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浮地区特色农业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及对策研究

2018-09-10陈谷平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特色农业评价体系培育

陈谷平

【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绿色竞争力,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升级、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迫切需求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绿色竞争力相关理论及特色农业自身的特点,构建了特色农业绿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提出了云浮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绿色竞争力的主要对策建议。

【关键词】特色农业;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培育;发展;对策

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做好“三农”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蓝图,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振兴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农业绿色发展质量。

云浮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毗邻珠三角,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2.5℃,年均降雨量为1518mm,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没有酸雨現象,森林覆盖率达68.9%,生态环境优良,农业发展和投资环境优越。全市总面积7785.11k㎡,其中耕地面积10.33万h㎡(水田6.87万h㎡),农业人口189.24万人。云浮是一个农业大市,具有丰富农业资源,特色农业优势凸显,截至2017年10月,已拥有1个驰名商标,并有15个特色农产品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随着农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云浮地区特色农业的绿色竞争力,对促进云浮地区农民增收、保护农村环境、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特色农业及绿色竞争力概述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来看,所谓特色农业,通常是指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产品、气候条件、生产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以绿色农产品生产为核心,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独特产品属性,且具有较好的品牌、规模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化农业,是农村农业振兴发展的主要模式和新兴主导产业。如特色种养业、精深加工业、特色蔬果业和旅游农业等。

绿色竞争力是指以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指向,通过利用自身资源,与外部环境相互衔接,提供绿色化产品及服务,在企业发展性、与环境的适应性、保持长期竞争优势三个方面所具有的能力。

综上所述,特色农业的绿色竞争力,可界定为:特色农业从生产决策到市场反馈的整个供应链过程中,从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绿色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绿色物流、绿色仓储、绿色营销、绿色财务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等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可持续的生存、发展和赢利的能力。

2特色农业绿色竞争力的来源

一般来说,企业绿色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企业内部系统和企业外部系统。

(1)“内生力”是指依靠企业内部实力和主观能动性,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根本性因素,如资源、机制、产品属性等,是决定企业绿色竞争力能否形成的关键变量。要培育和发展绿色竞争力,必须重视特色农业的本地资源开发和内生力量、内在机制、派生机制等的培育和建构。包括特色农业企业的战略机制(企业文化、品牌塑造、规模、风险预警、动态调整等)、决策机制(决策方式、决策程序等)、财务机制(成本、利润、分配、融资等)、经营机制(价格、质量、客户、资源、销售、服务等)、激励机制(股权、奖励、竞争等)、创新机制、监督机制等。

(2)“外哺力”即外部推力,就是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来反哺、推动特色农业向绿色方向的改革发展,加大资源、技术等要素投入及政策优惠扶持力度,从而辐射、牵引和带动特色农业的绿色发展。如绿色市场需求、环境保护政策、产业结构等,是影响企业绿色竞争力形成的保障变量。

(3)将“内生力”和“外哺力”链接起来,就形成了“整合力”。通过“整合力”,对企业内部要素和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与再利用,形成互动,可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使特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价格优势向价值优势转变,可以产生强大的竞争优势。

3特色农业绿色竞争力培育发展评价指标及方法

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绿色竞争力贯穿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供应链系统及每个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其评价,需要将多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按相应的逻辑结构进行组合,从而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3.2评价指标的选取

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必须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保证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根据绿色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综合借鉴国内外学者在其他领域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并结合特色农业生产经营的三个主要活动过程:一是以资金、人力、技术、原材料等各类生产要素投入组合为中心的产前活动;二是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中心的产中活动;三是绿色农产品流通、销售、消费等所有外部活动过程。因此,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围绕投入一生产一产出为中心,保证特色农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流通配送、销售和消费的全过程的绿色化。

