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参果引种表现与设施栽培技术

2018-09-10高强符小发任海龙王天地陈积豪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设施栽培引种

高强 符小发 任海龙 王天地 陈积豪

摘 要:引进火参果在海南省三亚市设施大棚内进行栽培,经济效益较高。阐述火参果的植株性状、果实性状和生长特性,并总结火参果设施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育苗、定植与田间管理、坐果、采收、病虫害防治及其他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火参果;设施栽培;引种

Abstract: Kiwano melon was introduced and cultivated at greenhouse in Sanya City, Hainan Province, showing good economic benefits. This paper states plant, fruit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kiwano melon, and summarized its key points of protect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seedling raising, transplanting, field management, fruit setting, harvest,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and other matters of attention.

Key words: Kiwano melon; protected cultivation; introduction

火參果,学名非洲角黄瓜(Cucumis metuliferus Mey ex Naud),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葫芦亚科(Cucurbitoideae)马口儿族(Melothrieae)葫芦亚族(Cucumerinae)黄(甜)瓜属(Cucumis)[1],一年生藤本植物。因果实看起来像橘红色或者金黄色的海参而得名。在我国又称火星果、海参果、刺角瓜、火天桃、金刺猬、奇瓦诺果等。

火参果原产于非洲中部至南部地区。在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南安哥拉,Khiosano人较早就作为基本食品之一。在肯尼亚、津巴布韦、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2-3]以Kiwano、Kiwi果等名称作为新水果推出。火参果口味独特,品尝后口腔内会留有淡淡的草本清香,且营养丰富,是一种少见的无糖水果,非常适合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食用。近年来,火参果已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推广种植,因其外观具有的独特新颖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火参果高抗或者免疫多种危害葫芦科作物的病虫害,如瓜类白粉病、南瓜花叶病毒病、西瓜花叶病毒病、根结线虫及蚜虫[1,4],尤其对南方设施大棚里常发生的根结线虫危害,有影响根结线虫正常完成其生活史的能力[5]。现总结火参果在海南省三亚市设施栽培的种植表现及主要种植技术。

1 引种表现

1.1 植株性状表现

火参果在大棚内栽培的植株性状表现见图1。火参果从播种到采收3.0~3.5个月。主蔓粗4.57 mm,株高3.6 m,茎5棱,支蔓生长能力较强,停止整枝后支蔓会持续生长,纵横交错,覆盖成片,叶长平均10.38 cm,叶宽平均13.66 cm,叶形指数0.76,叶片扁圆,为全缘叶。叶片和叶柄表面均覆有较硬的刚毛,叶柄长6.92 cm,叶柄粗3.05 mm。花小,黄色,雌雄同株异花,第1雌花出现在10~12节,之后每隔10~12节出1朵雌花,有时也会连续2节同时出现雌花,也有1节同时出现多个雌花,雄花簇生。雌花子房上长满硬刺,随着子房长大,硬刺越来越硬,和果皮连为一体。

1.2 果实性状

火参果果实发育期需要50~60 d。火参果植株长势强,采用5~6蔓整枝,单株可坐果15个左右[7]。平均单果重0.265 kg,最大可达0.415 kg;果实纵径平均10.81 cm,最长可达12 cm,果实横径平均6.38 cm,最长可达7 cm;果形指数1.69,果实为长椭圆形。种子乳白色或浅灰白色,卵圆形,部分材料的种子表面有柔软的表皮毛,单个果实内平均含有左右500粒左右种子,最多为812粒。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5.87%,最高可达8.5%,表现出明显的酸味,含糖较高的果实会有较淡的甜味。成熟的果实表皮具有光泽,较硬,果肉为半透明的绿色或者黄绿色,肉质细腻多汁,口味清甜,含糖量较低的品种酸味较重。

2 生长特性及设施栽培技术

火参果在海南省三亚市日光大棚内(9月至次年5月)均可栽培。火参果原产于热带,苗期遇低温生长较慢,在1月至2月育苗需预防低温。栽培过程中,坐果期发生轻微的霜霉病和白粉病,果实成熟期发生严重的瓜娟螟危害,需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

