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赫哲神兵
——记三江地区赫哲族人民的抗日斗争

2018-09-06富宏博

黑龙江史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赫哲族伪军抗联

富宏博

拂开历史封尘,世纪风云掠过。日本帝国主义为推行“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略的铁蹄蹂躏了东北壮丽的山河。东三省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举义旗,振长缨,燃怒火,同精锐的日本关东军进行了长达14年悲壮卓绝的东北抗日斗争。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三江地区以东北人民义勇军为先导,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中流砥柱,在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战争舞台上,建树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业绩。东北抗联十一个军中,有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共八个军在三江大地的白山黑水之间战斗,有第六、七、八、九、十一共五个军在这里诞生。14年中,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经大小几千次战斗,毙伤日伪军约15万多人。三江地区成为东北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核心区。三江地区抗日军民以不畏强敌、勇于牺牲的壮举,铺展了波澜壮阔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画卷,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民族解放的抗日爱国诗篇!

三江地区是满、蒙古、朝鲜、达斡尔、鄂伦春、锡伯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在三江各族人民的优秀儿女中,赫哲族人民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民族仇恨,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投身到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之中,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许多赫哲族优秀儿女把鲜血洒在三江大地上,用生命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颂歌!

组建“炮手队”攻打同江县城。1932年5月,侵华关东军第十师团各部向下江地区入侵。驻防同江县三江口的东北军第九旅35团之一部,在团长路永才的带领下,坚持抗日救国。由于山区便于构筑工事,同日军作战,路永才团长把部队撤至街津口山区,同时整顿军务,积极备战,抗击入侵的日军。在街津口村,路团长动员周围各村屯有志青年入伍参军。除汉族青年外,勤得村傅明山等5人、额图村傅文明等13人、德勒气村傅双喜等9人、街津口村尤洪振、尤占德等9人,其他各村9人,共45名赫哲族青壮年报名参军,年龄最大的二十一、二岁,最小的只有十六岁。赫哲族青年常年在街津山、青龙山一带依山狩猎,沿江捕鱼,练就一手百发百中的好枪法。路团长为发挥赫哲族入伍青壮年的特长,把他们编成“炮手队”,分成4个班进行军事训练,班长分别是吴国祥、傅文明、傅忠林、尤玉立。这40多名赫哲族战士平时枪法就好,参加正规军事训练后,学习到很多战术知识和本领。战斗力明显提高,“炮手队”成为35团的尖兵队。1932年12月,他们英勇袭击了日军的运兵车,获得了不少的武装装备。

1933年2月,坚持抗日的东北军某团三营营长周立志带领二、三百人的抗日队伍来到青龙岗扎营。附近村屯是赫哲族居住区。赫哲族青壮年傅青山、傅忠华、傅才宝、傅铁宝、尤行才、尤才松、李才等12人参军入伍,也成为“炮手”。1933年夏季,三营派侦察员潜入同江县城探知,日军刚刚占领同江县城,兵力因分散而守城部队人员不多,主要靠伪军。周立志营长决定,以赫哲族“炮手队”为先锋,攻打同江县城。傅青山、傅忠华等赫哲族“炮手队”战士以一当十,勇敢冲锋在前,与100多人攻城部队在同江县保安大队里应外合配合下,一举攻占同江县城。生擒了伪县长庞作藩,砸开了监狱,释放了所有“政治犯”,创造了三江地区首次攻下日军据守县城的壮举。攻下县城后,两部队撤至街津口。进行了整编,下设两个营,原保安大队为第一营,大队长张子丰为营长,原东北军的一个营为二营,王某某为营长。又有街津口村的尤战清、傅中华、李江,勤得利村的傅明山、傅奎、尤虎巴,额图村的傅文祥、傅忠林、傅振海、傅忠奎、傅德海、傅洪喜等13名赫哲族青年加入抗日义勇军。他们在街津山、青龙岗山区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采取游击战、伏击战、夜袭战等战术,使同江县的日军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经常神出鬼没地活动在国境线上,偷袭日军哨所,攻打县城,截击日军运送给养的车辆。日本特务机关长曾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说:“赫哲人的炮手队就像钻进被窝里的跳蚤,打又打不着,乘你不注意的时候,他就狠狠地叮你一口”。

