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余暇时间体育锻炼参与状况研究
——以武汉市青山区为例

2018-09-08梁祖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青山区体育锻炼体育

谭 龙,梁祖强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现象十分明显,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工作开展的 25 年来,学生在形态发育、营养状况改善的同时,身体素质却并未得到全面提高,甚至在个别指标上还有所下降。在当下,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观念较差,缺乏体育锻炼,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的课业压力沉重。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的关键期和高峰期,中小学生除了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还需要重视身体素质的发展与运动兴趣的培养。自从国家教育部推行实施《减轻中小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减负”)后。随着减负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可供中小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大量的闲暇时间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近来随着各种政策办法的出台,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虽得到初步的遏制,但其形势仍十分严峻。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学生余暇时间体育锻炼参与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

1 研究对象

武汉市青山区武钢三中、武汉四十九中、武钢实验学校、武钢五小的部分学生。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网站图书资源、期刊上,查阅有关中小学生课外体育、余暇体育、学校体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在武钢三中、武汉四十九中、武钢实验学校、武钢五小,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3份,回收率93.8 %;有效问卷512份,有效率90.9 %;其中小学240份(1-3(低)年级114份、4-6(高)年级126份),初中126份,高中146份,男生218份,女生294份。

2.3 访谈法

制定实地访谈的提纲,在进行访谈时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以便于更加全面的掌握研究的相关的资料。

2.4 数理统计法

整理收集数据之后使用Excel、spss进行数据统计、作图、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武汉市青山区中小学生余暇时间体育锻炼参与现状分析

3.1.1 中小学生一周余暇时间的分配情况

据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图1),中小学生在一周余暇时间的分配情况,在性别之间与年级段之间(小学低年级(1-3)、小学高年级(4-6)、初中、高中)存在显著差异。性别间差异,其中男生更多的是利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女生更多的是把余暇时间花在学习上。年级段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具有一定的趋向性。随着年级的递增,在余暇时间分配上,玩游戏看电视的人数逐渐减少,完成作业和上课后辅导班的人数逐渐上升,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波动不大。这表明了年级越高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花费的余暇时间越多;利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应该从小就已经养成了坚持锻炼的习惯。总之,在“减负”之后,中小学生虽然拥有更多余暇时间,但每周利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并不多,反而是课后辅导班和完成家庭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余暇时间。

表1 中小学生一周余暇时间分配表

图1 中小学生一周余暇时间分配趋势图

3.1.2 中小学生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据调查显示(见图2),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对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功能有比较好的共识。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是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个人兴趣爱好和提高学习效率为主。体测达标这一选项占了相当的一部分比例,而且选择这一因素的都是女生。由于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数据是以体侧数据来衡量的,同时在考试升学中,体育测试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指标的,表明有极少数的女生在余暇时间并不是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

图2 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3.1.3 中小学生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

据调查数据显示(见图3、图4),中小学生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方面,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生,会选择场地方便、技术难度较低的项目、具有塑形美体功能效果或培养身体灵敏、协调素质的项目,比如跳绳、舞蹈、踢毽子。而具有挑战难度、身体对抗的运动项目很受男生欢迎,比如篮球、足球。在调查的各种各样项目中,仅有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这些由于运动量适中、受伤概率小的项目受到男生、女生的共同欢迎。小学与中学生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小学生在项目的选择以娱乐和玩为主,比如跳绳、踢毽子等技术难度较低、参与度高的项目;中学生在项目的选择以兴趣为主导、技能为基础,注重多样化;虽然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在余暇时间的活动从形式上看似乎精彩纷呈,但是实际内容和时间仍主要被学业占据,课业负担过重现象普遍存在。

图3 男生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图

图4 女生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图

3.1.4 中小学生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形式

据调查数据显示(见表2、图5),中小学生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选择与自己的同学或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有小部分的学生与父母一起进行锻炼。从统计数据中还得出:随着年级段的增高,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或者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增加,与父母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减少。其中,小学生有半数以上都是与父母一起锻炼的,在锻炼的过程中,小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极其有限,都是以父母作为指导者。另外,极小部分的小学生会与老师一起进行体育锻炼,不会独自一人参与锻炼,但中学生则有极少数的人喜欢独自一人进行锻炼。

表2 中小学生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形式表

图5 中小学生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形式趋势图

3.1.5 中小学生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选择

据调查数据显示(见图6),中小学生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选择主要集中在学校场地、小区场地和公园场地。在余暇时间里,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或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选择学校场地、小区场地或者公园场地;与父母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则会选择一些设施全面的收费运动场馆。

图6 中小学生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选择图

3.1.6 中小学生一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频率与每次持续锻炼的时间

据调查数据显示(见表3至表6),中小学生在一周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上,每周进行体育锻炼1-2次的学生最多,占到64% ;其次是一周参与体育锻炼3-4次的学生占22% ,一周都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也不在少数。中小学的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在30-45分这个时间段的人数达到58% ,其次是锻炼时间持续在45-60分钟的学生达到26% 。同时,绝大多数学生都普遍希望自己在一周内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在3-4次及以上,而且,希望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能达到一小时甚至一小时以上。这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在余暇时间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与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均与自己的期望值不相符。调查还发现年级越高的学生每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低,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越短。这可能是高年级的学生所要面临的更大的学业压力。