2.1 育苗

火参果种子活力较好,在室内存放1年仍可发芽,播种后温度适宜(25~35℃),3~4 d即可出苗。采用7×10的穴盘,将腐熟的椰糠∶细沙按照2~3∶1的比例拌匀作为基质进行育苗。拌基质时应适当加水,以手抓起基质捏成团不滴水掉到地上能散开为宜。将种子直播于穴盘中,基质覆盖,播种深度控制在0.5 cm。为了防止苗期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蔓延,育苗穴盘整齐摆放于大棚中,底部摆放粗的竹竿与土壤隔离开。出苗后适时浇水,预防低温冷害,长出2~3片真叶,当根系充分包裹基质时即可定植。

2.2 定植与田间管理

火参果适合于沙土和砂壤土地块种植。定植株行距0.4 m×0.8 m,种植3万株·hm-2,定植前施足底肥,定植后浇透水缓苗。定植初期生长较慢,15 d左右火参果开始伸蔓。火参果分枝性强,顶端优势较弱,支蔓较细且生长旺盛。前期采用单蔓整枝,及时用塑料绳吊起主蔓,每隔2~3 d绕1次蔓。火参果生长前期严格整枝打叉至主蔓分化出雌花坐果,否则会因长势过旺造成棚内通风透光质量不佳,不利于果实的膨大。主蔓长到2.0 m 左右即吊蔓用的铁丝的高度摘顶。

2.3 坐果

火参果第1朵雌花出现在11节左右,第1朵雌花不坐果,选留第2朵及以上雌花人工授粉坐果。坐果后管理可以适当粗放不整枝,任由侧蔓生长,过密可适当修剪。单株授粉3~5朵雌花,淘汰畸形果实,最终选留3个坐果为宜。由于大棚吊蔓栽培株行距小,栽培株数可达3万株·hm-2。

2.4 病虫害防治及其他注意事项

火参果在海南三亚采取设施栽培可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栽培管理简单省工。苗期注意低于15℃的冷害发生,温度过低会抑制火参果的生长,严重的會造成叶片损伤甚至死亡。火参果较抗白粉病和霜霉病,病斑在发病部位扩展慢,因此受影响较小,发病较轻可不做防治,发病较重可采取化学防治,白粉病可用醚菌酯1000~1500倍液叶面喷施,霜霉病可用70%代森锰锌400~500倍液喷雾防治。在果实成熟期易发生瓜娟螟危害,主要以幼虫咬食果实和叶片,采用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液混配防效较佳,施用1~2次即可防除。坐果期有部分单株感染病毒病,叶片皱缩,有斑点状黄化,幼果表现为异常发绿至深绿色,可适时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进行防治。

2.5 采收

当果皮颜色由绿色转为黄色时即可采收,或者当果实定形且表现出一定的光泽时采收,干燥室温放置1个月即可转黄,不影响口感。提前采收可以减少火参果的大棚占用期,降低生产成本。病毒果和虫斑果一律淘汰。

3 经济效益

据吕文君等[6-7]报道,火参果产量为9万多个·hm-2,市场单个价格5~10元,单个售价最高可达45元,种植经济效益极高,每个按照批发价2~5元计算,可获得收入18万~45万元。本栽培模式采用高密度吊蔓栽培,可实现一次性采收9万多个·hm-2,后续采收产量可以更高,并且集中在春节前后上市,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德佩.葫芦科经济植物的分类及种质资源[J].中国瓜菜,2010,23(5):41-45.

[2]庄馥萃.瓜果类新作物—非洲角黄瓜[J].世界农业,1993(4):27.

[3]柳文.种植刺角瓜效益好[J].农村新技术,2013(10):62.

[4]王鸣,文生仓,阎友晖.主要瓜类作物的抗病毒病育种(下)[J].长江蔬菜,1997(3):1-5.

[5]马金慧,茆振川,等.刺角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及特征分析[J].园艺学报,2014,41(1):73-79.

[6]吕文君,陈银根,吴旭江等.火参果特性及栽培初探[J].蔬菜,2016(2):72-73.

[7]杨运良,李建勋,马革农.刺角瓜田间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7(1):61-62.

(责任编辑:林玲娜)

猜你喜欢

设施栽培引种
节节红板栗引种表现及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北京地区野生草本地被植物的引种与推荐
适宜上海地区的花生设施栽培技术
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果蔬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草莓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影响果树设施栽培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