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2018-09-10刘壮壮

体育风尚 2018年6期
关键词:改进策略人文精神体育教学

刘壮壮

摘要:市场商品化及多元价值导致当下整个社会的浮躁与功利,在这一大环境影响下,即使是神圣的大学校园和学术界也未能幸免。高校教育过分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智力的提升,忽视了学生的人文教育,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即是这一大背景下的必然负效应。本文针对这一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的现状,阐述了人文精神、体育精神与人文教育的内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作用,及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现状;改进策略

市场经济给人们送来丰厚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也让人们的精神生活走向了贫瘠。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坚守的那些曾让我们引以为荣的东西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热切呼唤的和谐社会,必然少不了人文精神的回归,而这一使命的完成自然少不了高校的责任,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优势,更是承担了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责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具备强健的体质,更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可是一些大学生却出现了严重的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与高校体育教学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与方式已不能满足培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大学生的要求,因为旧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与体育技能的灌输,忽略了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造成了一些大学生人格的缺失,如没有顽强的意志力,没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没有基本的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等等。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与改变,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处处渗透人文精神,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一、人文精神、体育精神与人文教育的含义以及三者的关系

(一)人文精神

对人文精神的解读,向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综合种种关于人文精神的解释,可以从中提取几个关于人文精神的关键词:尊重个人、人格健全、融入社会。“尊重个人”也就是说,要把人性放在首要的位置,要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尊重人的价值;“人格健全”就是要完善人的心理,促使人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融入社会”,是指在关注个人的同时,也要关注集体、社会、国家与自然,让自己在社会中获得自我满足,也让社会因个人而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二)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能启发人积极进取的引人深思的精神。在体育竞技中,人们看重的不仅仅是体育运动者在体能、技术上的比拼,更看重的是他们在竞技的过程所呈现的一种精神品质,比如顽强的意志力,比如团结合作的态度,比如为了大局而牺牲个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比如为了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等等,这样的体育精神让我们感动,又让我们振奋。

(三)人文教育

这里所说的人文教育,主要是指针对高校大学生所进行的人文精神的教育,旨在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多面性发展,使其心理与人格得到不断地完善,能与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并能在从事有益于社会的一系列活动中实现自身的理想与价值。高校人文教育更看重的应该是对学生思想与心理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它关乎到学生将形成怎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问题,进而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四)人文精神、体育精神与人文教育三者的相互关系

古希腊阿尔菲思山的山崖上有三句名言:“如若你想强壮,跑步去吧,如若你想健美,跑步去吧!如若你想聪明,跑步去吧!”这几句简单质朴的话说明了体育不仅可以带给人们健康的体魄,而且可以促进人心智的健康发展,这些正是人文精神的基础,也是人文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鉴于以上三者之间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搞好高校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问题已然找到了答案: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

二、高校大學生人文精神失落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的现状

当今,大部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状况还是好的。但是,一些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却也让我们对一些大学生人文精神过弱的状况倍感担心。让我们一起回顾几件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

(1)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刘海洋亲手将自己准备的硫酸泼向了珍稀保护动物大黑熊;

(2)2011年,华中科大竟然在9天之内连续出现三名大学生跳楼,而这只是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冰山一角;

(3)2013年4月16日,硕士研究生黄洋因被室友投毒而去世,大学生因生活琐事而致同室操戈的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这只是其中一例而已。

通过以上事件不难看出,如今一些大学生缺乏公德,与人不能和谐相处,遇事不积极不乐观,容易出现孤独、压抑、焦虑、悲观的心理等等,这些都是人文精神缺失的典型病症。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现今,一些大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这与社会环境和高校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

1.社会的原因

首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迎来了一个凸显“个人化”的时代,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这些都让大学生只关心个人利益,信奉个人主义,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往往采用目光短浅的实用主义态度。

其次,网络信息缺少监管,信息数量大,质量又没有保证。充斥网络的各种负面信息,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让本来纯净的大学生内心渐渐变得浮躁不安。

最后,虽然如今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但不可否认,社会上仍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比如近来社会上很热的“扶不扶”的问题,再比如党员官员腐败的现象等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高校教育的原因

首先,高校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不是很重视,德育工作也相对弱化,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缺失。

其次,高校人文教育墨守成规,不思改进。我国高校的人文教育大多采用教师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方式单一无趣,很难感染学生。人文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它还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升华,要让大学生在人文实践中去感悟、去体会。

三、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有着它自身的独特性,它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教学不仅承担着增强大学生体质的任务,更承担着磨练大学生精神品质的重任,通过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各项体育训练,来促进大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精神的不断完善。

(一)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心智和情商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大学生会参与到不同形式的对抗赛,在对抗的过程中,如果只凭借肢体力量是很难取得胜利的,必须运用自己的思维智慧不断变换调整战术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因此,体育教学与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心智和情商,为人文精神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大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和心理基础。

(二)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格魅力

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既要用坚强的意志克服身体的生理极限,不断超越自我,又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配合,并且要保证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完成竞争,所以,体育运动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顽强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譽感、竞争意识、进取精神以及自信心等多种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正是人文精神的基础内容。

四、高校体育教学在人文教育方面的改进策略

(一)体育课本的设计要融入人文精神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首先是通过体育教材来实现的,体育教学离不开教材,它是老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体育教材的编写要注入人文精神,将教材的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让人文精神贯穿体育教材的始终。

(二)教师要有意识地发现教材中和生活中潜在的人文精神

教师的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讲授课本上强调的理论知识和运动项目的技术上,而是还要通过对教材的挖掘,寻找课本中潜在的人文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体育健身的重要价值,了解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领悟体育运动的精神。此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发现人文精神,并把它带入体育课堂中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每堂课的学习中都能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与精髓。

(三)体育教师在进行人文教育之前先要修身

体育教师要顺利完成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首先必须要让自己修身,即完成对自己的人文教育。

首先,体育教师要储备足够的文化知识,以增强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涉猎群书,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本专业基础知识,还要了解并阅读与人文精神相关的科目与知识。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有可能不断加深对体育文化内涵的理解,才有可能从人文的角度去理解教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其次,体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教师才能有足够的能力从教材中和生活中不断挖掘出潜在的人文精神,也才能有足够的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去教育自己的学生。

(四)寻找适合高校开展人文教育的体育教学方式

体育教师能否将教材中的人文精神高效地传授给学生,教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不断研究并敢于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以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1.经常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发现人文精神的能力

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可以试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老师设疑、提问,学生比较、演示、总结等多种形式来启发引导学生来完成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不仅让学生在开动脑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与动作的理解,而且让学生自己发现课堂和生活中人文精神的闪光点,让学生享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与兴奋。这种老师不断地启发诱导、学生不懈的探索研究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方式。

2.要敢于将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请进课堂

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其实早已被人提出,如成功式体育教学、四段式体育教学、愉悦式体育教学、和谐式体育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模式都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但可惜的是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并未在大学被很好的运用,许多体育教师还是在守着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J].成才之路,2008(34):88-89.

[2]徐祥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46-147.

[3]龚光军.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构[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37-40.

(作者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人文精神体育教学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