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点儿洋务事业

2018-09-10张鸣

爱你·心灵读本 2018年8期
关键词:盛宣怀公家厂子

张鸣

晚清时节,在太平天国被消灭了之后,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带头,各地都掀起了办洋务的高潮,或多或少办起来一点儿洋务事业。督抚们花大钱,进口了西洋的机器,办起了工厂。办得最多的是机器局,用来制造枪炮;其次,是纺织局、矿务局等。

办这些事业的督抚们,手笔都很大,花钱买机器,不问价儿,不砍价儿,只要能弄到一笔钱,想都不想,事儿就办了。然而,厂房盖起来,机器竖起来,洋匠请进来,工人也招募了,事业却还是按照衙门的方式进行,不问效率,不讲收益,只管排场。一个厂子的总办,不是道台衔,就是知府衔,出门上街,一大堆衙役鸣锣开道,八抬大轿。然后在厂子里安插一堆亲友以及各个衙门递条子进来的闲人,办事无能,坏事有余。过不了多长时间,洋务事业就赔下去了,等督抚们再也挤不出钱来维持这个事业了,只好关门,或者变相关门。

这样的洋务企业,在当年都是不言而喻的国企。凡是这样的国企,除非主办的人有大魄力、大手段、大后台,否则,不是一天天半死不活地赔下去,就是任由里面的东西被偷光,机器生锈、烂掉。著名的汉阳铁厂,如果不是张之洞最后把铁厂交给了盛宣怀,盛宣怀把厂子交给著名粤商郑观应来打理,这个远东最大的钢铁企业,恐怕连一块铁也生产不出来,更别提给卢汉铁路供应铁轨了。

一般来说,这样的企業,卖掉是肯定不行的。当年没有“国有资产流失”这个概念,但相关的内涵早就有了。一个倒掉的洋务企业,任由机器生锈没事儿,没有人说国有资产流失;一个濒临倒闭的洋务企业,明明可以挣钱,就是因为经营不善,天天赔钱,也没有人说国有资产流失。但是你只要把它卖掉,那么,御史们弹劾的奏章就会把你给埋了,满朝文武都会骂你。逻辑就是这样的,一个国企,多维持一天,就会多赔一天的钱,每天血盆大口,大把地吞钱,这样巨大的浪费和消耗不算流失,烂掉坏掉,一文不剩,也不算流失,卖掉了,弄回来钱了,反倒是流失。因为,无论怎样,人们都会说你卖贱了。

其实,明白人都知道,在大清,没有一项公家的事业是能办好的。连紫禁城和圆明园这种皇帝待的地方,只要皇帝不去的所在,不仅堆满了垃圾,甚至还有太监们偷偷拉的粪便。但是公家的事业,或者说国有的事业,一定是神圣的。皇家库房里的东西,可以任由管事的人把它们偷光,或者因管理不善而烂光,但是把库房事业交给商人办,肯定是大逆不道的。

这个,就是大清的国情。

(摘自《暗逻辑》九州出版社 图/刘哲)

猜你喜欢

盛宣怀公家厂子
走错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债务关系之双向考察
一个人俩单位
试论二十世纪前期滇东汉村公家与会牌的职能
“公家男人”之乱弹
厂子
严父家训
“有我一份”
模范团员张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