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灵丘县东长城西矿段铁矿勘查技术解析

2018-09-10崔光

炎黄地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铁矿矿体断层

崔光

摘 要:矿产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是工业、军工等各行业原料的最主要来源[1]。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矿业企业已经将浅层的资源开采殆尽,但是深层矿物质由于受到地质环境及其他方面影响,开采过程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因为我们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矿产资源开采效率,从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以山西省灵丘县长城西矿段铁矿勘查技术进行解析,把我们的勘查经验方法分享给大家。

关键词:铁矿勘查;铁矿;地层

“山西省灵丘县东长城西矿段铁矿普查”是2008年度山西省矿业权价款地质勘查项目。依据2008年12月16号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国土资函[2008]454号文下达的”关于批准《山西省原平市中三泉铁矿普查》等96个2008年度矿业权价款地质勘查项目设计的通知及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中冶三院)签订的《山西省灵丘县东长城西矿段铁矿普查》合同书,中冶三院于2009年3月27日开始实施“山西省灵丘县东长城西矿段铁矿普查” 项目。

1 山西省灵丘县东长城西矿铁矿勘查的目的及任务

本次项目经费控制在460万元,其工作的目的包括:综合分析研究已有地质资料,通过地质、物探等手段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磁异常特征,大致查明区内矿(化)体规模、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在此基础上,估算333资源量,并对全区资源潜力做出评价,以此达到(1)大致查明工作区内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特征;(2)大致查明铁矿体空间分布特征、矿石质量及其分布规律;(3)批复的主要实物工作量:槽探1000m3、钻探4650m;(4)2010年12月底提交《山西灵丘县东长城西矿段铁矿普查地质报告》,这四方面的工作目标。

2 山西省灵丘县东长城西矿段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山西省灵丘县东长城西矿位于山西省灵丘县236°方向,直距27km,行政上隶属灵丘县白崖台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3°57′00″—113°58′15″,北緯39°18′30″—39°19′45″,面积3.30km2,涉及1:5万图幅号J49E005024。

该矿段的工作区中心距灵丘县城里程约40km,北距灵丘—大同省级公路路程19km,南距108国道路程25km,均有县级公路相通;平型关经横涧至108国道的旅游公路从矿区北西侧0.5km通过,京原铁路以NE—SW从工作区东部及南侧通过,矿区距平型关车站路程约3km,有乡级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3 山西省灵丘县东长城西矿段的地质概况及构造

(1)矿段的地质概况

该矿段的工作区除第四系覆盖外,出露的地层为五台群石咀群文溪组,该地层普遍经受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区域变质属角闪岩亚相。其地层内以岩浆岩比较发育,主要为吕梁期中酸性岩体、基性岩脉,燕山期酸性、中酸性岩脉。

(2)矿段的地质构造

该矿段的工作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以NE向断裂为主,属压扭性断裂。由西向东依次为F3、F4、F5号断裂。

F3逆断层:分布于工作区中南部黑云母花岗岩及变辉绿岩脉中,将变辉绿岩脉错断,断距30m±,区内出露长350m。走向NE35°左右,倾向SE,倾角75°,并见有擦痕及断层角砾,角砾成分主要为花岗岩,为一逆断层。

F4逆断层:分布于工作区南东侧文溪组地层及黑云母花岗岩中,位于F3逆断层南东300—350m±,与F3断层近于平行,工作区内出露长约400m,走向NE,倾向SE,倾角85°,为一逆断层。

F5逆断层:分布于工作区东南侧界外,出露长500m左右,断层走向NE,倾向SE,倾角62°,推测为一逆断层。

4 山西省灵丘县东长城西矿段铁矿的矿体特征及资源储量估算概况

本次工作区内已知矿体为东长城矿段①、②号矿体的西延部分。其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为工作区范围32—38线①、②号铁矿体,标高508—1044m。对此本次资源/储量估算以《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为指标,采用了垂直平行断面法进行估算。

与此同时根据本区铁矿体产出的地质特征,参照《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要求,原山西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第二勘探队提交的《山西省繁峙县—灵丘县平型关铁矿区地质评价报告》以沿走向400m,沿倾向200—400m的工程间距估算D级储量(相当于333资源量),即第Ⅱ勘查类型。本次资源/储量估算延用原评价报告的第Ⅱ勘查类型,以走向400m,倾向200—400m的工程间距探求333资源量。工作区实际工程间距200×200m(相当于Ⅲ勘查类型)。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类型为333,按勘查线剖面进行划分,共划分了10个块段,①、②号铁矿体各5个。由西向东编号分别为38西、38-36、36-34、34-32、32东。

