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饶市城区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8-09-10王楠楠

体育风尚 2018年6期
关键词:上饶市城区普通高中

王楠楠

摘要: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以上饶市城区内五所普通高中的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得到以下结果:影响上饶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因素是训练保障条件、运动员情况等。

关键词:上饶市;城区;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中国学校体育呈现曲折发展的道路。由于高中体育运动和健康理念的提出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遭受到巨大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将会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带来更直接的推进。对此,全面增强青少年体质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性要求。通过对上饶市城区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研究,可以了解影响上饶市城区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对今后的课余体育训练提出更具建设性的建议,更好的推进上饶市城区普通高中的体育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上饶一中、上饶二中、上饶中学、上饶实验中学、上饶四中等五所高中的体育教研组和运动员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有关体育课余训练的相关文献资料作为参考,用以获得充分的理论支持。

2.访谈法。本文分别对研究的5所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老师进行了面访,其中包括教练员、运动员、学校体育管理人员。主要内容是对课余体育训练中的管理、组织、教练员的状况、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状况等进行具体访谈。

3.问卷调查法。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当面发放和寻找老师代发。为保证覆盖面,我们对每个学校发放10份运动员问卷调查表,体育教研组长问卷1份,共发放调查问卷55份。回收率分别为85%、80%。

4.数理统计法。运用Microsoft Word、Excel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为本文的分析提供有效数据并得出结论及自己的意见。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上饶市城区五所高中课余体育训练保障条件

1.课余训练目标。参加比赛为校争光和提高考生升学率是训练的主要目标,占调查总数的100%,而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却排名靠后;通过对第一位的统计得出,提高考生升学率的比率远远超过了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的比率。

2.课余训练社会环境。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对课余体育训练的态度是呈现多样化趋势,其中很支持、支持、无所谓和不支持的比率分别是26.9%、48.5%、17.4%、7.2%。这说明社会不同群体对课余体育训练的态度和认识是不一样的。对此应进一步提高运动价值观念的媒体宣传力度,并对学校体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进行全新的培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课余体育训练氛围,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身于课余体育训练。

3.课余训练时间。上饶市城区五所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时间是分为早晨训练和下午训练,早晨训练的时间安排是每周平均5次,每次时间0.7小时;下午训练的时间安排是每周平均5.3次,每次时间1.6小时。可以看出课余体育训练次数以及对时间的把控是符合国家体育管理规定的每次训练时间2—3小时。课余体育训练的时间安排与世界体育强国的学校体育管理安排每周训练2—5次、训练时间90~150分的训练状况无太大差异。说明这五所高中的时间安排是合理的,保证了体育训练的基本要求,关键是要对体育训练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上饶市城区被调查五所高中运动员现状

1.运动员课余训练动机。可以得出运动员参与训练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上大学,占调查比率的55.3%;对专项的兴趣和爱好排在第二位;而对于成为专业运动员只占据12.1%。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考取大学。另外在调查中我们得知,多数运动员是高三才参加的课余体育训练,因为自身的文化成绩很难考取大学,所以才走上体育的道路,其训练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体育加试考核项目。

2.运动员学习情况。学生参训后学习成绩提高占总调查人数的9%,学习成绩排名没有变化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6.5%,学习成绩排名下降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4.4%,接近参训学生的三分之二。可以得出运动训练只对少数参训运动员有学习促进作用,对一部分选手影响不多,但对三分之二参训运动员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升学率。社会不同群体对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认识态度不一,难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学校对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的体育投入经费和参训运动员的体育需要存在差异。

運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水平有待提高。

(二)建议

各级管理者应该认真学习国家教委和体育局下发的有关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各文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学校应该加大对教练员的管理力度,并对人事和用人机制进行改革,要逐步实现教练员专职化,并形成良好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各方应该积极寻找参训运动员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措施,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杨铁黎,等.我国学校课余训练经验及改革对策[J].体育学刊,2012,62(3):8.

[2]罗映清,等.学校体育学[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2010,8(2):269.

[3]孔庆鹏.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J].少年体育训练,2011,3(2).

[4]彭说龙.对我国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因素研究与发展对策探讨[A].全国课余训练论文报告会[C].2013,34(5):342.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上饶市城区普通高中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上饶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基于可达性分析视角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评价与优化
上饶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与对策探析
上饶市中小学跑操运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聚焦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