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水患

2018-09-10齐欣齐备

照相机 2018年8期
关键词:河道洪水

齐欣 齐备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新中国解放后到1990年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记忆深刻的1998年6至9月,长江流域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2016年厄尔尼诺现象将全球陷入气候混乱中,我国则出现了强降水现象,南方水灾不断,长江流域洪水再次泛滥,很多地方遭遇了“看海”场景(图1)。

水患危害

水患包括雨涝和洪涝灾害。雨涝是指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造成的灾害。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是农民很不愿看到却又无法躲避的景象。雨涝可能会淹没村庄、农田,使粮食减产,农民减收。涨水了,低矮的水田被水淹没,禾苗早不见了踪影;村里唯一出行的大桥也被水没顶,就连电线杆也被水吞噬;剩下看到的只有村里的水坝。雨涝的危害,一点都不亚于其他自然灾害(图2)。

洪涝灾害指的是因大雨、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除危害农作物外,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电力设施、交通设施等(图3),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由于洪涝和雨涝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进行灾情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时,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区别,此时统称为洪涝灾害。不管怎么说,洪水灾害的发生不仅是—个点或一条线,而是一个面,连片成灾,表现出较强的普遍性。

抗洪救灾

面对洪灾,上从中央、下至地方时刻关注汛情的发展,高度重视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统一指挥,正确决策,直接领导抗洪斗争,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支援灾区做好抗洪救灾工作。在整个抗洪抢险过程中,各地充分准备,全面部署,加大巡堤查险力度,突击加高加固江河大堤,做好抢大险尤其是溃口性险情的准备,及时排除险情,及时补充抢险物料,科学而合理地使用抗洪抢险力量(图4)。

为快速救援,科学抢险,水利、气象等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对雨情、江河水情、大堤险情和防守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取正确有效的抢险措施,使大量的工程险情转危为安。比如,短时间内大量的水流入,江河湖泊超过了最大承载或输送能力,就必须泄洪(图5),然而泄洪流量需要精确计算,它与泄洪断面与泄洪流速、高程差等相关。一旦泄洪量与河道通过能力存在巨大缺口,就會出现问题。

虽然洪水无情,但我们在洪水中看见了无价的友情。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军民联防,众志成城,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洪水,保住了大堤。人民军队、武警官兵承担了急难险重的抗洪抢险任务,在防守江堤、抢堵决口、保卫重点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抗洪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图6)。

水患的成囚

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的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每年雨季都会发生。从客观上说,洪水频发有其不可抗拒的原因,可以说是“天命”难违。从宏观看,水灾主要发生在人口密集、垦殖度高、水网密集、降雨量丰沛的北半球暖温带,即亚热带地区,以中国、孟加拉国为最,美国、日本、印度和西欧各国次之。

为什么我国南方水患不断?因为南方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于季风气候,每年6月,来自海洋的暖气团与来自北方的冷气团相遇,便会产生集中降水,河流湖泊水位迅速上涨,加上南方河网密布,便易发生水灾(图7)。

洪水的形成也受当地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洪水淹没范围一般受洪水大小、自然地形、地理因素和人为控制约束。在降水多的年份,洪水是否造成灾害以及洪水灾害的大小,又离不开人为因素。正所谓:降水丰亏由天,调水理水由人。有关历史资料显示,洪水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与人口增长趋势相当一致。不得不承认,我国人口的迅猛增长,扩大耕地、围湖造田等(图8)人为破坏不断地改变着地表状态,改变了汇流条件,导致湖泊萎缩、泥沙淤积、调蓄洪峰能力下降,加剧了洪灾程度。

长期以来的森林破坏是其重要原因。有洪水不一定有洪灾,而破坏了森林,小洪水也可以造成大洪灾。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下降。另外,对露天肆意开采(图9),许多地方最后都变成了不毛之地,不仅危害自己,而且祸及子孙后代。

河道泥沙淤积,是长期没有很好解决的重大问题(图10)。河道发生淤积、河道变窄,既有天然产生因素,更有人为作用而产生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外乎以下3点:河道作为输送水资源的载体,流水冲击造成土壤的迁移、沉积是造成河道淤积的一大主要原因;大量有机质垃圾进入河道,清淤工作开展不及时也是造成河道淤积的另外两个原因。近年来一些人认为天下太平,视水利建设属于劳民伤财的无用事,于是乎填沟平河种庄稼、盖房子(很多河道即使是非人为的填、垫,也都快淤平了),甚至连有些公路两旁的排水道也被岔路堵死。一开始还象征性地埋一个小口径的排水管,后来干脆完全垫实。