①号矿体是本次工作区内规模最大的矿体,由ZK32-1、ZK32-2、ZK32-3、ZK34-1、ZK36-1、ZK38-1六个工程控制,控制长度600m,埋深210.24—668.26m,最大延深760m,赋存标高576—1044m,单层见矿厚度1.12—22.80m,平均见矿厚度6.50m,为盲矿体。矿体产于五台超群石咀群文溪组斜长角闪岩捕虏体中,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总体走向北西向,倾向南西,倾角30—40°。经本次资源/储量估算,①号铁矿体新增333资源量731.54万吨,TFe平均品位30.85%,mFe平均品位26.57%。

②号矿体赋存于①号矿体的下部,由ZK32-2、ZK34-3、ZK36-1、ZK38-1四个工程控制,控制长度600m,埋深462.94—815.30m,最大延深720m,赋存标高508—836m,单层见矿厚度1.62—11.11m,平均见矿厚度3.70m,为盲矿体。矿体产于五台超群石咀群文溪组斜长角闪岩捕虏体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总体走向北西向,倾向南西,倾角30—40°。经本次资源/储量估算,②号铁矿体新增333资源量360.73万吨,TFe平均品位28.11%,mFe平均品位23.94%。

5 山西省灵丘县长城西矿段铁矿勘查完成情况

本次工作中的项目野外工作时间始于2009年3月27日,野外工作于2012年4月15日全部结束,历时3年。完成主要工作量:槽探448.70m3,钻探4246.30m,完成工作量见表1—2。本次勘查工作实际投入资金总额466.92万元。

在该项目野外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山西省地质矿产科学技术馆”委托监理组于2009年7月16日至2012年7月22日共进行了6次监理检查。2009年9月14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对中冶三院提交的《山西省灵丘县东长城西矿段铁矿普查钻探施工方案》进行了审查,于2009年10月13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国土资办发〔2009〕136号文《关于灵丘县野里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和灵丘县东长城西矿段普查两项目钻探设计施工方案的批复》批准了首批异常验证孔的施工方案,中冶三院于2009年11月10日进行了钻探工程验证。根據首批钻探工程见矿情况,经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工作区内铁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斜长角闪岩捕虏体中,从区内异常形态、规模可以看出,M135号异常是区内规模最大的异常,经钻探工程验证为矿致异常,且矿体埋深较大,因此,对《设计》进行了变更,2010年8月17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对中冶三院提交的《山西省灵丘县东长城西矿段铁矿普查第二批钻探施工方案》进行了审查,2010年10月19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国土资办发〔2010〕171号文《关于灵丘县东长城西矿段普查项目第二批钻探设计方案的批复》批准了该施工方案。由于钻孔施工按顺序依次施工,致使工程施工不能按计划完成,中冶三院提出了项目延期申请,2010年12月20日山西省地质矿产科技馆以“晋地科馆〔2010〕113号文《关于山西省灵丘县东长城西矿段铁矿普查项目延期的监理意见》同意延期。

2012年9月9日山西省地质矿产科技馆组织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同时提出了补充修改意见,项目组针对意见进行了补充修改,并通过了审查批准。

6 结论

要想实现各种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效率提高,就必须对矿产开采和勘查、勘探等技术进行创新,以原有的技术为基础,新旧结合,朝环保、安全、高效三个方向发展,并遵循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等原则[2]。同时,所提出的创新技术需要紧密结合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相结合,从而使提高矿产资源的科学性与实施性,坚决杜绝在未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代替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自然人,不让这场浩劫的历史再次重演!

参考文献

[1] 胡雪玲.物化探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方法及应用分析[J].地质勘察.2010.10(112)

[2] 傅传学.浅谈煤矿开采技术的创新与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18.1.04(152)

猜你喜欢

铁矿矿体断层
共沉淀引发的溶解性有机质在水铁矿/水界面的分子分馏特性*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利用3Dmine进行露天现有采场进行矿体建模的探索
漫画与幽默
论井田断层的连接
河南省某铝土矿区矿体特征
小议地层倾角大于或小于断层倾角时的断层特征
直立断层平动和旋转运动引起的重力变化
太阳照在阿婆上
青海省德令哈市乌兰希勒沟石英岩矿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