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2018-09-10张仁坤

炎黄地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张仁坤

摘 要:基于土地利用的基本矛盾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宏观分析的有效途径。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矛盾包括城市化发展与粮食安全的矛盾、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等。本文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模型,分析了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主要为利益驱动以及食物安全驱动,西部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主要为利益驱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驱动。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宏观分析

所谓土地利用,即通过对自然界中的土地进行开发改造,利用土地的属性获得经济、环境、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利益的一系列生产活动方式、生产过程及结果。土地利用体现于人与自然的互相作用,从本质而言,导致土地利用出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对土地种类或数量的需求会发生变化,导致土地利用发生改变;第二,因為人为或自然因素引发土地属性发生改变或社会群体目标发生变化,使人们被迫改变土地利用形式;第三,技术的革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归根结底都来自土地拥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收益边际效用的比较。

1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宏观分析模型

土地是一种生产要素,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要想准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作用,就应该从土地使用者的个体行为、社会群体行为这两个层面进行综合分析。

1.1 个体行为驱动

个体行为驱动有称为利益驱动,其主要包括生存利益驱动和最高利益驱动。生存利益驱动是指当经济处于传统的自然经济状态时,工商业不发达,土地利用的主要形式是利用土地直接获得物质产出,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人口增长、土地质量下降将导致农用土地面积的持续增长。最高利益驱动是指当社会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土地利用的主要形式由农用转为市场交换。此时,土地的市场供需情况和比较效益直接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因此,该驱动也可以叫做比较利益驱动。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比较利益的驱动下,非农产业占用耕地的情况更加普遍。

1.2 社会行为驱动

社会行为驱动可以分为环境安全驱动、食物安全驱动两种。生态环境安全驱动是指土地利用活动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侵蚀、土壤污染,生态环境问题的恶化将导致土地丧失可利用属性,使人们被迫改变土地利用形式,以满足生态环境安全需求。因此,土地利用的环境收益受到关注。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生态环境安全驱动尤其重要。食物安全驱动是指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土地是食物生产的最终源泉。在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保证一定的农业用地和基本的食物供给,直接关系着国家或集体的生存安全。因而,政府的农业和土地保护政策构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耕地稀缺地区和重要粮食产地,耕地的保护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2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区域差异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区域差异如下

2.1 西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宏观分析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青海、西藏这五个区域,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主要包括生存利益驱动和生态环境安全驱动。西南地区社会机构发展水平偏低,土地开发利用形式主要以农业利用为主。同时西南地区人口增速较快,以农用为主的土地利用是导致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力量,农业土地面积不断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的增长和过度放牧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西南山地高原区域本身生态系统比较脆弱,面临的环境压力很大,政府已将其列为列为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区。

2.2 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宏观分析

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安全驱动以及生存利益驱动。该地区和西南地区一样,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增速较快。在生存利益驱动下,农用土地面积不断增加,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存在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该地区自然灾害高发,因此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投资的生态环境工程也集中于该地区,这就导致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该地区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和生存利益的驱动力量与生态环境保护驱动理念的对比和变化形成了直接关系。

2.3 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宏观分析

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主要为最佳利益驱动和粮食安全驱动,同时其他驱动力量并存。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因此,该地区的耕地保护对于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而且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最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前沿,市场经济发达,在最佳利益驱动下,有很多耕地被转化为非农业建设用地。可见,粮食安全驱动和最佳利益驱动是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量。当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条件出现较大差异时,也存在其他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量。例如,河南经济比较落后,人口密集,因此存在生存利益驱动力量,湖北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洪灾防御的关键区域,因此生态环境安全驱动力量不容忽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趋势以及各项驱动力的区域差异可以发现,我国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以生存利益驱动和生态环境安全驱动为主,因此,应该在维持人们基本生存,极大农业开垦力度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主要为最佳利益驱动,大量耕地被占用,同时该地区为主要粮食生产区,政府应该极大耕地保护力度,确保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 尚晋波.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2] 伍星,沈珍瑶,刘瑞民,等.长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4):461-465.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下天津市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
抚仙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论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力因素分析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运用之我见
创新“驱动力”助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新进展
贵州花江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定量评估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