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旅游事业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

2018-09-10肖琦

度假旅游 2018年5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城镇化旅游

肖琦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由此带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但城镇化对乡村文化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从旅游事业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关联来看,乡村文化的魅力呈现可以为旅游业提供资源保障,提升旅游品质,旅游业的繁荣有助于乡村文化传播与传承。因此,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地区应当树立生态旅游观念,努力挖掘当地文化特色,构建适合乡村文化建设的旅游模式,加强产业扶持,吸纳专业人才,从而实现旅游事业与乡村文化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城镇化;旅游;发展;乡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5-0042-02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旅游事业开发与乡村文化建设有着紧密的关联,文化根植于当地的土壤,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同时旅游事业的繁荣可以扩大乡村文化宣传,促进宝贵文化的传承。因此,城镇化背景下,积极培育乡村文化,打造坚实的文化根基,将为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2 城镇化对旅游事业与乡村文化的影响

城镇化是指随着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型社会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城市型社会转变的过程,其中包含农村人口的转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等城镇化基本原则。因此,城镇化将对旅游事业与乡村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城镇化可以推动旅游事业发展。城镇化进程不仅包含基础设施开发,还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推广应用、文化教育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扩大社会就业等内容,从而有效拉动消费,为旅游产业的繁荣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人们的休闲娱乐和文化诉求更为突出,在旅游活动中体验自然与人文环境,释放内心压力,获得文化熏陶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消费特征。例如,城镇化所带来的交通基础设施、居住环境、饮食条件改善,无疑为游客创造了更加理想的体验感受。再如,信息的广泛传播对于旅游宣传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所以近年来各地接纳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旅游产业的生机和活力。

另一方面,城镇化对乡村文化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城镇化不可避免地使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发生改变。基础设施开发需要占用土地,乡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有可能受到破坏,而城市文明与外来文化还会破坏原生态文化赖以生存的空间。例如,乡村良田转变为居住、商业类建筑,旅游产品浅层次开发,商业气息过重等,都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常见现象。城镇化使经济效益受到更多的关注,乡村本身会面临文化景观变迁和文化传播缺乏动力的问题。

3 旅游事业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关联

旅游事业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乡村文化建设可以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提升旅游品质,旅游业的蓬勃也有助于乡村文化的开发与传承。

第一,乡村文化建设为旅游事业提供资源保障。城镇化背景下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发展,由此也促进了特色乡村文化的开发,使旅游资源得到丰富。乡村当地所孕育的语言、文字、服饰、民俗、歌舞、技艺等共同构成了原生态的乡村文化博物馆,令人大开眼界,充分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所在。例如黔东南民族村寨文化、贵州农耕文化、成都红砂村文化等都颇具吸引力,着实为旅游事业的发展增添了缤纷色彩。

第二,乡村文化建设是旅游品质提升的基础。旅游是一种体验活动,包括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体验,以及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的参与,都是旅游品质的体现。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很多浅层次的开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以乡村文化为基础,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的建设,可以带来更加理想的体验感受。例如近年来非常时兴的民宿旅游,既展现了地域文化,也说明本地向导能够让游客在可触可感的生活状态中寻找到认知的感觉,从而实现深度旅游[1]。

第三,旅游事业带动乡村文化传播与传承。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们对于新媒体的应用日益广泛,旅游文化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较原先产生质的飞跃,这对乡村文化的传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前很多宝贵的乡村民俗、技艺等甚至逐渐被遗忘,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急需保护。所以旅游事业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游客进入乡村当地,了解乡村文化特色,通过旅游形成整体景观意象,并且借助各种媒体将乡村文化广泛传播。

4 旅游事业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的举措

为促进旅游事业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发展,广大乡村地区应当树立生态旅游观念,努力挖掘当地的乡村文化,构建适合乡村文化建设的旅游模式,加强产业扶持,吸纳专业人才。

第一,树立生态旅游观念。汹涌的城镇化趋势给千百年来保存下来的乡土风貌带来一定改变,特别是掠夺式开发产生了负效应,所以旅游事业的发展应当以生态观念为指导,积极打造生态文化圈。生态文化圈不仅强调对乡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包括与之相关联的生产生活方式、基础设施条件、服务保障等内容,例如保持乡村文化的原貌,培育与之相符合的生态文化环境,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等,都有助于增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自信与自豪。

第二,挖掘当地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景观有着乡村性、遗产性、地方性、季节性等多重属性,涉及的内容和种类繁多,所以当地政府部门应当立足长远,深刻认识城镇化背景下旅游事业与乡村文化融合发展的需求,广泛挖掘和搜集当地的乡村文化,例如名人遗址、古树名木、百年土房、民俗活动、技艺绝活等,都是尤为宝贵的文化资源。政府部门要带领当地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促进资源整合,为旅游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2]。

第三,构建适合乡村文化建设的旅游模式。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模式相继建立。广大乡村地区也应当立足本地文化优势,通过不同的文化建设方式,呈现乡村文化的亮点。例如,主题文化公园、生态农业基地、休闲度假区、文化主题村寨、文化体验区等都是颇具潜力的开发途径,不仅有助于整体生态环境的营造,还可以扩大人文体验活动的参与程度。

第四,加强产业扶持。当前在城镇化步伐加快的过程中,虽然很多乡村地区努力加大旅游开发与文化建设力度,但是也不乏一些中途停滞的项目。这就需要当地政府从全局性和整体性出发,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扩大融资途径,在合理分配预算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吸收更多的资本支持,并促进区域内的联动开发,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另外,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服务观念有待提升,政府部门应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第五,吸纳专业人才。城镇化背景下,旅游事业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包括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旅游模式构建、基础设施改造、人文环境营造、配套服务完善、对外宣传推广、招商引资合作等都应当配备高素质人才。因此,当地要重视综合性旅游人才的培养,从本地办学、职业培训、外部引进等多渠道加大培育力度,切实为乡村文化的建设储备人才。

5 总结

乡村环境依山傍水,无论是错落有致的建筑,还是绿色生机的田野,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都是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旅游事业更要注重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使宝贵的文化得以传承,在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旅游事业与乡村文化的有机融合。

參考文献:

[1] 杨畅.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破解——基于湖南实践的思考[J].农村经济,2016(4).

[2] 张建宏.民俗文化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武义柳城畲族镇为例[J].江苏商论,2016(1).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城镇化旅游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旅游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