在东北义勇军时期,同江县沿江、沿山各地,先后有130多名赫哲族青壮年加入抗日红枪会、黄枪会、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队伍。街津口、额图、勤得利等村屯赫哲族群众积极为抗日队伍筹集粮食,制作衣帽,护送抗日志士,支援抗日物资,从事地下工作,主动为抗日武装当向导、送情报,为同江县的抗日斗争做出了积极贡献。

兄弟“莫日根”(赫哲语为英雄)。在同江市赫哲族人民心目中,至今流传着一对赫哲族抗日“莫日根”的英雄事迹,这对赫哲族兄弟就是一奶同胞的尤山、尤江。哥哥尤山,1932年就长成了大小伙子,身高一米八,胸阔肩宽,浓眉大眼,四方脸盘,身魁力大,威武雄壮。弟弟尤江,长得同哥哥一模一样,就是个子稍矮半头。兄弟二人一小就在沿黑龙江边的深山老林里打猎,枪响见物,是远近闻名的一对神枪手。哥俩都有强烈的抗日爱国思想,1932年夏,都参加了张子丰的抗日义勇军。在同日伪军的多次战斗中,尤山、尤江兄弟俩就打死打伤日伪军近百名,日军都佩服兄弟俩的枪法。1933年秋,在七星岗战斗中,由于敌众我寡,义勇军缺乏增援,打到弹尽粮绝,张子丰中弹英勇牺牲,余部各奔他乡,尤山、尤江虽然坚持到最后撤退,不得不钻进深山老林里。他俩斗志犹存,听说饶河抗日游击队英勇善战,在饶河、抚远、富锦、宝清一带坚持抗日,哥俩决心寻找这支抗日队伍继续抗日。尤山、尤江在森林里走了几天,到了抚远县别拉洪河畔,在石头山里盖了个掇罗子(窝棚),铺上狍皮暂住下来,度过了一个严冬。1934年大地回春之季,哥俩还脱不了棉衣,在山里行动,棉衣被刮破,到处是伤疤,穿棉鞋捂脚不方便行动,赤脚扎的都是口子。虽然这样艰苦,但兄弟俩意志更坚强,决心找到抗日队伍,否则不回家乡。一天,哥俩走到一个山岗上,发现这是个战场,岗上有日本鬼子和伪军尸体,哥俩高兴得扒下日军士兵的服装帽子,穿上单衣。

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的一个支队(代号“草上飞”)经常在这里活动,打击日寇。游击支队长周庆派侦察员冀箭飞出来搞情报。一天,冀箭飞在一处树林里遇上了富锦日本守备队派出的特务机关长三郎公奇美带领7名化装成猎人骑马搜山的特务。在战斗中,他用手枪击毙5人,抢到一匹战马,骑到马身上跑去时,被特务“张大巴掌”击中左臂,流血不止。冀箭飞掌握不住缰绳,甩在地下,靠一颗大树昏迷过去。恰巧被出来打猎的尤山、尤江哥俩发现,尤山见状赶紧用手巾包扎伤口,拿起葫芦给他喝水,冀箭飞苏醒后,哥俩把这位游击队战士背回“掇罗子”中。冀箭飞在屋里看到一顶日本军帽,误认为上当受骗转身要走,尤山见状拉住老冀的手说:“我们也是抗日的,这个帽子是胜利品”。尤山一五一十地讲述了哥俩的经历,老冀这才放心。哥俩日夜看护,用艾蒿水洗伤口,采中草药治伤,三人真心实意,亲如兄弟。伤稍好后,冀箭飞派尤山携带“进山斧”(联络方式)去给部队送情报。

