得到了体现。要继续弘扬沂蒙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这段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沂蒙精神形成的主要逻辑。从此出发,我们在革命史实和历史档案资料中寻找这个政治实践逻辑的根据,然后会清晰发现沂蒙精神形成的主要机制是由于党把群众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和基础地位。用新话讲旧事,沂蒙精神形成的主要机制是因为党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

第一,党中央选择山东创建抗日根据地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党的群众路线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强调党的策略任务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當时,华北、华中是我国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之一,同时是日军入侵的重灾区。为了发动组织群众并救人民于水火,1938年9月-1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开展敌后抗战总的战略部署是“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同时,毛泽东做出了“派兵去山东”的重要指示。为什么要派兵到山东?党中央为何十分重视山东的战略地位?一是因为山东地理位置确实重要。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二是因为山东是物产相对丰富的人口大省,“大水养大鱼”,而且“民枪极多”,“派兵到山东”可以壮大党和人民的力量。1939年3月,八路军115师主力一部在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率领下到达山东,与山东纵队并肩作战,进行了26000多次战斗,共同开创了山东抗战的新局面。

第二,以群众工作为中心是山东革命根据地忠实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1939年11月1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其中指出,为了做好群众工作,“在八路军新四军活动区域,必须实行激进的有利于广大抗日民众的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在经济改革方面,实行减租减息废止苛捐杂税与改良工人生活;在政治改革方面,实行民选制度;在群团工作方面,要“依照自动自愿原则,将最大多数群众一步一步地组织于工会、农会、妇女团体、青年团体、儿童团体及民众武装团体之中,为参加抗日改善生活提高文化而斗争”。《决定》强调,“党的支部,必须以群众工作为基本工作,每一支部必须变成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市镇所有群众的核心,变成一切群众运动一切群众斗争的宣传者组织者与领导者。”要“以群众工作之好坏,作为判断当地党的工作之好坏的主要标准。一切不了解群众不接近群众不关心群众的党部与党员,都不是好的党部和党员”。山东根据地认真落实了中央这个决定。

政治改革方面,尽一切可能发动群众参与民主选举。1941年前后,在山东有统计的71个县政府中,民选的县长占94%,民选的区长占80%,民选的乡长占70%。根据地的村级政权,大都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产生了一批庄户县长、长工村长、牛倌区长。村民选举大会公民到会率很高,比如,莒南县某村选举时,到会公民占96%。到1948年,山东解放区的村、乡、县三级政权都实现了民主选举,彻底改变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体系,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民主、尊严和自由。

经济改革方面,实行减租减息增资政策。1940年前后,山东广大农民群众“最痛苦”是高地租、高利息和低工资,“最切望”是减租减息增资。据记载,当时鲁南区和滨海区大部分地方,“对半”分粮是租佃惯例,即佃农承担耕种及全部人力、畜力、种子、肥料,所收获粮食、柴草,佃农和地主各分一半。沂蒙地区地主一般兼营高利贷,春借一斗粮,秋还两斗或三斗。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农民生活十分艰难。佃户悲恸地形容自己的生活“跟着碌碡吃饭”,也就是只能在打场时偷点粮食吃几天饱饭,平常吃的是树叶子、野菜,春天吃肿了脸,冬天都穿不上棉袄棉裤,孩子蹲在炕上,一条裤子替换着出门。很多佃户穷到娶不起老婆,常常是一个庄十家佃户二十多个光棍。①1940年9月,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审议通过的《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确定“实行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11月,山东根据地公布实施了《减租减息暂行条例》。但“双减”政策在沂蒙落实不够,力度不强,效果并不明显。1942年4月,受毛泽东委托,刘少奇来山东检查指导工作,经过深入调研之后,他明确指出“群众工作是山东各项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环”。5月,山东分局作出《关于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定》,提出“以认真实行减租减息发动群众运动为建设山东根据地的第一位斗争任务”,明确实行“二五减租”和“分半减息”。据不完全统计,胶东、清河、鲁中、滨海 4区,在这一年中共计减租1.82万户、39.34万亩,减粮320万斤;减息款11.10万元,减息粮2.53万斤;增资4.04万人,增资款2.3万元,增资粮81.46万斤。②减租减息成效显著。以高粱为例,双减后平均每亩交租的情况是:根据地每亩交11斤,国统区每亩交84斤,敌占区每亩交100斤以上。③从此,山东人民更加自觉地参与抗战、支持抗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山东的各项工作日益变得主动。

