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详解腾讯云新一代Redis缓存数据库

2018-09-10carloszhao

计算机与网络 2018年8期
关键词:主从线程引擎

carloszhao

当前内存数据库发展迅速,用户对于存储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各类业务场景的需要,腾讯云设计了新一代的内存数据库,不但保留了原来系统的高性能、高可用等特性,同时还兼容了当前流行的Redis原生协议及使用方式。我们试图在解决原生方案短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得新系统同时具备易懂、易用、易维护、高可靠、低成本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沿用了上一代自研系统使用共享内存的数据存储方案,避免Redis采用AOF机制,恢复时间过久的问题,极大的降低了在升级、进程异常等场景产生的影响。同时,使用全新的快照与流水机制,解决了Fork机制造成的内存预留问题。

2.在存储引擎方面,对于自研及开源方案进行重新分析整理,进行了再次创新,不但使用多规格Block灵活组合的存储方式,内部数据结构同样采用动态页管理,对比原生引擎,极大的提高了内存使用率的同时,也降低了运行过程中产生内存碎片的机率。

3.单进程多线程的模型让运维部署更加简便,同时精简模块数量,让请求路径更短。

4.更加精细化的数据管理,实现快速的过期淘汰及精确的LRU特性。

5.实现了强一致特性,满足了金融等业务对于数据一致性的强需求。

6.集群版模式中,支持了多数据库的场景,降低用户由主从版迁移至集群版的使用门槛。

7.存储节点可直接转发用户请求,降低后台数据变更对于客户端的依赖,原生主从版客户端可直接访问集群版,无需修改代码。

8.我们正在兼容更多的原生数据库协议,让更多的用户可以无缝切换,体验更多的新特性。

技术架构优化历程

在架构方面我们将当前比较流行的两层(不包含客户端)结构简化成了单层。

Cache则是实际的数据存储节点。架构中不再显式设置接入层,而是通过Cache转发用户请求,这样做的好处:

·单纯的存储或接入模块,由于对不同资源类型(CPU、网卡、内存等)需求的倾斜,无法很好的提高当前高配机型的设备利用率。也基于这个原因,理论上合并后的单层结构能更好的利用硬件资源,节约成本;

·减少模块数量可以减少大量运维操作,便于运维人员部署及规划资源等;

·路由更接近数据,因此在某台Cache上进行数据迁移动作时,可以更加实时的对用戶请求做出应对(转发至最新的目标),减少变更对用户请求的影响。

针对一些对于接入层有强需求的场景,比如,某业务的客户端链接数极多,我们也有针对性的做了优化。Cache可退化为纯接入机使用,这样可以方便的扩展为两层结构,统一使用一套代码,无需单独维护。

数据分布方面,采用了全部打散的方式,即在任意一台Cache上既有主数据也有(其他业务)备份数据,完全以Shard为粒度(物理内存单元)进行管理。

每台Cache的内存被划分为若干Shard,无论是主从版还是集群版,用户的主或备数据可能落到任意Cache,分配策略支持跨机架、跨机房等。这样做的目的有:

·不再有单纯的热备设备,减少低负载设备比例,充分利用整个集群的网卡、CPU等资源;

·当一个或若干节点异常时,利用整个集群的能力进行容错(切换流量)与恢复(在不同节点重建备份),避免雪球效应;

·在分配时,将考虑现有设备主备Shard比例及负载,优化装箱算法,可是集群资源更加均衡。

由于CKV+兼容Redis协议及各种使用场景,因此也区分了主从版与集群版。对于集群版来说,经过对比,数据哈希仍然采用了Pre-sharding的方式。

对于单个Shard来说,最大可管理内存为8 T,由于目前设备限制,实际最大可支持512 G,因此集群版支持的容量范围为[1 G,512 G]×16 384 = [16 T,8 P]。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系统内部预留资源等因素,且Shard大小及Slot对应关系的规划也要视物理资源情况而定。

内存引擎设计,确定CKV+引擎

内存管理是内存数据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CKV+系统的设计阶段,对于引擎也是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与调研,根据我们的经验,同时吸纳了多种主流内存管理体系的优点,确定了当前CKV+的引擎方案。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使用共享内存,方便升级或进程异常时快速恢复;

·基于共享内存实现了红黑树算法,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兼容Redis中的Hash、Set、ZSet数据类型;

·使用多规格Block作为(最小的)数据存储单位,更加灵活同时内存空隙更小;

·使用经典的Page管理模式,优化了动态分配策略,提高了Page回收几率,降低内存碎片率;

·用户数据所依附的内部数据结构同样基于Page进行动态分配,减少内部预留空间的浪费。

内存引擎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内存使用率,我们与原生Redis存储进行了对比测试。

测试方法:使用同样的随机数据,分别写入Redis及CKV+的1 G实例,对比实际存储数据量的多少。

样本大小:key [10,30],Value [20,100]

测试显示,在简单String类型的场景下,两者存储量近似,但在稍复杂的结构中,CKV+则可以存储更多的用户数据。

大胆尝试,采用单进程多线程模型

对于内存数据库来说,高性能仍然是大前提,而开发过程中使用的线程模型及框架对于这个层面影响较大。因此在设计初始,我们对于这部分也做了大胆尝试。

首先,我们使用了单进程多线程的模式,而非大多开源系统的单进程单线程的路数,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利用整机资源,另一方面也能降低运维门槛。对于多线程来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若干线程共同管理内存则势必需要引入锁,而高配机型核数多、线程多,加锁可能带来毛刺;

·单个进程需要管理多个业务数据,特别是主从版,每块内存Shard容量较大,难免有比较庞大的kv数据,同时主从版支持部分耗时操作,需要尽量减少实例间的相互影响;

·线程间通信或共享数据的代价要小,如同步路由信息等;

·同时要考虑诸如线程上下文切换、CPU缓存命中率、IO等因素。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后,最终确定线程模型为:每个物理核启动一个线程,管理若干内存Shard。

使用这种模式的主要考虑:

·具体内存的操作仅由某一个CPU处理,避免加锁,某个Shard出现热点时,对其他线程管理的实例影响较小;

·在管理实例数量不多的情况下,空闲CPU可以处理网络及磁盘IO,以及请求的编解码等工作,提高整机资源利用率;

·线程间不存在依赖或竞争关系,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腾讯云新一代内存数据库不但全面兼容了Redis的数据结构及使用方法,同时解决了原生方案在备份、容灾等方面的不足。在性能方面,我们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后续还将更细致的优化逻辑流程,并引入DPDK等特性,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成本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当前的系统架构与线程模型能更好的适应不断提升的硬件设备性能,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我们也将引进冷热数据分离等技术,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更好的为用户节省成本。

猜你喜欢

主从线程引擎
实时操作系统RT⁃Thread启动流程剖析
点燃企业发展的“引擎”
打造信息化建设的“党建引擎”
儿童气候教育者让成人开眼看气候
鸟类世界的爱因斯坦
车坛往事4:引擎进化之屡次失败的蒸汽机车
旋转位似的性质与主从联动法
采用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执行定时重试任务时内存溢出的分析及解决
One Engine Left只剩下一个引擎
Java的多线程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