尤山根据冀箭飞的旨意和告诉的路线及时将情报送到“草上飞”游击支队,支队领导亲自接待,热情谈话,询问冀箭飞的伤势情况,还给他拿些慰问品,让他早日恢复健康,早日归队。尤山带着部队首长的深情厚谊,回归的途中心情格外高兴。这一时期,富锦县日本守备队根据皇军命令一律清理山里零散人员归并部落,让抗日人员与世隔绝。这天,三郎公奇美又带领8名特务化装成猎人进山搜索,发现有个人就直追,这个人正是尤山。尤山打眼一看根本不是什么猎人,看来插翅难飞,干脆先下手为强,刹时,两手一开衣怀,双手掏出手枪,接连射击,先后打死6个敌人,尤山被三郎公奇美击中头部,光荣牺牲。

冀箭飞和尤江在山里,心情很不平静,尤山进山已经6天了,还没回来,音迅皆无。俩人一合计就决定出去找尤山。一路上也没碰到,就到“草上飞“游击支队驻地,见到部队首长后,冀箭飞全面汇报了尤山、尤江救他性命,护理他养伤的详情,部队首长表彰了尤山、尤江赫哲兄弟。提到尤山时,首长说已经回去好几天了。冀箭飞和尤江赶紧回程,部队也派人寻找。他们终于找到了尤山的遗体和特务们的尸体,尤江和冀箭飞及部队派出的同志痛哭一场,沉痛悼念,将尤山安葬在树林岗的一颗松树前。根据“草上飞”游击支队首长指示:追认尤山为中共党员,记一大功,批准尤江加入游击支队为交通员,协助冀箭飞侦察工作。

就在冀箭飞和尤江回来的第二天,“掇罗子”里突然来了5个人,说是来采山货的,冀箭飞和尤江打量这几个人根本不是采山货的,要收拾他们,又怕误伤了老百姓。这5个人也在怀疑这两个“猎人”。

这5个特务因为几天来人困马乏,脚上打了些泡。就在其中一个特务洗脚时,尤江发现他脚背上刺了一个“日”字,心里明白了,但假装没看见。这名特务外号“王大尖头”,感觉到了洗脚时漏了马脚,心里直打鼓。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王大尖头”说出去采山货,尤江说:“箭飞,你去打猎,我看家”。实际上暗示去游击支队报告。5个特务出门后走出不远,尤江就朝5名特务开枪,一片惨叫,5个特务都被打倒在地上。实际打死4个,“王大尖头”只被击为轻伤。尤江误认为也被打死,就去打扫战场,恰恰走到了“王大尖头”附近,这个特务甩手一枪,尤江负了重伤,“王大尖头”趁势狼狈而逃。冀箭飞回队报告后周庆队长带队来到现场一看,尤江已负重伤。周队长命令部队原地不动,不打扫战场,潜伏周围林子里,等待鬼子来时,打他个伏击。

“王大尖头”逃回特务机关报告后,富锦守备队司令福田南隆派出一个中队,由三郎公奇美和“王大尖头”带路,进山“讨伐”。当日军进入战地后,周庆队长一声令下,像爆豆似的一阵枪声,打死打伤数十人,其中2名中尉,5名少尉,“王大尖头”也被击毙,三郎公奇美狼狈逃窜。游击支队获得大量日军枪支弹药、衣服等胜利品,武装了部队,大长了志气,转移到团山子去了。尤江在部队养好伤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战斗英雄称号。冀箭飞记大功,被提为侦察分队长。

图斯科伏击战大捷。1936年,东北军某部三营因孤立无援,寡不敌众,东渡乌苏里江撤入苏联后,傅青山、傅忠华等12人未随东渡,参加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四团(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前身)。

1938年春松花江解冻前,东北抗日联军七军四团从饶河来到同江境内的阁斯科村。阁斯科村位于同江县乐业镇南侧松花江边,是赫哲族村屯。附近森林茂密,山峦起伏,为同江至富锦的水陆交通要道。驻同江县城日军得知一支抗联部队在图斯科附近,组织100多名日伪军从同江奔向图斯科进行“围剿”。岗哨将敌人奔向图斯科的消息向四团长进行报告。四团队伍正在吃饭。团长和傅忠华等人商定,决心打个伏击战。团长下令留下饭碗,装好干粮迅速集合到江边日伪军必经之地隐蔽起来,设下伏击圈。傅忠华等7名赫哲族战士因熟悉地形,在江岸上跑,引诱敌人。日伪军看到江岸上有几个人在跑,就从后面紧紧追上来。当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团长一声令下,抗联战士的机枪、步枪子弹像雨点一样射向敌人,把日伪军打得蒙头转向,死伤大半,丢下一具具尸体狼狈而逃。漂亮的图斯科伏击战大捷,是同江县抗战史上一次著名战斗。

