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础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8-09-05李聪李辉毕超群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情商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学物理

李聪 李辉 毕超群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外延式发展迅速,但是也带来了重重弊端,需要通过提高质量、优化结构,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来解决。本文以受众面更广的基础课为平台,进行渗透情商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既能够提升学生的情商,又能提高教育质量,发掘学生潜能,培养高质量多样化人才,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情商教育 大学物理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JKGHC-007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242-02

1999年实施“扩招”以来,我国通过对高等院校招生规模、师资、校舍、经费的超常规扩大投入,使高校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在校生人数迅速扩大。为此,国家也实施了一系列高等教育工程,如“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等,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毋庸置疑,在高等教育快速外延式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潜伏的危机。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重教书轻育人、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较为普遍,导致了学生学习气氛不浓厚、厌恶学习现象突出,以及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就退却、考试成绩优异但工作能力平平、高智商低情商等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突显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与教育培养难题的矛盾。因此,高等教育急需由数量扩张型的外延式发展转向质量提升型的内涵式发展,才能逐步解决消化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基础课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创新完善教学模式,充分发掘教师和学生的内在潜力,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實际可行手段。

一、高校基础课教学现状

十八大报告提出,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多样化人才,首先应从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入手。但目前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基础课教学目前的主要问题是:(1)地位低。各专业院系对基础课重视程度不够,课时被不断压缩,仅以完成任务为目的。(2)重教书轻育人。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狭隘,仅强调知识的认知理解和初步应用能力。由于不被重视和教学任务重等原因,基础课教师也往往会忽视“教书育人”,而且很多老师认为,“育人”是管理层和辅导员老师的工作,与基础课教学无关。(3)教学模式落后。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和学生的内动力发掘不足。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就必须转变观念,破除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基础课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不能一味看重知识的传授,而要加强情感、发现力、创造力和意志力的系统培训,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多样化创新型人才。

二、情商教育的重要性与现状

情商是指相对于智商而言的信念、情感(情绪)、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内容:情绪控制力、自我认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认知他人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在非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指标。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个商数,是开启心智的钥匙。

目前高校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如学风不正、意志薄弱、抗压能力弱、团结协作能力差等都可以归结为情商不足的表现。因此近年来有许多高校先后开设了以育人为宗旨的情商教育类课程,但由于尚处于探索期,又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总是在说教,难以接受。情商教育要想健康发展,也势必寻觅适宜的载体,而全校性的基础课教学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其具有渗透情商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革基础课教学模式,在基础课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可以充分实现高等教育教书育人的目标,既完善了基础课教学的教学方法,又为情商教育搭建了平台。

三、渗透情商教育的基础课教学模式

笔者以所教授的《大学物理》课程为平台,进行了渗透情商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试验。教研室组成了教学团队,研究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和实施方法、步骤,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试行,收到了一定效果。

(1)教育激励学生,纠正班风学风

《大学物理》课程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上学期,有些学生因为刚从家长学校监督严控的高中学习中解放,进入自觉自律的大学生活,难免不适应,学习生活没有动力,自由散漫;有的学生不重视基础课,认为与本专业无关,没有实用价值;还有些学生基础不太好,觉得物理学习难度大、枯燥乏味,导致班级整体学习兴趣不浓厚、消极应付、学风不正。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第一节绪论开始,有计划地逐步在课程中穿插励志教育。如物理学家焦耳从小在父亲的酿酒厂劳动,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是他在认识了著名化学家道尔顿后,抓住机会向他虚心求教,后来自学成才。实验的失败、同行的猜忌,并没有使他灰心丧气,反而激起了他对电流做功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致,通过四年不间断的实验、测量、计算,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热功当量数值,得到了物理学界的承认。通过很多这样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物理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肯定与激励,并且教育学生不要畏惧困难和失败,迎头而上,持之以恒。在一个学期的逐步渗透下,学生对课程的畏难情绪缓解,兴趣提高,班级学风均有所改善。

(2)创设情境问题,调动课堂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内容的内在兴趣。因此,我们在每节课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同时调动课堂情绪。例如,在讲授“多普勒效应”一节中,可以创设情景问题:为什么火车进站和出站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调会变?波源发出的频率和接收者收到的频率什么时候是一样的呢?在讲授“磁场的高斯定律”一节中,可以创设情境问题:宇宙中是否存在磁单极?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讨论,最大程度地调动了课堂情绪。

(3)加强互动,认识自我和认知他人

从课堂教学,到作业答疑,加入更多师生互动环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我们可以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进一步认识自己。在师生互动环节中进行同组作品互评、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同组作品互评和各小组互评可以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锻炼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智能,同时使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以便于今后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通过互评,逐步养成学生客观、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认知他人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也突破了传统的“教师单纯教,学生被动学”的模式。

(4)实验循序渐进,团队分工协作

以前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验证经典理论为主要内容,方法单一、过程单一、结果单一。学生在实验时只需对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进行测试,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现在我们的实验采取由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到设计创新实验,循序渐进,难度和开放程度逐步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团队分工合作,自行设计或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验证其正确性。例如,每个团队查阅文献资料,以理论为依据,建立物理模型;拟定实验方案;选择配套仪器,确定最佳测量条件、参数;制定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处理数据,计算结果,综合分析;最后撰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在实验中,每个同学担当的那一部分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同学们明白,优秀的团队精神最强调分工合作,团队精神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小到一个实验项目、班集体活动,大到整个国家。只有我们互相协作、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四、结语

实践证明,以受众面更广的基础课为平台,进行渗透情商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情商,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教与学中融洽了师生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建立了同学友谊,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挖掘学生的发现力、创造力,锻炼其意志力,提升其价值评判能力,增强了社会适应性,从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因此,本课题是在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中实现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一种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邓敬雷.高等教育与内涵式发展[J].改革与开发,2012,11.

[2]龚杰星.在电类基础课教学中进行情商教育[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4).

[3]黄嘉.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培养高职生的情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8).

[4]田晔林,王文和等.论都市型农业院校“植物学”教学中的情商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4):89-90.

[5]李聪,袁超,马斌强.关于农林院校大学物理改革的几点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

[6]李聪,李勉,袁超等.农林院校物理创新实验课程探索[J].科技信息,2010,35(12).

[7]李辉,李聪.大学物理改革与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J].电子制作,2013,5.

猜你喜欢

情商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学物理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大学物理》中一道习题的讨论
MATLAB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学研究
高校情商教育的意义及内容探析
我国旅游业供需错位背景下“情商”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