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文献研究

2018-09-10李涛

度假旅游 2018年5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文献

李涛

摘要:关于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外关于旅游与生态环境的研究要远远早于国内,其研究也相对成熟,国内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关键词:旅游;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文献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5-0048-02

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对旅游地的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者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往往忽略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进而造成旅游与生态的失衡。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吸引游客的根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关于旅游与生态环境的研究较多,总结如下。

1 关于旅游经济的研究

国外旅游业研究比较早,其研究成果比较多,研究结论也比较成熟,多以旅游需求、区域差异、可持续发展、旅游市场、旅游经济等方面为主。Christaller 早在1964年就对郊区旅游的旅游空间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1995年M.fagence比较分析亚太地区不同国家的旅游经济发展的特征;2003年,Jenny Holland 针对捷克的乡村旅游从大空间角度进行了经济差异分析;2005年,Prideaux 总结归纳出影响当地旅游经济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个人因素、政府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2011年,Rittichainuwat B 对前往东南亚地区旅游的德国、美国、中国和日本游客进行统计,总结分析了2004年海啸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程度;2012年,Seetaram 对1980-2010年澳大利亚3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动态分析模型,分析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

国内学者对旅游的研究集中在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和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两方面,研究相对较晚。2012年,方叶林,黄震方,王坤对中国31省市1999—2008年20年的旅游经济数据进行计算,对其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中国31省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2014年,庄汝龙、叶持跃、马仁锋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浙江省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和市际分异,探讨浙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演进影响因素,从海陆统筹等方面提出促进浙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2016年,蔡碧凡、陶卓民、方叶林针对1997—2013年31个省的数据,借助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Theil指数、重心及标准差椭圆等时空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入境旅游与旅游经济时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2 关于生态环境的研究

关于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脆弱性、生态环境质量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早在1991年,Kovshar 就对俄罗斯干旱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进行了分析;Klein和Smith分别在1999年和2001年对社会生态系统未来风险的脆弱性进行了分析;2010年,Stezenmuller借助贝叶斯网络模型对威尔士海域油气工业、人类活动和渔业三种活动的累积性压力和敏感性的海洋景观的关系,分析了人类活动与海洋景观的脆弱性影响;2011年,Gutierrez借助贝叶斯网络定义驱动力、地质约束和海岸效应的相互关系,利用THK99数据集训练模型,对美国大西洋海岸预测海平面上升的速率,进而预测海平面沿海的脆弱性;2012年,P.V.Druzhinin 等人研究指出政府部门的行为干预对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作用;2013年,Walter 通过研究得出推动城市化进程同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同等重要;2014年,Smith借助遥感数据集分析了陆地植被脆弱性变化,并提出前瞻性建议;2017年,Mc Neeley分析了美国联邦公共土地管理决策下生态脆弱性评价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

国内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比国外要晚很多。1989年,牛文元阐述了生态环境脆弱的概念,并给出了生态脆弱性的数学函数表达;1994年,赵跃龙、刘燕华借助生态环境成因类型的指标,把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成了7类,并画出了中国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分布图;2000年,王让会、宋郁东、樊自立等利用3S技术,通过1959、1983、1992、1996年的航天遥感信息对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与自然及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并已影响到了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2003年,吴开亚、李如忠、陈晓剑在灰色系统和矢量投影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将评价区域及各级质量标准视为矢量进行投影,确定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和优劣排序;2006年,王军、陈振楼、许世远在生态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灰色关联模型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测度和评价;2008年,陈傲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环保资金投入、环境政策和产业结构对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较大;2015年,韦晶、郭亚敏、孙林等针对三江源独特的生态环境,选取坡度、降水、人口密度等十六个影响因素,确定三江源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建立了生态敏感性——态恢复力——生态压力模型,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仿真评价。

3 关于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發展的研究

国外研究人员对于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很少直接从耦合度视角下进行研究,早期的研究一般多集中在旅游经济效益,随着后期旅游的负面影响加大,关于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增多,同时开始研究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有人也会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开展研究。20世纪70年代,Wall和Wright界定了“旅游环境影响”的概念,运用相应的研究方法,从互动化视角阐释了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Conlin Hunter将“生态足迹”引入旅游研究中,并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对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的积极作用;Cole D N提出生态环境是衡量旅游地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旅游发展可以引导和加速旅游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探讨了旅游对野生生物多样性的七种主要影响,对钓鱼、狩猎及相关经营管理等显著影响生物多样性活动进行了跟踪研究;Andres-Abellan针对西班牙阿尔瓦塞特省生态区旅游对土地和植被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Buckley利用数学模型探讨了旅游成为EIA有效性检验工具的可能,同时分析总结了制定旅游EIA的阈值和标准的困难;Stankey提出“首要关注点应是控制环境影响而非游客人数”的研究原则,引导研究者离开承载力的角度,进而重新审视旅游经济与环境影响的本质。

4 关于研究方法的研究

关于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大多是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某城市、地区进行定量计算与分析,从而查找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比如:2017年,王慧、朱亚萍、苏小斌、邱悦对江苏常州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借助建立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黄连云对成都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2006—2015年成都市的旅游經济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小幅下降;郑秋霞、匡耀求、黄宁生对广东省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借助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耦合度模型进行了分析等。

5 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针对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出,旅游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旅游人数增速较快,相关产业不断壮大,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社会问题,其研究方法也从定性分析研究逐渐发展到定量计算分析,确定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切入点,找寻解决方案。总体看来,第一,国外关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研究要远远早于国内,其研究也相对成熟,国内的相关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可以很好地借鉴和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同时旅游生态环境问题的矛盾升级让国内众多研究人员迫切希望能找到解决办法。第二,国内外研究人员在针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时,大多集中在负面性,主要针对旅游环境承载能力和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耦合度,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其结论也不统一,尚未形成相关的研究体系。第三,针对国内的研究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大多数研究者基本集中在耦合度计算上,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还没有。

参考文献:

[1] Christaller W. Some considerations of tourism location in Europe: The peripheral regions-under-developed countries-recreation areas[J]. 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1964, 12(1):95-105.

[2]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等.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 2012, 32(8):149-154.

[3] Kovshar A F. Rare birds and beasts of Kazakhstan[J].Zookeys, 1991.

[4] 牛文元. 生态环境脆弱带ECOTONE的基础判定[J]. 生态学报,1989, 9(2):97-105.

[5] Lee B.J,Regier H.A,Rapport D.J. Ten ecosystem approaches to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Great LakesP[J].Journal of Great Lakes Research, 1982,8(3):505-519.

[6] 周华荣.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2):150-153.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