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孙丽身上学什么?

2018-09-10舒年

中国工人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科信念工匠

舒年

采访孙丽之前,我的手机里正好收到一篇推送文章—“适合女生报考的专业”。其实,“适合女生报考的专业”这一说法,与我实际采访所得到的情况并不太相符。近几年来,从事工业领域的女性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劳动模范并不少见,并且越来越多。

会思考、能吃苦、不服输,这是孙丽的特点。不服输,才有坚持下去矢志不渝的信念;能吃苦,才能克服艰难险阻全力以赴;会思考,才能创造性地用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不论在什么领域,这些都是成功的必备条件,而性别却不是。

对于学习工科专业或已经从事工科工作的女生来说,孙丽是榜样,勤动脑、有信念、肯争气,一样能巾帼不让须眉。

困难面前,孙丽不断迸发创新灵感。这来源于她对履带起重机所应用的其它领域的学习和了解,比如建筑、交通、能源,她经常实地走访考察机械专业以外的行当。也正因如此,她才能设计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

创新的源泉来自丰富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如果只专心研究自己的专业,一条路走到底,对于专业之外的事情没兴趣,墨守成规,自然缺少创新的灵感。

对于工匠精神的传承,不同类型人才之间,有共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我采访过的很多技能型人才在谈及师傅对自己的影响时,主要集中于工作态度和操作手艺本身。那么,科研型、技术型人才,其工匠精神传承体现在哪里呢?

我在对孙丽的采访中体会到,他们的传承更侧重于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业务综合管理能力上。孙丽通过产品总体设计竞标的机制,放手让年轻人去干,提高其綜合能力,就是例证。

采访中,孙丽说:“90后的设计师,思维更加活跃,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这是他们的优势,但工作中也要踏踏实实,全力以赴。”

孙丽的故事也许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在一个行业里,如果你是个入门者,学习她不服输的劲头;业务熟练者,学习她的触类旁通;如果已经成为管理者,那就学习她的人才培养方式,让事业后继有人。

猜你喜欢

工科信念工匠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90后大工匠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围墙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