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FCM在艺术院校大英课堂实施的策略研究

2018-09-05兰岚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翻转课堂微课

兰岚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艺术院校的大英课堂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学。结合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微课以其碎片化、泛在化的特点成为了艺术院校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而翻转课堂则成为了艺术院校开展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艺术院校 大英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102-01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21世纪,英语教学要如何改革才能跟上时代,这是高校英语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英语教学革新教学模式指明了方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微课与FCM,为艺术院校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

1.微课与FCM

微课的雏形最早于1993年出现在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C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中。随后,在网络通信技术基本普及的2008年,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 明确提出了微课概念。David认为通过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来提炼课程的核心概念,可以形成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使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课程的核心内容。[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FCM(Flipped Classroom Model)最早拉开序幕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Eric Mazur提出的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要求学生课下自学,课上开展“提问-思考-回答”的互动活动。1996年迈阿密大学商学院的Maureen J. Lade和Glenn J. Platt首次提出FCM就是“将原本在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放在课下进行”。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Aaron Sams和Jonathan Bergmann 为帮助落课的同学补课而制作的教学视频广受学生欢迎,两位老师以此为契机开始思考应该如何在班级开展此类翻转式教学。2011年萨尔曼·可汗创立的可汗学院将翻转课堂推向了世界。[2]

根据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许多学生之所以未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 问题不在智力方面, 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于他们各自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因此, 只要创造出适当的教学条件, 全面地、最大限度地开拓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 就能最终达到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学习” 的目的。

目前,这个“适当的教学条件”就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以微课的视频形式为依托,是微课的延续和深化。没有经过翻转课堂巩固后续的微课必定根柢未深、浮而不实。微课是外在的学习形式,翻转课堂是内化的学习过程。只有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科学的结合运用,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才会行之有效、卓有成效,学生们才能真正“掌握学习”。

2.FCM在艺术院校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2.1 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情况

首先,艺术院校的学生多数英语基础不是很好,课堂50分钟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由于课时紧张,教师只能照顾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忽略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造成前者感觉课上收获不多、后者感觉不知所云。其次,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晚上熬夜做专业课作业往往成为他们在课上睡觉的最佳理由。最后,艺术院校学生们的专业课任务确实较繁重,作业多时学生们基本无暇复习英语,所以要他们在课后保质保量的完成英语作业相当有难度。

2.2 FCM在艺术院校实施的优势

FCM的实质就是课上与课下颠倒,通过课下看教学视频,将原本在课上讲解知识的过程搬到了课后;而将原先放在课后的吸收、巩固过程放到了课上。这种学习方式正好符合艺术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课下自己观看教学视频,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水平选择观看的次数、速度,这种个性化学习使各水平的学生都受益良多。另外,教学视频的长度通常在5分钟左右,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平台学习,这种见缝插针的泛在化、碎片化学习方式更符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艺术院校的学生虽然英语基础不好,但课堂表现比较活跃、课堂参与度较高,而这正是FCM在英语课堂开展的基础。通过课上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深化理解教学视频中的知识点,可以加速知识点的内化过程。

3.FCM在艺术院校的实施策略

3.1 适合FCM的内容

教师应该首先确定微课内容,以某一单元的难点、重点为主。选题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以5分钟左右讲授完毕为宜。难易度要适中,既有一定的认知挑战性,又没有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2艺术院校实施FCM的亮点——制作视频,准备微课

艺术院校的学生在设计方面的能力得天独厚,教师在设计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吸引学生加入到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这样一来,既丰富了视频内容,又可以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特长。在确定好微课内容后,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一组负责协助老师制作某一个单元的视频。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大幅度提高,从而对所做的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可谓一石三鸟。

3.3课堂活动的设计

翻转课堂的核心在于利用课堂时间,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内化微课内容。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至关重要。如果想在翻转课堂进行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教师首先要确定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微课中的内容。那么,可以通过小测验、问答等方式进行快速检测。在确定学生已经掌握了微课内容后,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然后开展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如讨论、小组展示等。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时监测,第一时间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翻转课堂上,通过开展大量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解决了观看视频时的不解和疑惑,熟练掌握了微课中强调的难点与重点。较传统课堂而言,语言的输出熟练度大幅度提高,学习热情高漲。所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艺术院校大英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孟祥增等.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 2014.6

[2]杨斌等.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 2015.2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翻转课堂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初探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