城市内涝由多种原因造成(图11),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不过究其根本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环,天然排涝系统减少;大面积的地面硬化,让城市地面缺失透水能力;城市下水管道开发建设缺乏长期规划,且排水能力过低。不过,城市内涝不代表整个城市被淹没,更多的是个别的点出现问题,这些点一般称为内涝点,内涝点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排水不畅,而排水不畅多数是因为地势低洼、管网排水能力不足、设计标准过低、周边硬化面积过高等几个主要原因。

防洪长效机制

防洪是融合了流域、区域管理的概念,而非单一河流或水库的问题。如何有效治理洪水,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综合来讲,事前预防为主,事发积极疏导。也就是做好山地绿化,减缓山上降水下泄的时间,疏通沟渠河道,提高行洪泄洪的速度。修筑堤防堤防是指沿江、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是世界上最早广为采用的一种重要防洪工程(图12)。筑堤是防御洪水泛滥,保护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河堤约束洪水后,将洪水限制在行洪道内,使同等流量的水深增加,行洪流速增大,有利于泄洪排沙。堤防还可以抵挡风浪及抗御海潮。

疏通河道河道淤积势必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务必适时进行河道清淤疏浚。河道清淤一般指治理河道,通过机械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随河水流走;恢复侵占的防洪河道,对曲折的河段裁弯取直,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的同时,河水也变清了,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图13)。

兴修水利 加强工程建设,可以有效进行水量的控制、调节、治导和分配,以防治水旱灾害,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同时,更合理地开发、管理、保护和利用水力资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而且更多地为保护环境服务。洪水的形成主要是暴雨,雨季之前全流域系统性的降低水库库容。在暴雨形成洪峰时,全流域水库拦截和排泄洪峰,即削减洪峰总量。在干支流修建水库、排灌站,既可以拦蓄调水,提高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又能发展电力。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患,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图14)。

植树造林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对洪峰有不可替代的削减作用。森林的调洪作用主要表现在:树木林冠能通过它巨大的叶面截滞暴雨里的一部分,可达10%~30%;枯枝落叶层有储存雨水的功能;由于森林的存在,大大加强了地表的伏渗能力,大量的急速的地表径流变成了缓慢的地下径流;森林还可以改变土壤的地表结构,增强储存降水的能力;森林根系庞大,有固土作用,调节洪水注入江河的泥沙。因此,扎实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守住“生态红线”,大力推動绿色发展(图15),增加流域植被覆盖度,特别是森林覆盖度,使暴雨洪水行程周期拉长,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

平垸行洪 围垸是多水地区的一种堤坝,一圈是堤坝,中间围着村庄和农田(图16)。这样,一般的洪水来时可以抵御。但是垸一般建在泄洪区,如果水势太大,为了整体考虑,需要把垸的堤坝扒开,让洪水进入,减轻洪水压力与危害,给整体防洪带来宝贵时间。这是牺牲局部,保存更多的地方不遭灾。有的垸建在江河或湖泊洪道的洲滩上,成为行洪障碍,保护面积并不大,但对大局影响很大,应当予以清除。

退耕还林还湖 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是生态系统的重建问题。生态系统的失调,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所致,在湖区垦荒种植有着历史原因(图17)。对此不能简单地强调恢复原状,而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在综合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宣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必要性;同时,又要制定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规划、步骤、政策和措施,使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真正落到实处。

图1洪水过境,昔日繁华的老街屋淹、人离,风光不再

图2洪水肆虐下的农村,一片泽国

图3夏季连续多日的强降雨,造成河水暴涨,道路淹没、交通受阻

图4靠前指挥、科学调度是夺取抗洪胜利的重要技术保障

图5泄洪是为了避免水漫洪溢,造成库坝、堤堰溃塌等严重灾害

图6成千上万抗灾一线的官兵战士,把生命和堤坝连为一体

图7我国的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夏秋季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水患

图8围湖建村造田,是历史上人口增长后为了生存的非理性选择

图9人类犯下的最大错误是滥伐乱采,其恶果是惊人的水土流失

图10河床淤积,杂草丛生,直接影响到水的流通

图11城市内涝很大程度上是空间格局的问题

图12虽然长江大堤比过去坚固得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

图13只有河道深了、宽了、通畅,才能充分发挥渲泄能力

图14长江凤凰颈排灌站。从长江向巢湖、淮河调济水资源的南水北调工程,实则为解决南涝北旱

图15峡谷河流两岸丰茂植被表明,守护了青山,也就保持了水土

图16看起来风景如画的围垸,一旦需要随时将变为分洪蓄洪区(左上嵌入图)

图17像这样在湖区开垦的圩田,应该逐步恢复原状

猜你喜欢

河道洪水
暴雨洪水来袭,记住以下几点,有可能救命!
弯道之妙
撮粮之术(下)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意见分析
爸爸的“洪水”暴发了
河道里的垃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猛兽威力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