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实施背景下休闲度假基地建设研究

2018-09-10王莉

度假旅游 2018年5期
关键词:休闲旅游

王莉

摘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实施,推动了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使旅游发展战略从建设旅游目的地向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转变。文章以马鞍山市为例,在分析其现有休闲旅游资源类型、等级、分布、品牌的基础上,对其休闲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最后分别从优化休闲旅游空间布局、培育三大休闲旅游产品精品、开发休闲度假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体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设休闲度假基地的相关对策,以期对同类型旅游目的地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休闲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5-0003-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美国休闲学者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使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进行旅游目的地建设休闲度假基地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较强的实践价值。

1 休闲度假发展的背景和机遇

2007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首次提出培育休闲消费热点之后,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及相关机构相继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文件和法规,通过逐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多方资金支持等方面,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安徽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推动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与旅游目的地建设。”在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后文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基本方针,《纲要》的颁布实施,推动了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使旅游发展战略从建设旅游目的地向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转变。休闲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更是国家发展的支柱。中国旅游研究院分析指出:我国旅游已经发展到大众化旅游中高级阶段,向日常休闲回归,差异化游憩环境逐渐成为休闲的手段。大众休闲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市场主体特征。[2]

2 马鞍山市旅游业发展现况

2.1 马鞍山城市概况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是安徽融入长三角的重要门户,南京都市圈的核心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东北部门户。马鞍山是我国七大铁矿区之一,是长三角都市圈的工业基地,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多项荣誉。

2.2 马鞍山市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2.2.1 休闲旅游资源类型

马鞍山被誉为“山水诗都”,同时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休闲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数量丰富。按内容可将其分为山水文化休闲类、宗教文化休闲类、文化遗址遗迹休闲类、运动健身休闲类、山水养生休闲类、节庆文化休闲类、饮食文化休闲类、都市风情休闲类、乡村体验休闲类等9大类休闲旅游资源。

2.2.2 休闲旅游资源分布

从空间分布来看,不论是市区还是辖下的三个县,均分布着丰富的休闲资源。同时,马鞍山市休闲旅游资源又呈现出局部集聚,各具特色的态势。如马鞍山市区以都市风情旅游资源为主的特征明显,当涂县以山水文化型旅游资源为主,和县与含山县以康体养生休闲类和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为主。

2.2.3 休闲旅游资源等级

马鞍山历史悠久,文化璀璨。马鞍山休闲旅游资源等级呈金字塔状分布,五级旅游资源,如采石矶风景名胜区、褒禅山风景区等已是享誉国内外的高品质休闲旅游资源。四级资源,如中国李白诗歌节、和县猿人遗址等,虽然也具一定知名度,但或因资源规模较小,或因开发力度不足,尚未转化为与其名声相对等的旅游产品,开发潜力较大。三级旅游资源,如朱然文化公园(三国朱然文物陈列馆)、昭关等,则可作为后备的旅游资源。

2.2.4 休闲旅游主打品牌

马鞍山因山得名,因钢知名,因古盛名,因诗美名,休闲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它们共同构成了马鞍山市目前的山水文化休闲类、遗址遗迹休闲类、康体养生休闲类、乡村体验休闲类4大休闲品牌,展示了马鞍山的城市个性,彰显了马鞍山的城市魅力。

3 马鞍山市休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3.1 优势

马鞍山市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显著,是安徽省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之一。同时,马鞍山市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休闲旅游需求量大、频率高、个体消费能力强。长三角强大的区域“内需”为马鞍山休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3.2 劣勢

马鞍山易与“鞍山”混淆,且长期以来,人们对“钢城”的印象根深蒂固,这一形象非常不利于马鞍山获得休闲旅游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由于马鞍山休闲度假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水平低,城市服务功能以及酒店接待能力等距离接待高消费的度假游客标准尚有很大差距。产业发展体系不完善,休闲旅游服务水平、行业发展水平均有待于提升。马鞍山虽然休闲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多以单体形式存在,尚未形成规模,许多景区景点还保持原始状态,没有开发。如何从区域发展角度,突出区域差异,有效整合各类旅游资源,组织互动合作的休闲旅游线路,从而塑造独树一帜的休闲旅游品牌,使其成为休闲度假的花园都市,是马鞍山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

3.3 机遇

《纲要》制订并实施后,带薪休假制度不断完善,人们休闲观念日益增强,休闲旅游需求将不断增加,旅游业将进入一个休闲主导时期。马鞍山市政府全力扶持旅游业发展,提出将旅游业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2015年,确立了建成“长三角地区运动休闲健康中心”的产业发展总体定位,为马鞍山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4 挑战

随着旅游产业的升级,许多城市将目光聚焦于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尤以长三角地区为甚,马鞍山市与周边城市的“休闲旅游竞争”一触即发,主要竞争对手有传统旅游强市杭州、南京、扬州、苏州和芜湖等。相对于这些周边城市,马鞍山市不论是设施建设、宣传促销,还是政策奖励,都存在一定差距。与周边迅速崛起的中小城市相比,马鞍山休闲旅游产品存在雷同性,同质竞争严重,与成熟旅游城市目的地相比,又缺少国内外知名的成熟产品,休闲旅游资源相对单一,难以较快地形成规模休闲度假旅游,竞争相比处于劣势。在休闲旅游竞合关系中,马鞍山与周边黄山、南京、芜湖尚未形成良好的呼应与接待关系,表现出竞争不占优势,合作不够热度的情况。

