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股步入熊途

2018-09-06宋奕青

中国经济信息 2018年17期
关键词:科技股港股市值

宋奕青

不可否认,科技股在资本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科技股还应回归技术为王。

土耳其里拉危机,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悲观情绪,投资者的情绪,往往跟着市场周期的波动而波动。科技股在二级市场的日子也因此不太好过,多只科技股出现在近两天跌幅榜前列。

破发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Facebook隐私泄露丑闻的冲击,今年的科技股出现了一些波动。资本市场话题之一便是,科技股能否像2017年那样继续引领股市。

此前,继7月27日和30日美股科技股遭遇下跌之后,隔夜科技板块再次遭到抛售。当日,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跌幅在0.57%和0.58%,然而以科技股为权重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却出现了1.39%的下跌,跑输大盘。这也意味着,纳指创下3个月以来的最大的3日跌幅。

对此,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师迈克尔?威尔逊警告称,美股的抛售潮刚刚开始,并正在迎来自今年2月份深跌以来的最大调整。而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则开始怀疑,作为全球股市9年牛市中无可争议的领头羊,美国科技股最辉煌的时期是否已经结束?

一向在港股市场上飞奔的”独角兽”的科技股,眼下也成为了跌幅最深的一个板块。

号称“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的“独角兽”企业小米,上市不到一个月已成为港股热门股。但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米,其市场表现却有点让人失望。7月6日上市首日即告破发,此后运用“绿鞋机制”一度保住了发行价,但好景不长,8月2日再度跌破发行价。当家人雷军曾在小米上市当天发出豪言壮语:“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这句话如今已吹散在风里。小米曾让投资人抱有很高期望,当前破发不仅使其形象受损,也令香港股市蒙上阴影。

小米事件并非孤案。去年以来,在港上市的不少“独角兽”都出现了破发,有的甚至市值腰斩。号称“科技保险第一股”的众安在线去年9月IPO后市值最高达到1400亿港币,目前缩水近一半;背靠腾讯的在线阅读平台阅文集团去年11月登陆港股,市值最高接近千亿港币,当前蒸发近四成;国内最大的互联网汽车交易平台易鑫,股价在上市首日冲高后便一路下探,股价早已腰斬;今年5月港股IPO的中国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除了发行日勉强打平,之后也一路破发。

业绩增长不达预期

这些企业大都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业务营运,因此都有“高科技”这样摩登的标签。自内地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新经济”被公认为最有市场前景的创业方向。但“新经济”跑得再快,它仍然必须依赖过硬的业绩才能站住脚。

“股王”腾讯的股价对科技股影响举足轻重,其股价在5年时间里上涨近4倍。但今年以来的走势发生了变化。财报显示,腾讯营收为736.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低于市场预期的776.6亿元;净利润179亿元,同比下滑2%,低于市场预估的193亿元。连市场最为关注的网络游戏收入也环比下降12%至252.02亿元,整体表现较为低迷。

与业绩颓势先对应的是,在今年1月份创出历史新高之后,腾讯股价已累计下跌29%,公布半年报以后,业绩不及市场预期,市值蒸发1650亿美元。该股已完全跌入熊市区域,其蒸发掉的市值已超过整个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市值。

其实,腾讯市值下降是有原因的。著名投资人李国飞在《全面反思腾讯的战略》一文中认为,当下,互联网已从传统的流量1.0时代进化到了由算法驱动的流量2.0新时代,作为中国互联网圈一直以来的头部流量入口,在流量1.0时代,借助流量入口的优势,企业取得了很好的竞争优势。而进入流量2.0新时代,由于涉及复杂的数据分析以及分发,即使能够通过入口流量进行导流,给企业的业务帮助也有限,而且会随着时间逐步递减。而恰恰在数据和算法方面,腾讯相比阿里和字节跳动等公司仍然有差距。因此,随着业务增长进入瓶颈期,腾讯股价下跌是情理之中。

事实上,不仅腾讯进入业务瓶颈期股价下跌,受中美贸易不确定性及二季度财报影响,全球科技股近期整体呈下跌趋势,进入盘整期。Facebook、Netflix、Intel、Google、百度、阿里巴巴等美股上市公司股票也出现了下滑。

资金暂时撤离

眼下,科技股的寒冬将至,这不是一个小周期,而是一个10年以上的大周期。Facebook,一天就能跌掉1000亿美元,将近1.5个小米,在这个资本市场中,资本逃离的时候,总是让所有人措手不及。所以,雷军才说“上市就是成功”。

正值中期财报发布期,港股市场暗潮涌动,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因多数科技股上市企业业绩增长不达预期,港股市场掀起抛售潮,舜宇光学等科技股大幅下挫,投资者担忧情绪在一天内集中爆发。

业绩表现令人失望,一些海外知名投行纷纷对港部分科技股作出了下调目标价或是调低评级的评价,此前的乐观情绪逐步转向谨慎。

事实上,香港恒生指数在过去一年快速上涨后,今年步入震荡调整走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地资金南下配置港股的热情也大打折扣。截至8月7日,南下资金今年来净买入约880亿港元港股,不到去年总额三分之一。

在观望情绪升温的同时,不少投资者选择获利兑现。今年以来腾讯控股市值已经蒸发超过千亿美元,内资投资者就是其中之一的抛售力量。中央结算系统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11日,内地投资者持股腾讯控股曾升至2.11亿股的峰值,此后,内资选择陆续减持。截至8月13日,内资持股数锐减至1.43亿股,三个月的时间内减持了足足6800万股。

尽管如此,资本市场上似乎并没有完全丧失对绩优科技巨头的信心。有市场人士指出,科技股的低迷是市场情绪不佳的反应,基本面并没有变化。如果要问基金经理下一阶段的重点布局,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给出的答案是科技股股。他们认为,外部摩擦对出口部门存在负面影响,但中长期会加速中国科技创新的进程。拉长时间周期来看,短痛会换来长期利多。

猜你喜欢

科技股港股市值
科技巨头:如何理解最近的科技股牛市 精读
《吉普林》美科技股分化
王怀南:奔向亿级市值
转型4个月,市值翻了6倍
老股转让市值最多的50大股东
2020年全球VAM市值将超9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