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体操项目身体核心区训练存在问题的探析

2018-09-10韩青

体育风尚 2018年6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体能

韩青

摘要:艺术体操项目要求运动员结合器械在三维的空间中完成较大幅度的动力性和静力性的动作,并要求巧妙、连贯的将器械与身体融合、难度与动作连接,充分体现出该项目力与美的特征。针对当前难度的不断革新,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训练方法也应以更科学、高效的方式系统改进,本文通过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艺术体操体能核心区训练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关键词:艺术体操;体能;核心区训练

艺术体操作为典型的难美类项目需要运动员在水平轴、垂直轴上完成各种转体、翻身、腾跃、空中旋转等动作,这些难度的完成要求运动员具有在旋转或无支撑状态下保持良好身体姿态的能力,以保证结束单个动作的姿态并连接下一个动作时对躯干的控制。核心区控制能力的增强有利于身体解剖结构的稳定,从而提高身体的稳定性使躯干处于合理、准确的空间位置,使控制肌肉的收缩、放松,控制身体加速、减速的能力都将改善,提高动作的有效性。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艺术体操项目身体核心区训练内容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观察法

二、结果与讨论

(一)对身体核心区的概念不明确

当前我国86%的艺术体操教练员对于身体核心区训练的概念比较模糊,除国家队以外,多数教练认为身体核心区训练就是腰腹肌训练,不能准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

(二)对身体核心区训练理论与训练方法不明晰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队伍还在延续之前较为陈旧单一素质训练手段,艺术体操项目肌肉力量训练的重点一直放在四肢以及躯干部位大肌肉群力量的训练上,并且训练方法单一,通常只是在技术课后进行传统的、在稳态条件下动力性的腹背练习或者在力量房内借助训练器械进行力量练习,不重视深层小肌肉群的有效的刺激。对于近年较兴起的悬吊、瑞士球、平衡垫等非稳态的训练器材,也只是有初步的了解,单一的模仿一些视频动作,并不了解其真正的理论原理,且一些省、市专业队也没有条件配置相关训练器材。

(三)身体核心區稳定性练习与专项技术特性结合不紧密

长期以来,因难美类打分项目有其特殊性,教练员通常会过多、过早对运动员进行专项技术和成套的训练,且以教练员常年积累的经验化训练方式居多,对基础功能性训练涉及较少,以致运动员身体基本运动功能的根基不牢固,运动损伤存在低龄化、反复化的特点;教练员对训练过程的评价通常不会进行量化的控制,只是单纯的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或者专项技术训练,并不能将两者较好的融合,没有设计适合专项性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三、建议

(一)良好的核心区功能不仅可以更好的控制身体的姿态,还能使动作完成更加协调,减少代偿动作,预防损伤。

(二)增加核心区不仅是简单的腰腹训练,有必要更多的设计核心区训练内容,丰富训练手段,增加趣味性,提高运动员训练积极性。

(三)根据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到动态,从稳定到非稳定,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杨梅.我国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训练控制理论与实践北京体育大学[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2]黄俊亚.艺术体操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61.

[3]AKUTHOTA V.Core strengthening[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4,85(3):Suppl1.

[4]Isaacs.L S.Comparison of the Vertec and,Just,Jump system for me curing vertical jump for young children.I'erceptul and Motor Skills.1998.86.659-663.

[5]冯建军,袁建国.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9,16(ll):58-62.

[6]Kibler W.B et al.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Sports Medicine.2006,36(3):189-198.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通讯作者:卢凤 北大医学部公共教育部体育学系)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体能
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
高校开展艺术体操选修课的价值
场上与场下
优雅背后的艰辛
艺术体操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对学生心理素质影响分析
珍珠球队体能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通过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研究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从2013年版艺术体操规则分析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