组建赫哲滑雪队,伏击大旺砬子。1934年入冬后,日军为加强虎饶地区的“治安肃正”,调动大量兵力和军用物资,趁冰雪封山之际,准备围剿虎饶游击根据地,妄图消灭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为粉碎敌人围剿,大队长李学福,一方面把部队化整为零,分散隐蔽活动,采取奇袭、扰敌、截击和夜袭等战术打击敌人,一方面部署选择年轻力壮的队员尤其是发挥赫哲族战士特长,成立滑雪队,苦练滑雪技术,以便在冬季利用有利地势,袭击“讨伐”之敌。滑雪队中大部分是赫哲族队员,他们土生土长,冬季狩猎善于使用雪橇、滑雪板等工具。滑雪队在饶河县四区大东沟训练。训练刚开始,由赫哲族有经验的队员当教练,手把手教给滑雪技法。队员们跌倒爬起,坚持苦练。经一个多月的艰苦训练,队员们终于在雪地上行走如飞,如猛虎插上翅膀,说声出发,有如两叶轻舟飞驰,一溜烟就滑出十几里地,后来简直就成“飞雪神兵”,来无影、去无踪。

1935年1月15日,日军从佳木斯等地调集800余名精锐步兵和骑兵到虎饶地区“讨伐”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大队长李学福及时得到情报,采取了相应措施,把分散的游击队集中到大旺砬子一带,在敌人必经之路选择有利地势进行伏击。同时,派十几名以赫哲族队员为主的滑雪队,选择积雪较深、不易被敌发现的地方待机,准备奇袭。1935年1月29日,日军果然向游击队埋伏的地方进犯。游击队派几名赫哲族队员边打边退,诱敌深入。当敌人进入我军埋伏圈内时,在李学福和崔石泉的指挥下,发起了猛烈攻击。滑雪队犹如利箭迅猛飞出,勇猛冲锋,杀得敌人蒙头转向,乱作一团,游击队趁机发起全面攻势。战斗持续了一天,游击大队为了避免消耗力量,决定退出战斗。此役,毙伤敌人百余人,缴获几十支步枪,我军伤亡六人。滑雪队的事迹后来被编入著名抗联歌曲《四季游击歌》中。

抗联队伍中的卢英春赫哲小分队。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二师五团有个特殊连队,全连30多人都是赫哲族战士,人们称他们为赫哲小分队。别看这个连队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很强,战士个个都是神枪手,称得上百发百中。他们这个连转战于桦川县的铃铛麦河、马库力山、万里霍通、新城镇及松花江北岸的都鲁河、梧桐河一带。他们灵活运用游击战术,时分时合,机智勇敢,英勇善战,经常打得敌人闻风丧胆。松花江两岸的老百姓称他们是“赫哲神兵”。

