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8-09-10祝志川张国超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学术研究统计学

祝志川 张国超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统计学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主要从课程设置情况、授课方式、科研氛围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课程设置较好但仍需改进,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课程设置最不满意;授课方式方面,“填鸭式”教学最受欢迎,部分学生支持讨论式教学,整体授课方式需要改进;高校科研氛围较差,专业硕士比例较高,统计专业士研究生参与课题数目偏少,科研成果较少.针对统计学硕士培养的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统计学;研究生培养;学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Statistics

ZHU Zhi-chuan, ZHANG Guo-chao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chun 130117,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the status quo of statistics graduate students was investigated from three aspects: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tmosphere. Suggestions: Improving and innovating the statistical major curriculum by integrating factors such as student hobbies, teaching needs, social needs, and ability development; Actively creating or introducing some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to mobilize students' listening enthusiasm;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crease academic exchange activiti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research hobbies, and enhanc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ies.

Key words: statistics;postgraduate training;academic research

伴隨着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和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提出,各行各业对统计学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均不断扩招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在统计学学科建设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问题.[1-2]

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研究生(授予理学或经济学学位)和专业型研究生(授予应用统计学位)两类.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侧重学术理论研究;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统计学研究生的培养,尤其是应用统计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受发展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的影响,往往出现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人才培养质量整体较低、人才输出结构失衡等培养目标与培养结果偏离的情况.因此,目前的统计学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本文将对统计专业研究生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发现现有学科建设体系中的不足,提出改革建议,提高统计学创新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培养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统计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1 调查方案设计

调查目的  全面了解统计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现状,为统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建议.

调查内容  主要从学生基本信息、课程设置情况、授课方式状况、科研创新氛围[3]四个方面,向高等院校的统计学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97份.

调查结果  女生的比例为61.62%,男生比例为38.38%,女生远远多于男生;65.66%的学生来自普通财经院校,21.21%的学生来自普通理工院校,“211”院校(非“985”院校)和“985”院校的学生各占5.05%,普通财经院校所占份额最多.专业硕士的比例达47.47%,学术硕士(理学)和学术硕士(经济学)各占26.26%,专业硕士的比例最高;硕士一年级的学生占47.47%,硕士二年级的学生占28.28%,硕士三年级的学生占24.24%;本科就读于统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占68.69%,本科就读于数学专业的学生占15.15%,本科就读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占3.03%,本科就读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占13.13%.

2 结果与分析

2.1 课程设置现状及分析

统计学课程设置现状从对科研能力的影响程度、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影响程度、对专业选修课的选取依据以及被调查者对于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这四方面进行考察.结果显示:

(1)课程设置之于科研能力的影响程度一项,38.38%的学生认为具有一般性影响,22.22%的学生认为具有较大影响,18.18%的学生认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整体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的设置对科研能力的提升有直接的影响.

(2)课程设置之于实践应用能力的影响程度一项,39.39%的学生认为具有一般性影响,20.2%的学生认为具有较大影响,15.15%的学生认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其结论与科研能力项的调查结果类似.

(3)学生选取专业选修课的依据,主要是研究方向需求、学习兴趣、导师推荐、就业需求这4项,各项的支持人数占20%左右,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从凑学分、容易考试等角度选取专业课.

(4)对于现行统计学课程体系设置的满意度一项,42.42%的学生认为比较一般,27.27%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整体满意程度良好.

为了研究不同群体对课程设置的感知差异,利用学生的基本信息(性别、硕士就读学校、硕士类型、所在年级、本科专业)将样本划分成不同的属性群体,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别研究性别、硕士就读学校、硕士类型、所在年级、本科专业等群体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表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只有硕士类型一项通过检验,表明不同硕士类型(应用统计专硕、理学学硕、经济学学硕)的学生对于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将样本数据按照学术类型划分成三个小样本:学术硕士(理学)样本、学术硕士(经济学)样本、专业硕士样本,分别计算各小样本对课程设置满意度平均得分,满意度设置从1至5,满意程度依次降低,故计算的平均得分越小,表示该群体的学生越满意.数据及差异见图1.

由图1可知,学术硕士(理学)和学术硕士(经济学)的学生对于课程设置的平均满意度均在2~3(满意~一般),理学的学术硕士更加满意,两类学生的差异较小,对于课程设置基本满意.专业硕士的平均满意度在3~4(一般~不满意),其数值更偏向于3,表明统计学专业硕士的学生对于课程设置的整体满意度还较低.总的来看,要依据科研需求完善统计学学术硕士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依据社会实践应用性和学生的兴趣,加强统计学专业硕士课程体系的建设.

2.2 授课方式现状及分析

统计学授课方式现状从专业必修课的授课方式、专业选修课的授课方式、案例教学的使用情况、软件操作教学的使用情况以及被调查者对于授课方式的满意程度这五个方面进行考察.结果显示:

(1)专业必修课的授课方式一项,59.6%的学生认为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最好,29.29%的学生认为讨论式教学的授课方式更好.说明大部分学生仍然比较认可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到1/3的学生比较喜欢开放式的讨论式教学方式,支持这两种授课方式的学生占89%.因此,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考虑将这两种授课方式进行融合,通过两种方式交叉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2)相对于专业必修课的严谨性,学生对于专业选修课的授课方式更加灵活、开放,教师讲授、讲座型教学、讨论式教学各有一定的人支持,少数人支持学生讲解.对于专业选修课的授课方式,应更注重其多元化建设与发展.

