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和优势

2018-09-10钟森杰李杰胡志希简维雄李琳凌智梁昊刘建和姚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慕课教学研究

钟森杰 李杰 胡志希 简维雄 李琳 凌智 梁昊 刘建和 姚涛

〔摘要〕 传统中医诊断学教学方式具有模式僵化、实践不足、资源短缺等缺点,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本文通过实践考核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医诊断学慕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慕课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有提升作用,认为慕课有开放程度高、传递临床信息、以学生为中心等优势,运用慕课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更利于实用型中医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慕课;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8.04.031

〔Abstract〕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s have the shortcomings of rigid pattern, lack of practice, shortage of resources and so on, which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g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MOOC was evaluated through practice assessment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OC teaching method could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level, learn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attitude and had the advantages of high openness, transmit clinical information and student-centered. MOOC teaching method could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training of practical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MOOC;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research

中醫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桥梁,具有知识容量大、涵盖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模式僵化、实践不足和资源短缺等缺点,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1]。慕课能将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体验等方面系统地在互联网上实现,慕课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快捷便利的平台,已成为诸多高等院校追捧的热点[2]。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升级,制作了中医诊断学慕课,在超星慕课平台上投入使用。本文以实践考核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医诊断学慕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现代中医教学方法提供新思路。

1 中医诊断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中医诊断学教学以课堂面授为主要方式,授课教师结合板书和PPT进行讲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用最直接的方式获取知识信息,具有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特点[3-4]。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率高、时间短、方式直接的优点,但同时存在着一些缺点:(1)模式僵化:传统教学围绕纸质教材展开,近年来出版的《中医诊断学》规划教材形式上仍以文字为主,配有少量图片,不能生动地展示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内容[5],学生难以有效掌握知识点,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容易带给学生乏味感,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6]。(2)实践不足: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播,实践方面的培养相对薄弱,在考核方式上主要依据于学生的期末理论测试成绩和课堂表现,学生多以应对考试为主要目的,按图索骥地背诵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缺乏解决中医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7]。(3)资源短缺:目前各中医院校教学条件优劣不等,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优秀的教学资源不能惠及到每一位学生,受限于授课教师的学识水平,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接受往往不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模式僵化、实践不足、资源短缺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8]。

2 中医诊断学慕课教学效果评价

我校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将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内容碎片化,并进行精简提炼,根据知识点制作较短时间的教学视频,由优秀的专业课教师精心编排课程内容和课后习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负责制作具有中医特色的应用界面和互动平台,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网络课程体系,在超星慕课平台上向广大学生开放(http://mooc.chaoxing.com/course/491148.html)。本研究将中医诊断学慕课应用于我校2016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以实践考核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慕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2.1 评价对象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级中医学专业学生59名,按学号顺序分为慕课教学组(30人)和传统教学组(29人),所有学生均经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入学,入学成绩、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教学方法

两组使用同一教学计划,所用教材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依据学生过往对重点、难点内容的反映,选取切诊中的脉诊章节作为授课内容,学时数为6学时。传统教学组采用课堂面授教学方法,授课教师结合PPT和板书进行讲授,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慕课教学组采用慕课教学的方法,学生通过超星慕课平台对脉诊章节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线下进行分组实践练习,学习过程中可重复观看教学视频,课程学习结束后完成本章节的课后习题,在互动平台上提出问题,由专职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2.3 评价方法

在课程结束后,采用实践考核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慕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所有学生进行脉诊的实践考核,由6名教师来模拟受诊者,学生依次对受诊者进行脉象辨析,授课教师依据统一标准(准确辨析5名及以上为优秀、准确辨析3名或4名为合格、准确辨析2名及以下或诊法操作不当为不合格)对学生进行等级评定,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对慕课教学组的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慕课教学对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影响,每一项目均有两个或以上的调查内容,每一调查内容均有“能、一般、否”3个等级,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选择。