赫哲小分队首领叫卢英春,1907年出生于桦川县万里霍通。少年时跟随父亲常在山里打猎,练出一手好枪法。1936年冬初,卢英春、尤国清、傅金山几个赫哲兄弟在江北梧桐河畔打猎时,巧遇抗联六军二师25团政治部主任那成宽率队在梧桐河一带活动。那主任经常给他们讲述抗日救国道理,动员他们报效祖国,抗日救亡,参加抗日联军。在那主任的启迪教育下,他们加入了抗联队伍。参军后,卢英春等人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打入伪军内部。当时悦来镇驻守着伪军的一个团,他们是日本侵略者的帮凶,无恶不作,到处抢劫,鱼肉百姓,人民群众恨之入骨。卢英春、尤国清等人以前到悦来镇赶集时,在饭店酒桌上曾结识了伪军中的一个姓黄的连长。他们通过黄连长的关系提出参加伪军的要求,黄连长知道他们是赫哲族,枪法又好,满口答应,介绍他们到骑兵连当兵,安排卢英春当了个班长。全班十几个人,基本上都是劳苦农民出身,有的是因生活所迫,有的是被抓当兵。在一次训练中,由于卢英春“百米穿杨”,赢得大家的赞誉,很快在班里建立了威信。卢英春抓住机会就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班里十几个都同意跟随卢英春、尤国清“扒皮脱装”参加抗联。1936年除夕夜,伪军官兵大摆宴席,个个喝得酩酊大醉。趁伪军酒醉之机,卢英春带领全班人马携带缴获的20多支枪,骑上战马离开伪军营,直奔马鞍山而去。正月初一拂晓,伪军向马鞍山方向追来。马鞍山位于悦来镇40里处,山势陡峭,易守难攻。卢英春、尤国清等人经常在这一带打猎,对地势山形非常熟悉。他们分析伪军不会善罢干休,肯定要追来,决定以马鞍山为阵地,布置好埋伏,打它个伏击。当追来的伪军刚到山下,十几支大枪一齐开火,打得伪军抱头鼠窜,扔下20多具尸体,逃回悦来镇。卢英春等人带着战利品回到抗联六军二师驻地,将投诚的伪军编为五团的一个连,卢英春任连长。

后来,由于卢英春打出了威信,二师里许多赫哲族战士都愿意到这个连来。二师五团领导为发挥赫哲族的特长,就把卢英春的这个连组建成赫哲小分队,由卢英春任队长,单独在桦川县松花江两岸一带活动。

至今,桦川县马库、万里霍通一带的老百姓还记忆犹新的传颂着当年卢英春赫哲小分队激战“老粮台”、只身闯敌穴、封锁蔡家山、伏击“开拓团”的故事。

激战老粮台。老粮台是个地名,位于梧桐河口8里处,是伪满洲国的边境禁地。驻佳木斯和桦川的日军经常到老粮台附近进行封锁“讨伐”,妄图消灭在这一带活动的抗联六军二师。日军所到之处,任意屠杀无辜,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1937年秋,卢英春、尤国清带领30多名战士来到老粮台。一天,岗哨傅金山发现一支日军“讨伐队”逼过宿营地梧桐河“鱼亮子”。他当即开枪打死日军讨伐队的三四个先遣兵。枪响后,卢英春、尤国清带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向迎来的日军讨伐队开火,弹无虚发。双方经两个多小时激战,最后打得日军狼狈不堪,消灭日军30多人。日军指挥官惊呼:“从来未见过中国人这样厉害!”抗联赫哲小分队也有伤亡,傅金山等5人牺牲,卢英春肩部受伤。战斗结束后,小分队迅速转移到北林子。

“单刀赴会”,只身闯敌穴。北新城位于松花江南岸,镇上驻有伪军自卫团和警察分驻所。为争取伪军自卫团抗日,卢英春和抗联六军二师五团领导研究,决定做自卫团吴队长工作,争取反正。团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卢英春。在小分队研究行动计划时,大家议论纷纷,众说不一。有的主张硬打,有的主张多去几个人,让队长有个帮手,卢英春认为不能硬打,必须智取。他认真分析了有利条件:一是对北新城情况熟悉,基本群众多,随时会得到保护;二是和吴队长以前经常在一起打猎,又是结拜兄弟,他虽说当了自卫团队长,但还有中国心,不会死心塌地当汉奸走狗。最后他说服了大家,决定“单刀赴会”,勇闯敌穴。大家还是担心意外,决定由尤福山等5名队员身带短枪潜入,暗地保护。

