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分析探究

2018-09-10子世台

体育风尚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新课标

子世台

摘要: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中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参与性为出发点;中学体育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技能传授为主,另一部分是以中考体育加试为主,总体来说缺乏兴趣的培养,很难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

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体育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改变中学教学传统的思维与模式,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现如今对于教育的重视可谓是重中之重,各地区都有不同的方针政策,体育教育是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体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抵抗力,其次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以及集体荣辱观,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與独立意识,体育教育对于加强中学素质教育有重大意义。

一、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学体育课一直是一个难以推进的难题,政府领导层面的不重视,科任老师存在的意见冲突。小学的体育课程经常被其他科任老师充课,从小就让学生从意识里存在于一种对于体育课的潜意识:“体育课可有可无”,到了中学有体育加试项目应试教育,导致了应付心理,严重缺乏了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的培养。现在全民健身的提出,整体的素质教育得到提升,但是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中学校园基础设施的问题

基础硬件设施是一节体育课的基本保障,在中学教学环境的基础设施上,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受学校环境的影响学生多场地少,器材满足的课程项目比较少,如何在有限的教学环境下,完成教学任务。

(二)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完善

一节好的体育课,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与组织者,采取不同的手段与方法,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感悟与学习,激发学生本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体育课程内容包括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1.教学内容陈旧老化,缺乏更新

就以前的体育教学旧模式在今天来看,有一定可以采取的地方,但是有些地方已经遭到淘汰,很多中学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与时俱进,导致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缺乏对体育课的兴趣,从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体育课中心思想还停留在,让学生玩的开心,学的开心,课堂锻炼让学生痛苦并快乐着,这样的教学手段与趋向是不完整的。

2.教学方法手段的欠缺,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中学课堂里还存在着固定的模式,老师先进行理论的讲解,然后进行动作的示范,然后安排学生进行练习,期间没有进行其他的教育方式,都是固定的循环往返。下一节的教学课堂对上一节课学生掌握的基本情况,又缺乏了解,最后体育总是在模模糊糊的教与学的过程中结束,学生对于课堂内容有基本了解,但是技能与知识、过程与练习方法、情感与表现等几方面了解掌握较少,这样的教学课堂是很难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及运动习惯的养成是很难形成的。

3.缺乏体育课程实施检测

中学体育课程实施检测最主要的是体育课有没有达到体育运动育人价值的体现,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过程性的教育,缺乏运动育人的教育,有技能性教育缺乏知识性的传递,情感缺乏追求,运动过程中缺乏表现,体育课程评价不完善。

二、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新思路分析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体育课程设置中,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灵活的运用教学手段与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兴趣爱好等。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环境下完成体育课程教学,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对前边课程设置的基本分析,就此提出一定的策略分析。

(一)发展特色体育项目

在教学环境的影响下,教学场地设施有限,课内外活动比较局限,很难达到所有项目的并存发展。首先要找到学校已有或是有发展潜力的一项或是两项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抓住重点,积极宣传同时加大投入人力物力,通过一项体育特色项目的发展以带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同时在特色项目发展的过程中,注意部分学生的提高以及大部分学生的普及,以点带面进行渗透式的教育方针。

(二)教育新理念的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要想得到突出性的进展,首先就得从学生入手,学生兴趣培养是关键,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单抓技能的提高,同时还要有知识的传授,其次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提高,教师教育的提高也不能忽视,定期的进行学习巩固和提高是必不可少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学生的学习心理比较丰富,必须抓住心理,积极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以达到情感态度以及表现方面的追求。

(三)建立体育课程实施检测

体育课程的完成情况,有没有达到目标必须通过课程实施检测,体育课程实施检测的过程可以是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不仅要有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完成情况,还要从学生的课内外的参与情况以及技能知识的掌握深度,同时还要对学生参与运动的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解,总结课程内容实施的不足之处,处理好课内外体育运动的组织和管理。

三、结论

新课标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需要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校园环境等方面入手,以学生兴趣培养、主动参与性、积极性等角度,充分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和良好的体育道德。

参考文献:

[1]崔伟.体育课程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114.

[2]袁建国.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的设计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6).

(作者单位:云南省通海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