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2018-09-10赵艺

炎黄地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化肥农作物水资源

赵艺

摘 要:人类的生存及发展必须依赖自然环境。如果人类在使用自然资源时不加节制,违背自然规则,则会导致人类面临生存危机。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垦、作业方式不合理、化肥及农药使用量过大所造成的,尽管国家在此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治及改善措施,但仍未能得到合理控制,因此当前还需要进行宣传教育,实现技术创新,高效治理被污染的水质。

关键词:农业环境;地质问题;土地沙化

引言

只有在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在其他领域进行发展,因此农业活动在人类的生存及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人类开展农业活动的过程中容易破坏环境地质,如果破坏程度超出地质的承受范围,就会导致农业结构失衡,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因此当前必须帮助农民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科学开展农业活动,保护环境地质。

1 农业环境地质问题

1.1水资源匮乏

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贫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而农业及工业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需求量持续增加,并且在灌溉农田时多采用大水浸灌法,浪费较为严重,并且各地区不节制地伐木、垦荒,导致地表水严重流失[1]。与此同时,水资源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地表雨水与地下水均受到影响,与工业废弃物的不合理排放、农药及化肥使用量过多直接相关,在破坏水质的同时也损失了大量的资金。

1.2土壤污染

化肥及农药污染物多处于土壤上层,容易被农作物吸收,进而危及人的身体健康。化肥和农药属于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添加物,但在大量施肥的同时农作物所吸收的肥量仅有30%,而喷洒的农药害虫仅能接触到1%,而余部分则会残留在土壤或大气中,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导致农民的收入无法增加。

1.3土地侵蚀

我国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与人们乱砍滥伐直接相关,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现象,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同时也使得化肥无法在土壤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1.4土地沙化

风会吹走土壤中的有机质,导致土壤无法高效保水保肥,进而导致土地沙化。除了风力因素外,人为破坏地表植被也是一项重要原因。尽管国家一直在开展防沙固沙工作,但在人类持续不断破坏的情况下很难扭转现状,导致沙漠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加。

1.5土地盐碱化

土地盐碱化主要是由于灌溉不合理所造成的,这类耕地在西北、东北等地区较为常见,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及生物工程加以控制[2]。

1.6农业地质灾害

耕地面积本身就十分有限,如果作为别的用途,之后则很难复耕。而近年来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盲目开荒、垦荒等现象越发严重。另外,灌溉不合理也会引发滑坡事故,导致房屋崩塌,引发泥石流灾害,并且会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大幅度降低了土地的抗剪强度。

2 改善措施

2.1加强宣传教育

针对农业环境地质问题,首先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农民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地质特点创新改革形式,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避免农民对药剂过度依赖。此外,应对化肥进行改良,尽可能多地使用有机肥[3]。种植农作物时应选择多个品种,避免作物种植过于单一。此外,需要了解不同类型农作物吸收营养元素的能力,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化肥及化学药剂,并定期组织农民参加教育活动,学习如何科学开展农业活动。

2.2加快技术创新

在各项农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并未实现科学化管理,并且伐林开荒面积持续增大,导致土地变质。尽管国家在此方面明确指出必须退耕还林,但已经变质的土地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有状态,如果仅遵循自然规律,很难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处理,不断进行地质技术的创新,加快土质改变的速度。如果土地变质是由垃圾大量掩埋所造成,在处理过程中就可开发一些高效的筛选装置,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在改善土壤结构的过程中可运用离子交换技术,并充分发挥微生物的降解功能,这样也能实现垃圾的高效利用,使其发挥肥力的作用。如果部分土地污染较为严重,可采用深井灌注技术,这样便可保护地下水,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2.3治理污水

目前水资源短缺问题越发严重,除了我国水资源总量本身较少之外,也与污染过于严重有关,因此需要针对污染问题制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对已被污染的水质进行高效净化。新建企业时必须合理选择建设地址,并增加防渗层,采用性能较好的净水装置,高效处理废水,实现废水的二次利用[4]。同时还应对各地区的土壤状况进行测试,明确是否可以利用污水进行灌溉,这样便可大量节约水资源,并且可高效处理污水,避免其破坏土壤及污染空气。此外,目前还应健全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管理力度,对农民形成有力约束,禁止其随意排放污染物。

2.4修复试验

目前城郊地区也成为了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因此需要對土地资源加大管理力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定期组织农民参加各类农业活动,与专家人员直接进行沟通,解答农民的疑惑。此外,应加大理论研究力度,从植物生理学、营养学等多个角度入手,开展土壤修复研究工作,并对污染程度不同的土壤进行针对性试验,采用一些先进的试验设备及技术,确保试验结果更加可靠,进而根据试验结果改善土质。此外,还应加大矿物饲料及肥料的研发力度,不断进行试验研究,并开发新型研制技术,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地质环境问题,改善土壤性质,同时还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帮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其之间关联十分紧密。因此人类在开展农业活动时必须协调好自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科学种植,合理选择农用肥。此外,国家还必须健全此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 严宝文,李靖.初论农业环境地质与农业环境地质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5):13-15.

[2] 赵云章,朱中道,刘玉梓.河南省环境地质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7):27-28.

[3] 高琳,龙怀玉,刘鸣达.农业地质背景与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4,(5):98-100.

[4] 东野光亮,赵文武.中国土壤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土壤学,2014,(5):65-67.

猜你喜欢

化肥农作物水资源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泰国批准化肥涨价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趣味象声词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