群团工作方面,山东根据地建立了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等各级群众组织和团体。1940年7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加入农救会、自卫团的人数达200万,加入工人组织的人数20余万,加入妇女组织的人数有26万。到1943年,山东根据地62%的村庄建立了群众组织,有组织的群众占根据地总人口的32%。到1944年末,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各群众组织的人数为:农救会133.6万人,工救会15万人,青救会36万人,妇救会131万人,儿童团88.7万人。全省合计有组织的群众为404.2万人,占根据地人口的26.55%。④这些群团组织在发展生产、参军支前、站岗放哨、对敌斗争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民生改善方面。领导干部带头,军队、机关人员齐动手,夏天开荒种地,帮助群众耕种,冬天挑担贩盐,白天养猪种菜,夜间纺线织布。通过募捐、争取国际援助、设立救济款、豁免救国粮、介绍职业等方式救济难民。大力发展工商业,兴办压花厂、造纸厂、卷烟厂、盐厂,成立供销社、供销组,活跃集市贸易,丰富人民生活资料,为人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1942年冬,山東各地成立纺织局,积极扶植纺织手工业发展,组织纺织合作社。纺线妇女每4天纺一斤线(最快的每天纺半斤线),可得工资10元、15元至20元,可购买粮食10斤上下。最令人兴奋的是,妇女同志们一面纺线、一面学习,不再只是“跟着男人吃饭”,懂得了革命道理,家庭和社会地位都提高了。临沂市清真街十多个妇女半个月就赚到了2000多元(北海币),往年从来吃不饱穿不暖的也能穿的暖吃的饱了,她们说:“毛主席就像俺母亲,又叫俺生产,又教俺识字的道理!”

第三,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方法赢得山东人民群众的高度信赖。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用过河与桥或船的关系说明工作方法的重要性:“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一是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不仅在感情上,而且在称呼上把群众当亲人。沂蒙地区妇女干部史培力曾回忆抗战时期沂中县妇女工作,“那时做妇女工作,初次打开局面很不容易。因为,中国妇女长期受封建礼教的约束,一时难以觉悟。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当时很多女干部便在农村认干娘,有了干娘这关系,自然就带起干这干那一大群,成了自己人,说话办事也就投契了”⑤。

二是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切实关心群众生活。1942年,刘少奇在临沭县朱樊村期间,经常工作到深夜。刘少奇住的房子窗边有个石磨,房东常常天不亮就起来推磨,吵得他睡不好觉。工作人员想让房东改变推磨时间,刘少奇知道后严肃地对工作人员说:“你们不让老百姓吃饭还行吗?”他心里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罗荣桓带领115师师部到达莒南以后,要求官兵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群众。1945年7月,罗荣桓因疲劳过度,尿血症加重,工作人员在河里摸到一只甲鱼,做成汤送给他滋补身体,当时房东滕东余的母亲也生病了,罗荣桓就把甲鱼汤端给老大娘喝。老人病好后逢人便讲:我的病多亏了罗政委,才好得这么快。王东年是莒南县第一位民选县长,他生于殷实之家,却生活朴素,吃苦耐劳,被人们尊称为“庄户县长”。1942年春天,莒南因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引发饥荒。民选县长王东年请求父母把祖林里上百年的大柏树全部砍伐卖掉救济灾民。许多群众感动地说:“古往今来,有谁能舍得祖坟的林产为咱们穷人呢?只有共产党才能这样做,只有共产党才是我们的亲人啊。”⑥1943年3月山东军区颁布《关于拥政爱民的决定》强调:“军队爱护人民,象爱护自己的肌肉皮肤一样。要爱护人民一针一线、一草一木的利益。除人民交纳的公粮田赋等义务外,不应丝毫侵犯其利益。平时注意节省民力财力,自背柴草粮食,行军不踏青苗,拴马不啃树皮,打铺不用牛草,看戏不乱拆墙头,修操场不损庄稼,买卖公道。”⑦

