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饲料转型升级进行时

2018-09-10张莹莹

农经 2018年8期
关键词:水产饲料升级

张莹莹

水产饲料是水产养殖的基础性物质或投入品,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对养殖成本的控制、养殖效益、养殖水域的环境保护以及饲料原料的供应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据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王玉堂处长介绍,我国2016年的水产养殖产量己达5142.4万吨,占当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4. 5%,已连续27年居世界第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水产饲料工业的发展,我国也己成为水产饲料生产和应用研究大国。2016年,全国水产饲料产量为1930万吨,同比增长1.9%。但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发展,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原料购销全球一体化带来价格大起大落,对饲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风险;行業竞争激烈,正处于整合期;价值链的竞争成为基本竞争模式,水产饲料企业要么完成转型升级,要么被淘汰;产品的生产技术由资源消耗型向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方面转变……

因此,新时代的水产饲料行业如何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对促进我国水产饲料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薛敏表示,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饲料产业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萌芽阶段,90年代初步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的规模化发展阶段,现己成为世界上水产饲料市场容量最大的国家。

我国的水产饲料产业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85-1994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的商品饲料覆盖率约为10%,市场需求和产能都较小,供小于求,属卖方市场;19952004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的商品饲料覆盖率约为20%,需求和产能都在扩大,供求平衡,属买卖均衡市场;2005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商品饲料的覆盖率约为30%,而产能增加较快,供大于求,属买方市场。

据我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7年淡水饲料销量增速达3.5%,海水饲料销量增速达18.4%。薛敏认为,增量增加的部分主要是来自于产业升级。海水鱼饲料的增量之所以很大,是因为例如浙江省、山东省等沿海城市的严格环保政策,环保要求不允许所有被视为冰鲜的东西转向饲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升级转型,一个是加工工艺的改进,例如通过使用生产能力很高的膨化剂来生产低淀粉,然后用很少的淀粉进而生产膨化饲料,对于热性鱼来说,其比较容易适应这种配合饲料,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逐渐地转向这种饲料。除了源于环保压力之外,这种饲料本身的使用也比较方便。

另一个是养殖模式的改变、环保政策的高压,很多地方对湖泊、水库等小型养殖场或者粗放型差殖模式的养殖场进行清减。这其实是在减养殖量。在这个过程中,会减少低质鱼类的产量。但是对于集中化、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养殖场,它们会转型饲养口感、价值、市场价格等方面比较高质的鱼类,这也促进了它们采用高质量的饲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生态养殖量在减少,但是由于养殖模式的改变、环保政策的高压,使得低质饲料都在转向高质饲料。

薛敏表示,水产饲料产业的大趋势是企业数量在减少,企业规模在扩大,生产逐渐规范化,并且会越来越重视环保、质量、安全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很多的政策条例,对饲料企业要达到何种饲料规范的标准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对产能的要求,至少是5000吨至1万吨以上,一两千吨的小饲料厂现在根本无法拿到生产许可证。因此,近两年饲料厂的数量在锐减,逐渐从前几年的15000多家,到现在仅存大概六七千家企业,全国产量的43%左右都来自于前十名的企业。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水产饲料业已经在往规范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向国际标准靠拢。例如在欧洲或者美国,大企业大概占产量的百分之六七十左右。

在我国水产饲料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无可避免地在市场规律作用下,大企业兼并优质中小型企业,一些差的小企业则自动被市场淘汰。

薛敏指出,现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大型水产饲料企业,各有其特点,例如海大集团是科技型模式、通威集团是饲料+养殖模式、恒兴是全产业链模式。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饲料企业当属通威集团,但是它的数量和规模主要体现在淡水鱼饲料上面。不同于通威集团的海大集团在业内被公认是技术最先进的一个企业,因为它对技术科研的投入是最多的。总体来说,业内人士认为海大集团是一个优秀的科技型企业,这已经给它的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优势。海大集团在海水鱼领域所做的技术投入,使得在整个海水鱼饲料的市场上几乎无人抗衡,甚至它还挤占了老牌海水鱼饲料企业恒兴集团的市场。而恒兴集团在苗种、动保、养殖饲料、水产品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以及其海外政策都独具特色。

扬长避短,优化升级

以前,水产饲料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从来不曾考虑环境污染问题,包括饲料生产中所产生的气味、氮和磷的排放。除了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还需要考虑饲料的质量对鱼体健康的影响,因为这不仅是动物防疫的问题,还会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基于环保的压力、食品安全的压力,促使水产饲料行业必须转型升级。

面对水产饲料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实现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和升级,薛敏认为,应该以技术为核心。正如她在上文中所总结的不同模式的几个企业,这些大集团在前十年,哪个企业在科研和技术上面投的力度大,现在都收到了成效。“你在哪个方面投入的力量大,你现在在哪方面强。可能在当时是看不出回报的,但是等十年以后,这个回报就是什么样的。再往后走十年,那些当初到现在还不可能在科研上有大投入的,将来一定会被淘汰。”

目前,我国在水产动物营养及饲料行业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很多领域已经比欧美等国家做得更为深入,但是我国水产饲料研发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我国没有把我们的优势很好地应用在育种上面。薛敏指出,我国现在育种的人员和研发饲料营养的人员还是两块,虽然国家的投资量很大,但是没有有机地进行结合,所以没有形成很好的产出,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而欧洲,因为它的养殖品种比较少或者比较单一,他们主要研发三文鱼的育种和营养,相对罗非鱼、鳕鱼等其他品种来说,他们集中主要力量用来针对三文鱼进行工作,所以在三文鱼整个体系中,欧洲在全世界的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我觉得我国在转型升级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投入了那么多的科研,怎么把这些科研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当然,我国发展水产饲料在当下仍然有其优势,正如“蓝色粮仓”战略所倡导的,我国人口众多,就18亿亩土地能产出来的优质粮食,是很有限的,要养活13亿人口,应该发展水产养殖业,或者说应该把整个海洋当成一个牧场,水产养殖是粮食安全很重要的补充。薛敏坦言:“那么把海洋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粮仓,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因为毕竟水产品是非常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从全民的智力发展、健康等各个方面来看,它都是很重要的补充。所以总的来说,国家对这一块还是比较重视的。”

薛敏表示,水产养殖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水产饲料的转型升级;反过来,水产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会促进水产养殖的转型升级。首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会减少对氮、磷的排放;其次,有利于优化产能;最后,会利于整个水产品质的提升,会利于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

猜你喜欢

水产饲料升级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2019—2021年度《中国水产》优秀作者公布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字词升级
附表3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
饲料Ⅱ个股表现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第九章升级!我的宠物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