2.4 考核结果

两组学生的脉诊实践技能考核结果分析如下:慕课教学组的优秀率为46.7%,传统教学组的优秀率为24.1%,慕课教学组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慕课教学组的不合格率为0%,传统教学组的不合格率为20.7%,慕课教学组低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结果提示慕课教学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要优于传统教学。见表1。

2.5 问卷调查结果

慕课教学组30名学生的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学生在六项调查内容中选择“能”选项的比例均高于70%,表明多数学生认为慕课教学方法对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有提升作用,其中在提高学习自主性(83.3%)、提升学习效率(90%)和增强自学能力(83.4%)三个方面尤其显著。见表2。

3 中医诊断学慕课教学优势

慕课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结合慕课的应用经验,认为与传统教学相对比,慕课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3.1 以学生为中心

中医诊断学课程繁杂且内容相对枯燥,涵盖知识面广,课程学时较长[9],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为40分钟一节,而学生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多只有15~20分鐘左右,长时间、灌输式的教学易造成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负荷过大[10]。中医诊断学慕课将知识内容碎片化,提供给学生较短时间的教学视频,同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的权利,遵循了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学生通过线下实践练习和课后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依据自身的薄弱环节选择相关教学视频进行回顾,以此加深理解,同时教师通过查看学习进度、习题完成情况和问题反馈等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及时厘清认识误区。慕课以学生为中心,能有效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 传递临床信息

望、闻、问、切四诊与辨证技能很大程度依赖于医者的经验,具有不确定性、重复性差、模糊性等特点,其培养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的临床积累[11],传统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播,然而理论概念抽象、晦涩难懂,导致学生感觉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的距离太大[12]。慕课通过拍摄规范的临床诊疗视频,结合案例分析等内容给学生提供临床诊疗环境,以视频、音响和图片为载体传递病情资料和诊法操作,将临床信息转化为课堂信息,变模糊性、不确定性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临床信息的感性认识,更利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3.3 教学资源丰富

中医诊断学慕课开放程度高,不需要依托固定的场所,即可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学习,授课教师多为高等中医院校的知名教授,代表了所在领域的主流思想,可以将最前沿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每一位学生均有机会接受名师的指导。此外,学生可在平台的“教学资源”板块中获取规划教材、练习题库、期刊论文、临床案例、中医经典书籍等资源,既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下载至电子工具中[13]。慕课以新颖的形式传播知识信息,改变了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丰富了学生视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4]。

参考文献:

[1] 钱敏娟.中医慕课传播的优势与挑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9):142-143.

[2] 韩 进.中医诊断教学中“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资讯,2016,14(27):96-97.

[3] 李 琳,胡志希,简维雄,等.高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医诊断学微课的建设[J].中医药导报,2016,22(11):117-118.

[4] 文红艳,刘平安,张国民,等.MOOC与中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7):63-64.

[5] 李 琳,胡志希,简维雄,等.中医药在线网络课程建设策略浅探——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6):69-70.

[6] 宋厚盼,黄惠勇,凌 智,等.微课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和评价[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7):95-97.

[7] 梁文娜,甘慧娟,闵 莉,等.慕课时代的《中医诊断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6):133-137.

[8] 钱 坤,刘 威,杨昌昕,等.“慕课”资源在中医药院校中共享的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9(1):98-100.

[9] 杨艳秋,熊丽辉.中医诊断学脉诊实训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9):16-17.

[10] 谢文英,张良芝,王俊月,等.中医诊断学慕课建设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3):15-16.

[11] 谢 斌,聂建华.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6):146-148.

[12] 张海文,赵丹阳.慕课对中医教育的影响[J].西部素质教育,2017, 3(9):178,205.

[13] 宋厚盼,黄惠勇,谷 捷,等.《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新思路探索[J].中医药导报,2015,21(19):108-110.

[14] 张彩霞,龙泳伶,徐大量,等.开展中医药MOOC建设的有效途径与举措[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168-170.

猜你喜欢

慕课教学研究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