第四,人民至上的政治追求是铸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军民关系的根基。1940年7月,时任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李竹如在《战斗中的山东人民》报告中说:“严防群众领袖的自高自大或自满,严防其脱离群众、防止其新官僚主义的生长。要使得大大小小的群众领袖都能够正确的了解:在你能够代表群众、为着群众的时候,群众可以将你高高的举起;但是当你脱离群众、不能为着群众的利益的时候,群众也可以重重地将你放下。”1943年3月1日,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公布《山东省行政人员暂行条例》规定:要把“能维护群众利益,深得群众信仰、拥护与爱戴者”作为嘉奖、物质奖励或晋级的重要参考条件,并对“生活腐化,行为堕落,或破坏群众纪律、假公济私,滥用职权者”进行严厉惩戒。⑧

1943年3月山东军区颁布《关于拥政爱民的决定》第三条强调:“军队不但要以平等民主精神对待人民,而且把人民当作自己的母亲。”“军队中每个指战员也是一个普通公民,是一个武装起来了的公民,有捍卫人民利益的义务。”“人民对军队不好,军队要自我检讨其原因。军队应负主要责任。要帮助群众工作,要照顾人民的利益,有为人民真心服务的精神。”第五条规定:“军队的天职就是保卫人民的利益”。“要负责保护人民一切生命财产的安全。敌‘扫荡时,要告诉人民情况,动员人民备战;人民遭危险要拯救,反对把战争与人民利益对立起来。敌伪掠夺‘清剿时,要配合民兵打击之,抢救粮食,抢救壮丁,掩护村民转移退却。各种对敌斗争(拆围、破路)均须从保护群众利益出发。”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据统计,1944年3月至1945年3月,八路军在山东就解救群众1.9万人。

三、对沂蒙精神时代价值的几点思考

从习近平总书记来山东考察的时间节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央领导对沂蒙精神时代价值的重视程度。十八大闭幕之后不久,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6月18日,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1月25日总书记来到临沂,对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和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给予新的概括,强调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而且,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到访的革命圣地中,临沂是第三站:第一站,2012年12月29-30日,总书记视察河北阜平,主要强调精准扶贫;第二站,2013年7月11-12日,总书记视察河北西柏坡,强调“赶考”远未结束,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第三站,2013年11月25日,总书记视察山东临沂,重点强调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的话:沂蒙精神有利于铸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为实现中国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磅礴的中国力量。

如果具体来说,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除了有利于更好凝聚中国力量之外,至少还有以下几点:第一,沂蒙人民坚定跟党走的沂蒙精神有利于在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第二,山东地方党组织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党的政治路线中铸就的沂蒙精神有利于抓好新时代党的建设特别是有助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第三,弘揚沂蒙精神有利于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第四,弘扬沂蒙精神有利于全党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五,弘扬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六,在沂蒙精神形成中,在创建山东根据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山东赢得的巨大政治优势是最有说服力的历史昭示,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1938-1939年八路军115师主力几千人到山东,几年后,1945年抗战胜利时,八路军山东部队猛增到27万人,民兵50多万人,自卫团150多万人,占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武装的近1/3,山东根据地控制了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2400多万人口,占共产党领导下人口总数的近1/4;八年全民族抗战中,山东军民对敌作战2.6万多次,毙、伤、俘日伪军51万余人,山东军民歼敌人数占共产党领导下武装歼敌的近1/3,占全国歼敌的近1/6。

参考文献:

①苑朋欣《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临沂大学学报第37卷第6期,2015年12月

②李维民、权惠春:《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历史贡献与经验》,临沂大学学报2015(10)

③《沂蒙精神学习读本》,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11,第35页

④《沂蒙精神学习读本》,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11,第41页

⑤史培力:《抗战时期沂中县妇女工作片段回忆》,载《沂水县党史资料汇编》第3辑,内部资料,1986年,第189页。

⑥《沂蒙精神学习读本》,中央党校出版社,第24页

⑦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9辑),第520页

⑧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9辑)第276页

⑨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9辑),第520-521页(作者简介:刘占全,男,临沂市委党校副教授;凌霄,女,临沂市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沂蒙山东群众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沂蒙六姐妹》:用沂蒙精神为沂蒙女性树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