据此,可将评价目标设定为投入、生产经营管理、产出三个目标维度。其中,投入维度包括总资产投入、主营成本投入、绿色技术开发水平3项一级指标,下设5项二级指标;生产经营管理维度包括绿色财务管理水平、环境管理水平、环境治理水平、资源利用水平4项一级指标,下设20项二级指标;产出维度包括产品绿色化水平1项一级指标,下设5项二级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统计计算,可对特色农业绿色竞争力的基本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由于评价绿色竞争力的各个指标均有相应的计量单位,为消除其影响,需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照相应标准,确定各自的权重,并转化为可度量的评价分值,然后加总,从而得到综合评价分数。

3.3评价方法的选择

对绿色竞争力进行评价,涉及到企业绿色文化意识、资源利用水平、绿色技术水平、绿色化管理水平、节能降耗水平等多个方面,评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构造等级模糊子集,并对模糊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再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对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计算,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对特色农业的绿色竞争力进行评价。其具体步骤如下:

4云浮地区特色农业绿色竞争力培育发展对策

近年来,云浮地区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特色农业发展正朝着绿色化、标准化、产业化、科技化、信息化、品牌化趋势发展,还有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的空间,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从以上对绿色竞争力的构成来看,提升特色农业的绿色竞争力,需要做到“三个绿色”:构建绿色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供给;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力度,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培训与推广、推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逐步完善和健全绿色发展的环境支持、政策优惠体系。

(1)坚持以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政府要制定特色农业总体发展战略,挖掘、整合并利用本地的资源、能力和潜力促进特色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企业要建立绿色生产经营体系,加强绿色生产技术、循环生产、绿色包装的应用;消费者要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利用知识普及、媒体宣传等综合手段和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树立绿色观念,对公众参与绿色行为实施激励,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2)加强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和条件的建设,为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性,利用民营资本,多渠道、多形式进行融资,建设农业绿色生态、节能降耗等项目,不断丰富特色农业的业态类型,如高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精细化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等,建设绿色化特色农业综合示范区。

(3)创建特色农业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体系。研发并积极吸收先进技术,建立特色农业示范区,加快以特色农业研发中心为基本点的集群发展,实现资源整合,协调发展;在绿色技术转向生产力过程中,关注绿色技术水平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对生态环境平衡的影响;通过绿色工艺创新、节能降耗,加大绿色产品的产出量,满足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提升绿色竞争力。

(4)建立特色农业质量保证及认证体系。实施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014000环境标准体系,规范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广绿色标准并实施绿色认证、地理标志认证制度和质检体系,保障绿色农产品质量。

(5)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建立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对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过程进行全程、动态监测,实现科学化管理,节省交易成本,通过“线上+线下”的新零售形式提高物流、销售、服务水平,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6)实施绿色营销、品牌营销策略及“线上+线下”的新型零售模式。如树立绿色兴农、品牌富农的思想;依托云浮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文化条件,集中整合绿色农产品品牌并大力宣传和推广,提高知名度,如罗定大米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加强保护。

(7)强化政府对绿色发展的推动和政策优惠力度。由于特色农业是资金、技术、信息密集型产业,必须在人才、技术、金融、税收、保险信息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要完善制度建设,为特色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并加强执行监管,如绿色创新激励制度、资源利益分配制度等,通过制度规范和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鼓励并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如科技推广惠农政策;加大对特色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优惠力度,如绿色补贴、税收减免等。

5结论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对特色农业企业来说,绿色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战略因素,是企业能否获得核心及长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将“绿色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绿色技术创新及实施推广是提高绿色化水平的根本途径。特色农业企业应提高绿色技术研发水平,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绿色农产品生产量的增加及废物排放的减少。政府层面,加大政策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及促进力度,制定鼓励绿色竞争政策、优惠政策和制度等;市场层面,主动适应市场绿色化需求的趋势,加强企业对绿色化生产经营管理及对绿色竞争优势的重视程度,引导绿色消费潮流;企业层面,发展循环经济,教育引导员工树立绿色生产理念,以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循环利用作为切入点,促进特色农业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同时,构建并实施科学、全面、有效的绿色竞争力考核評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水平。

猜你喜欢

特色农业评价体系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农村文化产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