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河东路 傍河而生的城市记忆

2018-09-10李璧如

珠海 2018年8期
关键词:东路沿河街坊

李璧如

阳光透过榕树的枝叶洒下来,落在了修葺一新的沿河东路上,在红色的城市绿道和新铺的石砖上留下随风跃动的光斑。榕树向水,盘虬卧龙般的根须仍扎在原地,但枝叶却已经殷殷地横过红砖的人行道和石砌的围栏,向着凤凰河伸去。

顾名思义,沿河东路是一条傍河而生的路,它与凤凰河一同由银桦新村而起,先是自南朝北,途经银桦路与兴华路,然后转为由西向东,途经紫荆路与凤凰北路,最后随着河流汇入海中,这条路也止于情侣中路。

这是一条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路。随着城市的高楼越来越多,走在沿河东路里,视线上移越过米色小楼统一的砖瓦楼顶,能看到梅华东路近年新建的高楼住宅;视线再投向另一边,透过头顶榕树枝叶的堆叠,香洲新起的商业大厦正高高矗立。在这些高楼的包围之中,沿河东路旁多是早期建的居民楼,楼层不高,建筑外墙攀附着岁月的痕迹,靠近凤凰北这一段的沿河东路上,不少临街小店的店龄已有二十多年。在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里,沿河东路带着一点怀旧的味道,让人从中窥见珠海的旧日时光。

这条近三公里长的路大致可划分为三段,第一段是由银桦新村至紫荆路,一侧是凤凰河,另一侧基本是小区居民楼,这里平时车辆较少,环境清幽,越往后走越是如此,行走其中能听见涓涓流水声,沙沙树叶声,鸟啼声在枝繁叶茂的迷宫里遥遥传来,如一个天然的公园。午后,紫荆园临街的一家凉茶龟苓膏店开着门,店主和朋友正悠闲地坐在店铺里乘凉聊天。沿河东路第二段是由紫荆路至凤凰北路,这一段路临近香洲总站和凤凰北商业区,交通便利,附近还有学校、市场,路上的人、车、沿街店铺明显多了起来,热闹却不喧闹,有一种属于街坊市井的亲切感。再往大海的方向,由凤凰北路至情侣中路,这一段沿河东路再次归于宁静,路旁主要的绿植是常绿乔木棕榈树,像是呼应逐渐接近的大海。红色的自行车道、郁郁葱葱的绿植以及湛蓝的天空,这些鲜明的色彩构成沿河东路的风景,陪伴着那些说不完的故事。

从隐于市的宁静走到街坊的热闹,由绿意盎然的树荫下渐渐行到开阔的海边,沿河东路就如它身侧不疾不徐流淌着的河水,在这座城市中留下了独特的风景。

热闹街坊 人间烟火

每个人对市井这个词的理解都不一样,日常生活里的某个特定细节,就会在不经意间触动内心。

沿河东路最热闹的,能用市井来形容的,当属紫荆路到凤凰北路这一段。

到了这儿,临近香洲总站及凤凰北商业区,沿河东路也变得喧哗起来。人声、车声、篮球拍打的声音取代了原本的宁静,临河的一边,年轻人奔跑在社区公园的球场上,健身器械旁有穿着运动服的人正舒展身体;马路的对面也不再冷清,饭店、饮料店、药店、水果店、美发店、小超市……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店沿街而开,紧挨着的珠海市香洲第三小学、第七中學和为农市场也为这条路带来了更多的人流,汇聚起更蓬勃的生气。

与城市主干道旁的店铺林立、商业街区的繁华熙攘不同,这段沿河东路的“热闹”充满了街坊生活气息。在这里能看到晨练的老人,中午放学的孩子,下班后买菜回家的上班族,他们大多数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在熟悉的社区里行走,闲适而放松。超市的收款员一边过条码一边与熟客寒暄聊天,跑进小吃店的小伙子轻车熟路地喊着“还是上次那样,打包”,彩票小站的老板娘只需看到掀帘进来的人就能直接取出对方常购的彩票种类……街坊间的熟悉让人们的相处间充满了人情味。为农市场也是沿河东路的“老住民”了,它曾在2010年改造升级,修建了地下排水沙井和熟食封闭台位,各类食物按类分开,地盘分明。这里每天人来人往,在谈笑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中,在柴米油盐、果蔬鱼肉中,弥漫着一种属于“生活”的味道。

民以食为天,在人流聚集的市井街坊,吃肯定是一大要事。这段路上的饭店不多不少,有餐饮规模连锁店的分店,也有一些独具特色的饮食小店。其中一家迄今已有三十年店龄的小吃店,主营粤式云吞汤面,以独特口感和口味众多而声名远扬,许多住得较远的人都会专程过来一饱口福。路过店铺门口,穿着统一工作服的员工正在熟练快速地包着云吞,堆成一座小山状的肉馅在片刻间就被包成了一粒粒饱满的云吞。在这家饭店附近,还有猪扒包、猪脚饭、碗仔翅……各式餐饮小店缀在路边,每到用餐时间,小店里面都坐得满满当当的,食物的香气偶尔会循着风飘散出来,勾引路人肚子里的馋虫。