寒冬腊月,卢英春等人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小都鲁河出发,越过冰封的松花江,直奔南岸的西江湾。这里距北新城二、三里路,住有七、八户赫哲族人家。卢英春先来到吴永祥家,其余5人到毕金宝家暗地策应。当日午后,吴永祥以打酒为名,到北新城将吴队长找到他家,与卢英春会面。吴队长虽然是伪自卫团的一个队长,手下有四、五十人,但在北新城,特务、警察、聚集独行,没有他的地位,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吴永祥和他是认乎一家子,两人非常熟悉。吴队长到吴永祥家,突然见到卢迎春,有些惊疑,很快就镇静下来,老相识见面,又曾是拜把兄弟,经一番寒暄,自然亲热起来。吴永祥将赫哲美食“苏拉卡”(生鱼片)端上来下酒,二人边喝边唠。卢英春谈了抗日形势和时局,民族大义,最后以兄弟情谊劝说吴队长抗日救国,作正大光明的中国人。吴队长开始有些犹豫,因他带领自卫团和抗联打过仗,怕抗联记仇不信任他,前途难侧。对此,卢英春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只要抗日救国,一律既往不咎,竭诚相待。卢英春还列举了许多事实劝说吴队长。吴队长从腰里掏出手枪往桌子上一放,表示同意抗日,卢英春也立即把手枪放在一起,双方握手言志,一致抗日。

北新城里有处很有名的大烟馆兼旅店,老板娘外号叫“大金牙”。北新城的特务、警察经常到烟馆抽大烟和住宿。一天晚上,5个特务(其中一个日本人)来到这里,在西里屋坑上躺着抽大烟,店门口有自卫团岗哨守卫。吴队长领着卢英春等6人来到岗哨前说有几个朋友要住宿,岗哨见是吴队长自然没阻拦。卢英春他们进屋后,尤福山很快把哨兵的枪缴下,一齐来到西屋,用枪对着吸大烟的特务们,5名特务很快被绑得结结实实,当晚被带到东河镇外处决了。第二天,吴队长以追匪为名,将20多名自卫团队员带到小都鲁河赫哲小分队驻地参加抗联,卢英春小分队增加到50多人。

封锁蔡家山,伏击开拓团。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后,为加强对中国东北的经济掠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满抗日斗争,巩固其在伪满洲国的统治,以永久地占领中国东北,炮制了“百万移民计划”,使其成为继陆、海、空后的“第四军种”。1933年春,第一批武装移民开拓团入殖桦川县永丰镇(现桦南县孟家岗镇),相继桦川县南部、东部几乎全被开拓团占领。1938年春,一队日本开拓团车队从腰林子开拓团往悦来镇运送粮食、物资。卢英春赫哲小分队获悉后,决定袭击开拓团运输车队。经过侦察,由卢英春和吴队长带领20几名战士在腰林子通往悦来镇的必经之路蔡家山村封销道口,由尤福山和尤国清带20人在王秧子大桥阻击后退的敌人。上午10时,一队开拓团的五辆汽车行驶到蔡家山山包前。因道路翻浆,加上赫哲小分队事前破坏,汽车陷住后押车日军都下车修道。卢英春见时机已到,下令开枪。战士们居高临下,一齐向日军开枪,第一辆汽车被打坏,10多名日军被击毙,其余四辆汽车转头回跑。当跑到王秧子大桥时,又被埋伏的小分队战士射杀,打坏一辆汽车,其余三辆逃回腰林子。这次漂亮的伏击战,共打坏日本开拓团汽车两辆,打死日军20余人,缴枪20余支和很多粮食、物资,卢迎春赫哲小分队凯旋而归。1938年冬,卢英春赫哲小分队发展壮大到60多人。在一次攻打乌拉嘎金矿战斗中,小分队遭到日伪军的夹击。为保存抗日力量,卢英春命令战士撤退,他断后掩护,不幸牺牲,年仅三十二岁。这位赫哲族抗日英雄虽死犹荣,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永远活在萝北、桦川抗日游击根据地人民的心中。

在14年的抗战中,英勇的赫哲族人民发扬抗联精神,同各族人民团结一道,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浴血奋战,光辉的业绩永载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史册上!

猜你喜欢

赫哲族伪军抗联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佳木斯市赫哲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调查探究
伪军大举进攻,绥东形势严重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赫哲族舞蹈的研究综述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赫哲族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