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2018-09-10任天慈

中国商论 2018年9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食品安全供应链

任天慈

摘 要: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和健康状况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当前,在我国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人们对尽快建立与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呼声也愈演愈烈。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立以食品供应链为基础的安全保障体系的必要性,探究了建立与健全这种体系的相关要点,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合理对策和建议,为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供应链 食品安全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c)-001-02

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中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各种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状况。食品的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的难度,也证明了食品供应链中的各种缺陷是导致食品安全出现严重问题的重要原因。所以,对建立和健全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体系进行深入探究,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1 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1.1 为确保供应链的健康稳定提供必要条件

食品在供应链上的健康稳定运行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如果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相关主体无法建立长期的合作互赢关系,而是各自为战,使用各种违规手段偷工减料,随意增加添加剂,这些做法将会破坏供应链运行的稳定,也最终会威胁到食品的安全[1]。所以,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是维持供应链健康的重要条件。

1.2 为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提供必要条件

如今,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焦点。食品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并逐渐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和实施相应政策来解决食品的各种安全问题,但仍旧存在农药残留、激素和添加剂超标、质量检疫不合格等各种问题。在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都存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也对建立和完善食品的安全保障体系提出了更多要求。

2 建立和健全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相关要点

2.1 建立食品的安全保障和管理机制

要将ISO22000标准体系投入到食品的供应链之中,并以此为准绳来开展供应链中各环节政府和企业协同管理的模式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食品安全,在这种管理的模式中,政府的相关监管部门要与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在管理的方案、管理的过程控制、管理的沟通交流和监督控制等环节上进行有效的协同管理,并在ISO22000标准的指导下,以合作互赢为理念,以相互信任的原则来开展协同管理的具体工作[2]。政府要与供应链中的各个经营主体一并努力,积极投入到食品的安全管理工作之中。

2.2 建立食品的安全追溯机制

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是贯穿在供应链所有环节之中的重要问题,在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配送运转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所以要合理运用现代化的高新科技手段,建立并不断完善以食品的标识码为安全标识的网络平台,科学运用安全保障的追溯机制明确食品的安全问责,通过这个不断完善的网络平台,保证食品各个环节都有详细的相关数据记录,对原材料的供应商、食品的生产厂家、食品的销售商和运转商进行详细的统计与记录,当出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时,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通过这个平台掌握有用的问责情况。如今,食品安全的追溯机制是以射频识别的相关技术为基础的,这种技术使得食品安全的网络平台可以对供应链上各个主体的工作参数和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记录,特别是对食品的生产场地、生产日期、储存方法和生产配料等数据的记录。安全追溯机制不仅可以为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问责依据,还能有效监督和约束供应链上的各个相关主体。

2.3 建立食品安全相关预警反应的机制

食品安全的预警反应是可以有效保障公众不受到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危害的重要机制。首先,需要建立和健全食品的安全评价标准,这是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前提,要充分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国际化、高标准的安全评价准则。其次,要借助安全追溯机制的网络平台和系统进行食品安全的跟踪与监测工作,这种工作需要全面涉及到供应链上的各个阶段,并需要保证监测信息与数據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以便于第一时间发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最后,要进行有效的安全预警和分析工作,按照相关的评价标准,建立一个食品安全的相关评价模型,并对所收集的信息与数据展开科学有效的分析,对食品在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一旦发现了各种问题,就要启动预警应对机制,并尽快制定有针对性预案,以保障食品的安全。

2.4 建立食品利益分配的相关机制

食品利益分配的相关机制是维持供应链稳定、健康的重要基石,是从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出发,在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理念之下,合理分配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个体利益。一般而言,为保证食品的安全,必然会有一些供应链的主体因整体利益增加而提高一定的生产成本,这就需要更加严格控制利益分配比例的公平、公正。根据公平平等的原则,要对主动增加成本的供应链主体给予相应的补偿,这些补偿往往来自于供应链中获益较多、利益较高的各种企业,补偿的配比应该根据相应的测算模型来进行量化和确定取值范围,一般常用的测算模型包括Shapely值、Nash协商模型、核心法等,要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和不同的供应链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选择和分析[3]。

