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建议

2018-09-10王永丽

体育风尚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建议

王永丽

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学生重要的体育锻炼方式,为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和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对采取问卷的调查法抽取31所小学1147名学生对当前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前绝大部分学校都按照要求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开展次数和持续时间都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但是开展项目比较单一、学生的满意度不高,影响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学校领导不重视;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场地匮乏、器材短缺。因此,本文进一步提出通过提高重视程度、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优化硬件设施、加强培训等建议来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

关键词:大课间;小学;体育活动;现状;建议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在1990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提出:“中小学每日应当安排课间操,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在2006年,教育部等3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在全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文件中强调让每个学生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因此,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得到了中央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传统的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组织新形式。相比传统的课间操,它具有活动时间长,组织灵活、内容丰富等优点,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一是能保障学生的开展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了保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改善学校的校风甚至班风。因此,本文对当前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进一步促进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好的开展。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抽取31所学校的123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学生问卷1230份,回收1147份,回收率93.25%。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

在对31所小学大课间体育调查中发现,30所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说明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小学基本上得到了普及。对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频率进行调查发现,结果如表1所示,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每周只参加1~2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占比较小,70%以上的学生每周都参与5次以上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周没有参与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生只有32名,占全部调查学生数量的2.79%,大都因为有特殊情况。说明当前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都至少参与了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

进一步对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进行调查发现,反映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在20分钟以下的占10.37%,反映在20~30分钟的占比1.51%,表示在30分钟到40分钟的占28.07%,表示在40分钟以上的占50.04%。因此,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达到了科学的锻炼时间,为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了时间保障。

对当前学校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进行调查发现,结果如表2所示,开展项目最多的是体操类,反映当前几乎一半的学校仍然是以课间操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其他的以田径类、球类、游戏类等其他运动项目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均不超过20%,说明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比较单一。

对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表示满意的占20.14%,表示一般的占56.84%,表示不满意的占23.02%。从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小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满意程度有待提高。

(二)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效果的因素调查

对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进行调查发现,排在首位的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其次是“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再次是“场地匮乏、器材短缺”。因此,这三个因素是影响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

三、进一步提高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效果的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保障,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保障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班级以及教师评优评先的指标范畴,激发学生以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际作用。

(二)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小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短,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当前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比较单一,很多小学仍然以传统的广播体操为主,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学校应当结合实际,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一方面创新大课间体育项目形式,比如采取游戏、活动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开发其他运动项目,一是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二是积极挖掘当地民族民间运动项目,增加大课间体育活动趣味性和多样性。

(三)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条件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以一定的体育设施和场地作为保障,但是当前小学體育教育资源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矛盾,一些农村地区学校及体育发展薄弱学校学生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达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效果。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学校应该积极争取机会,按照《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完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四)抓好体育师资培训,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体育师资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者,其职业素养的高低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适应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让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运动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学校要加强对体育师资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水平,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师资力量支持。

参考文献:

[1]吴艳艳.小学大课间活动常见问题探因及有效性对策[J].体育教学,2017,37 (10):29-30.

[2]卓琪杰,梁伟平,张桂香.小学大课间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探讨[J].才智,2017(17):107.

[3]张建宇.浅析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04):226.

[4]陈毓宇.谈谈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与分析——以镇江市中华路小学大课间活动为例[J].考试与评价,2017(01):109.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

猜你喜欢

大课间体育活动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闽侯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解析初中体育大课间的开展策略
农村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三代人的建议
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大课间”的重视和兴趣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