4 马鞍山市建设休闲度假基地的对策研究

4.1 优化休闲旅游空间布局

截止到2017年8月,马鞍山市已拥有6个4A级、22个3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在此基础上,应加强整合长江岸线的采石矶、霸王祠、天门山等景区,高水准建设长江黄金水道旅游带,融入皖江旅游带;充分开发香泉温泉和昭关温泉资源,打造含山县和县北部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带,推进“两带”错位互补、联动发展。

以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打造濮塘度假区为长三角地区的运动健康休闲中心。以“李白文化、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为主线,推进大公圩水乡生态旅游区建设,打造大青山为全国知名李白文化旅游区。以凌家滩文化为灵魂,整合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及乡村旅游资源,建设凌家滩文化园区。着力构建凌家滩历史文化旅游区、大青山李白诗歌文化旅游区、濮塘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横山运动健康旅游区、石臼湖水上运动休闲旅游区五大片区,形成“两带五大区”的休闲旅游总体空间布局。

4.2 培育三大休闲旅游产品精品

有效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着力培育诗词文化休闲、山水生态度假休闲、运动康体养生三大特色休闲旅游产品精品。

4.2.1诗词文化休闲旅游产品

(1)创新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品

依托李白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突出“山、水、诗”等特色,充分挖掘长江水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马鞍山文化特色的长江旅游观光带。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综合开发好李白终老之地、伍子胥过昭关、凌家滩古文化,和刘禹锡的《陋室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千古名篇成就之地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李白山水游踪、刘禹锡陋室养心、李之仪爱情佳话、王安石褒禅探秘、伍子胥过昭关、林散之艺林传奇等一批名人遗踪古迹。

(2)提升研学旅行产品,打造研学+青少年度假基地

研学旅行概念最早于2013年由国务院提出,2013年5月,马鞍山市开始推出“课本上的马鞍山”研学旅行项目,2014年,该创意使马鞍山市获得皖南国际文化示范区“十大创新型旅游景点”的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应抓住研学旅行发展的有利契机,促进研学、旅游与度假的深度结合,创新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模式。一方面加强与教育局合作,并组织相关专家,合作组建研学旅行指导员队伍,指导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力争打造成省级研学旅行基地和全国研学旅行品牌。另一方面,可依托现有的环境优美研学旅行基地,开发“课本上的马鞍山”研学+度假游产品,打造研学+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基地,深化打造主题品牌,培养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体育活动的良好品质,不断丰满研学旅行的内涵。完善旅游信息化建设和相关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对青少年人群的政策优惠,不断提升研学+青少年度假基地的综合吸引力和品牌认知度。

4.2.2 山水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加强休闲度假载体建设和功能配套,拓展城乡居民休闲度假空间,完善徒步运动、特色街区、垂钓、动(植)物观赏、主题娱乐、山地运动、露营地、民宿、水上运动等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的建设。重点培育以濮塘森林公园、伍子胥古道等为代表的生态体验旅游;完善各度假区及城市公园的慢行绿道、休闲设施、露营地等规划建设;深度开发褒禅山、鸡笼山半月湖、古昭关遗址、伍子胥古道等项目,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度假产品,串联周边旅游景区,形成区域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4.2.3 运动康体养生休闲旅游产品

以“运动健康”为主题,把濮塘度假区、横山风景区打造成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的集专业竞赛、户外运动等为一体的运动休闲基地。积极推动体育旅游,鼓勵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汽车露营地建设,进一步打造“李白国际户外旅游节”“濮塘户外节”“博望长三角自行车邀请赛”“褒禅山户外旅游节”等一批市、县区运动健康旅游节庆品牌。

充分挖掘含山昭关温泉、被南北朝时期昭明太子题字誉为“天下第一汤”的和县香泉等地热资源,结合马鞍山沐浴优势,着力提升沐浴休闲旅游产品档次,提高温泉沐浴休闲品牌美誉度,把含山、和县北部山区打造成面向全国的以温泉为主题的康体休闲度假基地。

4.3 开发休闲度假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体验

加快休闲度假旅游线路拓展与整合,重点开发整合一批具有马鞍山地方文化、休闲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加快与皖江城市带、皖南休闲旅游文化示范区至长三角休闲旅游交通、休闲旅游线路的对接和整合。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需求品质化”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五大趋势之一,主要体现在旅游体验的深度、广度和强度三方面。休闲度假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更长,对于目的地的体悟更加充分,从而更有可能从感官刺激的层次上升到身心交融的境界,获得更深的体验。旅游者对于体验广度的追求要求我们打造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旅游产品。旅游者“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我们在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强化真实性,从而提高旅游者体验的强度[3]。

4.4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旅游休闲服务信息披露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安全风险信息提示,加强旅游咨询公共网站建设,推进公共场所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完善旅游服务热线功能,逐步形成方便实用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完善道路标识系统,健全铁路、公路、水路等的旅游交通服务功能,提升旅游交通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推进长江旅游码头、自驾游营地、房车营地、游客集散中心等旅游设施建设,力争使旅游专线、城乡公交服务覆盖至3A级以上景区,各休闲度假基地建有自驾游服务中心。加强旅游休闲的安全、卫生等保障工作,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健全旅游安全救援体系。

参考文献:

[1] 杰弗瑞·戈比. 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2] 中国旅游研究院.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7.

[3] 宋子千. 大众旅游时代的需求品质化[N]. 中国旅游报,2017-02-21(3).

猜你喜欢

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装备制造作为旅游产业变革核心尺度的理论分析
成长型城市旅游地休闲旅游与城市发展耦合机理研究
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调查研究
历史名镇名村辐射村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华龙舟大赛与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辽宁城市休闲旅游发展态势与深度开发探讨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