3 健全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3.1 整合行政机构的相关监管职能

我国所实行的分段监督管理体制虽然能够环环相扣,但相关的监管部门和机构很难完全掌握与控制食品整个供应链环节中存在的交叉和反复问题,也比较难以清晰地划分监管职能,从而出现了争抢和重复行使监管权、推卸监管职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所以,需要整合行政机构的相关监管职能,明确划分各部门与机构的职能,做到协同监管,以提高监管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

3.2 健全食品的安全标准及其管理体系

健全食品的安全标准和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点。第一,食品的标准需要及时更新,做到国际化、高标准化。食品的安全标准如果无法及时得到更新,无法向国际标准看齐,则会严重影响到安全标准的长久适用性。所以,需要逐步完善和改进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食品的标准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和国际标准革新进程。第二,对安全标准的制定机构进行整合,由整合后的相关部门主导安全标准的制定。食品标准的不统一将会提高食品的生产经营和食品消费的难度,也可能给不法从业者许多可乘之机,会造成食品经营管理的混乱无序。第三,制定食品的安全标准需要基于食品的风险评估。严谨有序的食品安全准则是保障供应链中食品相关活动和工作稳定进展的重要根基,政府相關部门需要严格控制和运用风险评估的相关机制来指导食品标准的制定工作。

3.3 增加人员和经费投入,完善基层的机构建设

健全食品安全的保障机制,要把食品的安全基层组织建设纳入政府的相关工作日常,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把食品的安全运转经费也纳入到财政预算之中,并保证逐渐增加经费,还要落实各地乡镇政府的管理责任,保证食品安全的工作机构在职责、编制、人员和经费上充分实现“四个到位”,不断提高基层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完善监管队伍能力建设与作风建设[4]。

(1)加强食品安全的检测和监管。

要加强食品安全的检测能力,加强各个检测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以提高检测的质量与效率。此外,还要促进食品行业的相关从业者对食品展开自检,以配合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检测工作。

(2)完善食品的安全召回。

食品的召回制度不仅可以节约一定的社会资源,还能营造出良好的食品市场环境,对食品的相关生产经营来说,也可以帮助经营者挽回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声誉,是妥善处理消费者赔偿和安抚工作的重要方式[5]。食品的安全召回也是使生产经营企业把危机转化为发展机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方法。

(3)完善安全评估和应急处置。

健全食品的安全保障体系,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对食品安全的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做好处理的应急体系,对问题源头进行追溯并召回产品,对各种问题作出有效预警。还要对食品存在的相关安全隐患展开评估,向食品的安全委员会提交相应的评估报告,并发布预警信息。要在食品发生安全事故之后,对不能及时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的人员进行责任追求和惩处,从而不断完善责任的追究制度。

(4)健全食品的安全预警。

要构建以食品的安全信息收集、信息评估和信息预警为组成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不断完善食品的安全预警管理机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警模式,全面提高预警能力和效率,并不断健全预警信息的发布机制[6]。

4 结语

食品的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稳定进展是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所在,为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和健康,就需要建立并不断健全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也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和机构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机制、预警及反应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追溯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性能,从而为食品的安全提供最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胡重焕,陈浩.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的构想与对策[J].食品界,2017(3).

[2] 徐玮,王颖,辛明霞,等.基于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安全监管技术[J].食品工业,2017(10).

[3] 沈小静,王燕.北京市食品供应链利润分配分析——基于质量检测服务外包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5(10).

[4] 李旭.论食品安全与基层技术机构建设[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7).

[5] 高银璐,王英臣.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现状及建议[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1).

[6] 阿肯木江·阿不力米提.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技术研究[J].食品界,2017(9).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食品安全供应链
区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的现实路径与保障体系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