表3 每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

表4 每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期望频率

表5 每次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

表6 每次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期望的持续时间

3.1.7 中小学生每月体育锻炼的消费情况

据调查数据显示(见图7),中小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水平较低,中小学生每月用于体育消费方面花费在200-400元的占绝大多数。消费形式多种多样,但大多数都趋向用于购买体育鞋服、体育器材,用于体育技能培训和运动场地租用的费极少。

3.2 影响武汉市青山区中小学生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3.2.1 学生自身因素

调查的数据显示,在余暇时间里制约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有很多。有的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差不能参与运动;有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锻炼吃力不讨好还容易受伤;有的学生由于怕被太阳被晒黑所以不想参与体育锻炼;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对升学和对未来工作就业没有帮助,还不如多花时间学习,以后考个好的大学。这些主观因素的产生是由于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缺乏正确的体育知识作为引导,对体育锻炼功能存在片面的认识和对体育锻炼观念理解不足。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和学习效率。

图7 中小学生每月体育锻炼消费情况图

3.2.2 学业压力因素

据调查显示,年级越高的学生,用于参与体育锻炼的余暇时间越少。如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依然严重,学业负担过重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超量”,即超过教育部门规定的有关限量,课程多、资料多、作业多、考试多;二是“超时”,即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占用课余活动时间及双休日补课的现象较严重。虽然“减负”办法的实施之后,老师会适当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为了能有更好的教学业绩、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多数还是会采取题海战术的教学策略。通过实地与学生进行访谈得到的反馈:大多数的学生反映,放学回家后,一般会先完成当天各科教师给布置的作业与课后练习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根深蒂固,学生们的余暇时间绝大多数都会被父母安排家教补课、补习班、提高班所占据,他们基本没有属于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总之,中小学生并没有因为“减负”的实施而得到更多的余暇时间。

3.2.3 学校体育因素

调查青山区的这四所学校,除体育课外,课间禁止学生在教室和操场上追逐打闹。其中武汉市四十九中的标准化400米田径场,不允许学生在除体育课之外的其余时间擅自出入。由于中小学生在心理发育上并没有成熟,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学校在安全方面采取管理严格,虽然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但并不利于学生在课间或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得到的反馈,所调查的四所学校的学生都认为学校的场地器材不能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还有学校运动场地与场馆不在体育课之外的时间开放,而且场地配套的运动器械不足,在余暇时间不能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便利的场地环境,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体育课程在中小学被重视程度尚不如其他的学科。同时,因为体育老师上课存在“放羊”行为,学生从体育课上无法学到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中小学生在没有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支撑的情况下,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教学上,要保证学生能掌握并运用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使学生树立起在体育锻炼方面的信心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2.4 家庭因素

每位家长都想自己的子女“文武双全”,即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但由于,大多数的家长在体育锻炼功能与作用方面认识不足,所以在态度上不支持孩子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还认为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容易受伤并且耽误孩子的文化学习。其实,利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节学习压力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中小学生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家长应更加注重发展孩子身体素质,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家长还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孩子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与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3.2.5 其他因素

据调查了解,小区场地、公园场地是中小学生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第二选择。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经济条件以外,还与社会体育场馆和体育环境有关,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体育组织还没有建立适合学生的体育场。从武汉青山区中小学生每个月用于体育锻炼的消费的情况可以得出,中小学生用于租用运动场地的费用极少,但是绝大多数的社会性运动场馆都是收费使用的,并且对中小学生租借场地的费用没有折扣优惠。这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大的负担。有关部门应制定各种利好政策方法,提高非公益性运动场馆的使用率,提高中小学生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武汉市青山区的中小学生由于家庭作业和辅导班占据了他们大量的余暇时间,导致大部分的中小学生在一周的余暇时间里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上,均未达到自身的期望值。

4.1.2 武汉市青山区的中小学生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个人兴趣爱好和提高学习效率为主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以学校场地为主。

4.1.3 武汉市青山区的中小学生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项目与形式选择方面,在年龄与性别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参与的形式上以和朋友同学或和父母为主。

4.1.4 部分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和溺爱等原因,对子女利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持不支持的态度。

4.2 建议

4.2.1 加强推行实施“减轻中小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若干意见”的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把余暇时间还给学生。

4.2.2 加大对体育场地与器材的建设力度与资金投入,开放更多的收费场馆,为中小学生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更好、更便利场地环境。

4.2.3 加强体育课程教育,矫正体育教师错误的教育观,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并合理运用,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

4.2.4 给予学生家长积极正确的引导,让家长全面深入的了解体育锻炼功能与作用,并建立起新的教育观和“健康第一”的思想。

猜你喜欢

青山区体育锻炼体育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蜗牛晒太阳
帮大树穿棉袄
包头市青山区
包头市青山区:“连心党建”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