(3)教师使用案例教学、结合软件操作教学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师使用频率从低到高(不使用→偶尔→一般→经常→频繁)大致呈正态分布的趋势,不使用和频繁使用的最少,一般使用的最多.

(4)学生对于授课方式的满意程度显示,44.44%的学生满意度一般,23.23%的學生比较满意,13.13%的学生非常满意,12.12%的学生不满意.总体来看,多数人的满意度在一半以上,能够接受现有的授课方式,少数人对授课不满意.

进行列联表χ2检验,得到硕士所在年级与授课方式满意度交叉图,见图2.从硕士所在年级与授课方式满意度交叉图可知,对于授课方式非常满意的群体基本都在硕士二年级,对于授课方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的群体都在硕士一年级,而整体上也是硕士一年级的人数居多,受到样本基数的影响,使得对应关系不够精确.χ2检验结果显示,只有所在年级与授课方式满意度的列联表通过χ2检验(渐近显著性为0.027,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它们之间不独立,能够进行对应分析,得到硕士所在年级与授课方式满意度对应关系图,见图3.从硕士所在年级与授课方式满意度对应关系图可知,硕士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授课方式非常满意,大部分硕士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授课方式比较满意,少部分学生对于授课方式不满意,硕士三年级的学生感觉则比较一般.

2.3 科研氛围现状及分析

统计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氛围情况,从科研创新项目的设置情况、统计学术交流情况、与国外的合作交流情况、课题参与情况、论文发表情况、科研压力情况、科研氛围满意程度这七方面进行考察.结果显示:

(1)学校层面设置的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情况,从“没有设置”至“覆盖面很广”呈现正态分布的趋势,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设置的科研创新项目覆盖面一般,仍需加强.

(2)学校每学期承办的统计学术交流活动,不同学校存在的差异比较大,平均3~4次的最多,5~7次的次之,1~2次的较少,这与不同级别学校所拥有的资源差异直接相关.

(3)与国外的合作交流情况整体偏少,合作交流很多的学校只占9.09%.因此,在与国外进行合作交流方面仍需加强.

(4)在主持或实质性参与课题次数方面,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或很少参与,参与次数从低到高依次递减,甚至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参与过课题研究.这是高等院校统计学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缺少参与研究课题的机会,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课题项目,培养科研爱好,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

(5)学生发表核心以上论文的情况与参与课题的情况极为相似,两者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有机会参与课题研究,才能得到老师较多的指导,发表更多的论文.

(6)对于学生的科研压力,从“没有压力”到“压力很大”呈现正态分布的趋势,大多数学生的科研压力一般,这也与参与课题、发表论文的学生比例较小相对应,没有参与课题的机会,便没有科研压力.

(7)学生对于各校科研氛围的满意程度呈现正态分布趋势,学生的反应一般,甚至整体偏向于满意或非常满意的状态,这种状态与实际参与课题项目、发表论文情况形成强烈的反差.不同群体对于科研氛围满意程度的感知差异并不显著,表明学生对于活力不足的科研氛围已经习惯,没有强烈的科研欲望,这主要由于高等院校提供给学生的或者带动学生做科研的动力不足,高校应特别注意在这方面的加强与改善.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了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情况、教师授课方式状况、高校科研氛围等内容,得出以下结论:

(1)课程设置整体良好,但不同类型统计硕士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仅影响科研能力,而且影响实践能力;学生选取专业选修课的依据主要是研究方向需求、学习兴趣、导师推荐、就業需求等方面;不同硕士类型的学生对于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满意度呈学术硕士(理学)>学术硕士(经济学)>专业硕士的情况.因此,应更加注重专业型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

(2)授课方式比较陈旧,应加强授课方式的模式创新.专业必修课课堂教学,更多的学生倾向于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少数人支持讨论式教学;专业选修课课堂教学,学生们则认为其授课方式可以进一步灵活多变;案例教学和软件操作情况的使用频率比较适中.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学生所在年级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有很大影响.

(3)高校学生参与科研的动力不足,仍需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与学术氛围.研究发现,学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的机会较少、统计学术交流情况适中、与国外的合作交流情况较少、课题参与情况较少、论文发表情况较少、科研压力情况较小.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学生对于科研氛围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两个:一是样本数据中专业硕士的比例较大,接近于50%,而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更偏向于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二是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教师带动硕士研究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的动力不足,“放羊式”培养直接导致学生参与课题、发表论文、提高学术水平的机会减少,积极性降低.

3.2 建议

(1)综合学生爱好、教学需求、社会需求、能力培养等因素,完善与创新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该按照不同培养方向的侧重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实践性、科研能力提升等方向,进行细致的课程划分,加强数学基本功、计算机编程能力、科研论文写作等课程建设.

(2)积极创造和引进先进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专业必修课类重要课程应当采用“学生主讲为主,老师讲解重点难点,遇到问题互动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教学、学习、交流的机会,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增加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爱好,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研究生要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参加社会实践[4],通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学习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实质性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爱好.

参考文献

[1]  罗晓庆,全力,王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产业教授模式研究——基于螺旋动态演化的视野[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1):71-75.

[2]  黄东东,符明秋.地方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2):48-54.

[3]  刘强,赵荣荣.统计学研究生培养教育现状及影响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7(2):27-29.

[4]  左桂鸿,彭鸿雁.浅议普通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的特色[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76-77.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学术研究统计学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代艺术档案的认识与收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