新与旧在这条路上彼此为邻。除了店龄悠久、口味传承悠久的小吃店外,咖啡店和茶饮店则是近几年兴起的“休闲人生”潮流的代表,多为年轻人所青睐。茶饮店布置成近来流行的简约风格,高脚凳、吧台和低垂的灯泡都洋溢着现代感,和相邻小吃店里具有年代感的方桌小凳形成了颇有意趣的对比。在盛夏的傍晚,穿着中学校服的学生们会进来买杯冰饮然后小坐一会儿,借着饮料和空调暂时躲过门外的暑气。

这段沿河东路不仅有“居住”,而且有“生活”。热闹的街坊充满人间烟火气息,这种烟火气息亲切、随和而温暖,让沿河东路不仅有景,而且含“情”。

社区公园 日常幸福感

沿河东路上有“一条”长长的社区公园。

若不改变量词,将“一个”化为“一条”,恐怕无法贴切形容凤凰河社区公园的形状:它与沿河东路一体,随着它从银桦新村延伸到情侣中路,是整条路上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这个长度近三公里的凤凰河社区公园包含了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和门球场,它们与健身器械、儿童滑梯、休闲广场一同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沿河东路的各处,使这条路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处健身运动的场地。

沿着棕榈树往沿河东路最后一段走去,前方的天空逐渐变得开阔,隐隐能感受到海风扑面,此时耳边也忽然传来一阵热闹的声音。走近一看,小型足球场内正奔跑着十几个年龄各异的少年,小的只有八九岁,大的看上去十几岁。雨后初霁,乌云渐散,他们穿着颜色各异的球衣在球场内奔跑。球场边沿的长椅旁堆着好几个书包水壶球鞋,满头大汗的孩子坐在那儿休息,有些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球场的状况,好像只要等这一口气喘匀了、体力恢复一些了,就要马上重归球场,迫不及待地再次投入到那份热情与快乐之中。

这样的球场在沿河东路上不止一处,但各处球场的“规则”都和这个足球场一样。“我们之间不认识,都是直接过来的。只要来了这儿,就可以和其他人一起打球。”在靠近紫荆路的篮球场里,半倚在球场护栏网边观战的少年说道。

城市强大的包容性和吸引力,把散落在四处的人们聚集起来,无关乎年龄、收入、职业,人们享受着沿河东路的落日时光,日复一日也就成为了沿河东路社区公园的日常。对孩子们来说,这些球场仿佛是一个小小的独立世界,他们不约而同地抱着自己的运动装备来到这里。尽管他们此前素不相识,但是在走进球场之后,球场之外的一切变得不再重要,“球友不问出处”,充满默契的新友谊迅速结成。这些球场不仅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运动的场所,还提供了一个平等自在的交际空间。

社区公园不仅属于儿童与少年,也属于所有其他年龄段的社区居民。在午间灼人的阳光下,沿河东路各处的健身场地都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可是随着日渐偏西,到了下午四五点的时候,这里就慢慢热闹了起来。老人们有些聚在带着遮阳棚顶的长椅上乘凉聊天,有些在不远处分散的小圆桌边对弈或打牌;帮小孙女拿着小书包的老人正等着孩子从滑滑梯下来,还有几个孩子在画出来的跑道上欢笑奔跑;四张并列的乒乓球台前,认真切磋球技的球友老人、有來有往打球放松的夫妻,正在反复练着如何发球的少年……无论是球技强弱、年龄长幼,他们都在这方天地里获得自己的快乐。

中国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在现代都市里,“近邻”的概念被逐渐削弱了。由于现代人上班作息等原因,即使是住在对门的一对邻居彼此间也很难碰面,有时候遇见了也只不过是匆匆打个招呼,狭小的楼梯间似乎难以承载更亲切深入的交流。但社区公园将人际交往从楼梯间里“解放”了出来,重新提供了人们互相交流的地点和氛围。在这个没有围栏和外墙限制的路边公园里,孩子们能找到一同无忧无虑地踢球的同伴,中年人能在这里健身散步、舒缓工作一天的疲累,老人们有了一片能纳凉与互相陪伴的树荫。拥有共同活动的场所之后,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陌生人之间能因共同的喜好而结缘,而朋友、邻居与亲人之间也能更加亲近,更为熟稔。

凤凰河社区公园不仅跳出了楼梯间,也跳出了传统小区,它如一条纽带,将沿河东路周围一个又一个的居民小区联系起来,将地域覆盖范围扩大,其影响力也随之增强。社区公园能够由设想变为现实,和凤凰河污水整治成果密不可分。凤凰河曾是一条“闻者色变”的臭水河,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清淤疏浚、雨水口截污改造、硬底和渠道改造等综合整治,这条河对附近居民来说已经不再那么困扰。

在蝉鸣荔熟的盛夏,炎炎高温里,仿佛一切事物都在加速运行,但在沿河东路自然流动的风中,似乎柔软地消解人们之间的疏离感,隐隐流动着一种生活细节的闲适。

猜你喜欢

东路沿河街坊
北京东路的歌谣
教师作品选登
九九歌
狗咬男孩两次 父亲打死狗遭索赔
唐朝城市街坊布局规划
百万庄小区街坊调研及街区改造设计
沿河自治县组织退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调研“两会一节”重点项目建设
九九歌
永不相识的街坊
乐亭大鼓“东路”、“西路”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