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审计在国际“四大”中的运用

2018-09-10谢雅璐

中国内部审计 2018年6期
关键词:国际审计运用

谢雅璐

[摘要]本文介绍了大数据审计在国际“四大”的发展现状,结合大数据审计的发展趋势,提出大数据审计对国内审计机构的启示。

[关键词]大数据 审计 国际“四大” 运用

早在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

作的意见》就明确指出,要加速推进审计工作的信息化,要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大大数据的综合利用程度,提高核查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能力、质量与效率。这也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要将大数据审计作为审计工作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方向。2016年10月,审计署发布《“十三五”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利用非结构化数据查询和数据挖掘等大数据分析技术,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安永、德勤和毕马威,以下统称国际“四大”)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方面较早。在国家强化“建设国家审计大数据中心,构建审计大数据平台”的背景下,借鉴国际“四大”的大数据审计经验,对我国发展大数据审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大数据审计在国际“四大”的发展现状

国际“四大”近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研发大数据审计应用技术。截至2016年11月,安永已经投入近4.5亿美元开发新的审计平台和审计软件,包括研发审计机器人。伴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日臻成熟,利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技术,国际“四大”相继研发出审计机器人来承担审计工作。

当前大数据和机器人审计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利用大量历史审计数据对机器人进行训练。通过模拟人工智能和云平台计算,使机器人完成基础的审计流程,专业的审计人员则只需要专注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二是从传统的财务数据向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并重的方向过渡。传统的审计工作侧重于分析会计凭证、报表当中的数字及其内在联系。大数据审计则可以分析更为广泛的非财务信息。机器人可以从电子邮件、新闻报道、甚至是社交媒体上抓取与该客户有关的非财务信息,进而从客户的人力资源、供销关系、内部控制等方面分析客户的财务报告错报风险,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三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风险。除传统审计工作强调的七种特定检查程序外,机器人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财务报告中的审计线索,降低审计风险。四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传统的审计工作必须给注册会计师充分的休息时间,而机器人可以不间断地工作,在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五是优化预测精度。一方面,由于机器学习具有自我优化的本质特征,在综合分析海量数据的基础上,机器人在审计证据的抽取、审计意见的决策等方面预测精度更高。比如,在识别高风险账户、财务造假、企业经营持续性等核心业务中,机器人的表现强于注册会计师。另一方面,机器人的预测依靠数据,相较于注册会计师的预测更为客观,有助于得出科学的审计结论。

二、大数据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产品层面来看,2017年国际“四大”相继推出了财务机器人,并开始在国内大型企业和商业银行中投入應用。这些财务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财务流程中的手工操作,比如,审核合同(购销、租赁、贷款等合同)、银行对账、税务信息整合、传统财务信息录入、合并以及汇总统计。同时,财务机器人还可以识别传统财务流程中的缺陷,对财务流程进行优化。除财务领域外,机器人还可以帮助企业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和信息技术系统。按照国际“四大”的估计,在财务工作中使用财务机器人,可以降低40%-75%的成本,并有效减少人工流程和相关误差,业务流程的单位处理时间减少了30%-40%,极大地节约了业务处理成本。

从业务层面来看,大数据分析的优势显著,国际“四大”也正在努力将这一优势从审计领域拓展到咨询领域。首先,近年来,国际“四大”逐渐将大数据分析作为独立的部门,为其他公司提供数据咨询服务。比如,普华永道成立了专门的数据与分析部门,德勤将大数据分析置于技术咨询业务中。其次,国际“四大”开始逐渐并购其他的数据咨询公司,如普华永道并购了Biond Consulting。国际“四大”的大数据咨询也正在挑战传统的数据咨询提供商,如微软、IBM、SAP、甲骨文公司等。

三、大数据审计对国内审计机构的启示

(一)注重审计与科技的结合

在我国大数据审计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应当注重审计技术与科技的充分结合。一方面,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大数据中的不规则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预先处理,在完成结构化后,再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新形势下,由于各种财务平台的信息纷繁复杂,传统的审计技术难以解决抽样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审计机构在应用大数据审计时,必须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包括引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方法对审计流程加以优化。

(二)加强审计人员培训

传统的审计工作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知识。但在大数据审计的背景下,审计人员还应学习大数据、电子数据审计、云计算等相关知识,并将大数据技术灵活运用于审计过程,将两者有机融合。国际“四大”拥有审计、咨询、税务等多方面业务,在人员培训方面,能够为员工学习交叉领域的最新动态提供便利。国内审计机构在推广大数据审计的过程中,也应当对审计人员进行大数据审计方面的培训。若机构本身不具备相关条件,可以考虑将培训外包给其他机构。

(三)强化大数据审计的增值业务

国际“四大”不仅利用大数据从事审计业务,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的技术优势提供咨询服务。大数据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规划、内部控制等提供决策支持。但现阶段,我国审计机构的大数据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应进一步将其从审计业务拓展至其他业务,强化大数据审计的增值业务。

(四)增强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由于大数据审计需要深度依托云计算平台,一方面,我国审计机构应尽快构建云审计平台和分析平台,为大数据审计搭建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虽然云平台实现了数据的远程存储,为数据的便捷访问创造了条件,但也带来了数据泄露风险。因此,国内审计机构应当高度重视数据的保密与安全,在应用大数据审计时,应当与网络和信息安全部门通力合作,加强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五)注重大数据审计的准则建设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国家审计大数据中心,构建大数据平台。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大数据审计的准则建设,规范信息科技在审计活动中的应用,指导审计人员应用大数据进行审计和咨询活动。

在大数据审计蓬勃发展的今天,审计业务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如果不能积极参与信息科技对于审计业务流程的重塑,传统的审计人员可能面临无法胜任工作的风险。大数据审计技术的应用,在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的背景下,可以避免审计抽样带来的误差。审计范围显著扩大,审计证据数量更多、相关性更强,极大地提升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风险。鉴于国际“四大”在大数据审计业务中的领先地位,我国审计机构应当学习和借鉴国际“四大”在大数据审计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并结合国内实际,发展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大数据审计,从而推动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邮政编码:363000,电子邮箱:lucy2862008@163.com)

猜你喜欢

国际审计运用
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国际金融法制改革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地方财经高校开设财会类方向国际班初探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