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待知识的态度

2018-09-08王小波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海德堡插队文史

王小波

我年轻时当过知青,当时没有什么知识,也被当作知识分子送到乡下去插队。插队的生活很艰苦,白天要下地干活,天黑以后,“插友”要玩,打扑克,下象棋。我当然都参加——这些事你若不参加,就会被看作怪人。玩到夜里十一二点,别人都累了,睡了,我还不睡,还要看一会儿书,有时还要做几道几何题。假如同屋的人反对我点灯,我就到外面去看书。我插队的地方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海拔2400米。夜里月亮像个大银盆一样耀眼,在月光下完全可以看书——当然,看久了眼睛会有点发花——时隔20多年,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如今,我早已过了不惑之年。旧事重提,不是为了夸耀自己“自幼有志于学”。现在的高中生为了考大学,一样也在“熬灯头”,甚至比我当年熬得还要苦。我举自己作为例子,是为了说明知识本身是多么诱人。当年文化知识不能成为饭碗,也不能夸耀于人,但是一些青年对它还是有兴趣的,这说明学习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文史知识的目的在于“温故”,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在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将来,他生活在现在以至更广阔无垠的未来。假如你什么都不学习,那就只能生活在现时现世的一个小圈子里,狭窄得很。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来举个例子。

在欧洲的内卡河畔,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河的一岸是历史悠久的大学城;另一岸陡峭的山坡上,矗立着一座城堡的废墟,墙壁上还有被炸药炸开的大窟窿。照我这样一说很是没劲,但你若去问一个海德堡人,他就会告诉你200年前法国大军来进攻这座城堡的情景:法军的掷弹兵如何攻下外层工事,工兵又是怎样开始爆破——在这片山坡上,何处是炮阵地,何处是指挥所,何處储粮,何处屯兵……这个200年前的古战场依然保持着旧貌,似乎依旧硝烟弥漫——有文化的海德堡人绝不只是活在现代,而是还活在几百年的历史里。

作为一个理工科出身的人,其实我更应该谈谈科学,说说它是如何使我们知道未来的。打个比方来说,我上大学时,学了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都变成了老掉牙的东西。这门科学一日一变,越变越有趣,这种进步真叫人舍不得变老,更舍不得死……学习科学技术,使人对正在发展的东西感兴趣。但我说这些恐怕太过专业,所以就到此为止。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常听人说:人有知识就会变聪明,会活得更好,不受人欺。这话虽不错,但也有偏差的地方。知识另有一种作用,它可以使你生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趣。这其中另有一种境界,无知的人不可解。不管有没有直接的好处,都应该学习——持这种态度来求知更可取。大概是因为我曾独自一人度过了求知的长夜,所以才有这种想法吧。当然,我的这些说明也未必能服人。反对我的人会说,就算你说的属实,但是我就愿意只生活在现时现世!我就愿意得些能见得到的好处!有用的我学,没用的我不学,你能奈我何?假如这些执意这样放纵自己,也就难以被说服。

罗素曾经说:“对于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他的本意恰恰是劝人不要放弃求知这一善行。抱着封闭的态度来生活,这样活着真的没什么意思。

(选自《沉默的大多数》,有删节)

精读精练

1.作者对知识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哪些观点提出了批评?

猜你喜欢

海德堡插队文史
女生插队
海德堡古城堡,那抹王者之气的沧桑美
德国海德堡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