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为什么不爱歌舞片

2018-09-05宋诗婷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歌舞片华语音乐剧

宋诗婷

在欧美和中国,好莱坞歌舞片《妈妈咪呀2》的票房遭遇了冰火两重天。中国人真欣赏不了歌舞片吗?

最近,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好莱坞歌舞片《妈妈咪呀2》在国内上映。这部经典歌舞片的续集集齐了原班人马,奥斯卡奖得主梅丽尔·斯特里普、科林·费斯、朱丽·沃特斯,以及“007”皮尔斯·布鲁斯南,再加上唱功了得的一众新人,阵容可谓强大。

电影一上映就在欧美取得了高票房和好口碑。在美国,《妈妈咪呀2》的首周末票房就超过了3400万美元。虽然中国人向来不亲近歌舞片,但票房数据上的差异还是让人震惊。这部被欧美人追捧的电影在国内的首日票房仅为75万元人民币,输给了当日上映的所有国内外电影。

作为一个大IP,《妈妈咪呀》久负盛名。1999年,音乐剧《妈妈咪呀》在伦敦西区爱德华王子剧院首演,取得了极大成功,至今,它已经在全球超过200个城市演出,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观看人数近5000万。和大部分百老汇音乐剧一样,《妈妈咪呀》的故事并不复杂。希腊小岛上,一对母女以开餐厅、民宿为生,女儿苏菲即将出嫁,她希望亲生父亲能来参加婚礼,并亲手把她交给自己的爱人。她从母亲唐娜的日记中找到线索,推理出有可能是她生父的三位“嫌疑人”,并以母亲的名义向他们发出邀请。婚礼日,三位“父亲”如约出现,母亲、女儿和父亲们在频出的状况和一轮轮的争执中达成了和解,重新定义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好莱坞歌舞片《妈妈咪呀2》剧照 

音乐剧版《妈妈咪呀》使用了瑞典乐队ABBA创作的22首歌曲,剧中的同名歌曲《妈妈咪呀》早已经是全球流行的经典曲目。

10年前,女导演菲利达·劳埃德将这部经典音乐剧搬上了大荧幕,故事没有太大改动,电影中的唱演曲目也基本与音乐剧版相同。音乐剧的名气,再加上众多大牌演员的加持,电影版《妈妈咪呀》在当年收获了6亿美元票房。

被欧美人追捧的《妈妈咪呀》为什么到了中国就水土不服?这或许要从两种文化对歌舞片的态度说起。

不光是《妈妈咪呀》,如此景气的国内电影市场几乎没有过爆款歌舞片。2013年在内地上映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悲惨世界》仅收获不到7000万元票房,去年上映、同为休·杰克曼主演的《马戏之王》票房艰难过亿。《爱乐之城》名气那么大,也不过卖了2.4亿元。目前为止,国内票房最高的好莱坞歌舞片是《美女与野兽》,5.9亿元,但电影的卖点也不是歌舞,而是《美女与野兽》这个经典故事和所有“哈利·波特”粉丝的女神——艾玛·沃森。

华语歌舞片甚至轮不到细数票房,产量就少得可怜,导演和主创还大多是香港、台湾电影人。目前为止,票房最高的华语歌舞片是2013年周杰伦导演的《天台爱情》,1.2亿元票房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陈可辛导演的《如果·爱》名气最大,获奖无数,但当年在内地上映时,票房也不过3000万元。杜琪峰的《华丽上班族》是最近一部让人有印象的载歌载舞电影,虽然有张艾嘉、汤唯、陈奕迅参演,票房也没能超过5000万元。

最近几年,印度电影在国内的票房一路走高。宝莱坞电影向来以歌舞见长,某种程度上,这是印度电影的符号。和国产电影、好莱坞电影相比,印度电影动辄三个多小时的长度严重影响院线排片场次,因而当印度电影进入中国时,通常会做一些删减。其中,删减最多的就是歌舞片段,同为阿米尔·汗主演的《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都删除了多段歌舞。这些被印度人视作优势的歌舞片段无法被大多数中国观众所理解,“一言不合就尬舞”的电影手法在中国人看来是严重影响电影叙事的。

在欧美,歌舞片的境遇完全不同,它是好莱坞有声电影时代开始以来最古老的电影类型。1927年,美国华纳公司拍摄了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光看片名就知道,这是一部歌舞片。

有声电影出现以来,好莱坞电影一个重要灵感来源就是音乐剧。在中国,音乐剧还是少数人的喜好,但在美国或英国,进剧场看音乐剧跟看电影一样稀疏平常。百老汇经典剧目为电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故事、音乐和再创作的灵感源泉,《西区故事》《音乐之声》《芝加哥》《红磨坊》……这些经典歌舞片大多改编自音乐剧,在奥斯卡长长的获奖名单上,它们同样占有一席之地。

在好莱坞,歌舞片是有传承的,它早已自成体系。被新一代年轻人追捧的《爱乐之城》里有很多好莱坞经典歌舞片的影子。电影开头,公路大堵车,无聊的司机和乘客们纷纷开门下车,随音乐唱歌跳舞,这个桥段显然是在致敬上世纪60年代雅克·德米导演的《柳媚花娇》。男女主角从热闹的聚会上逃跑,在山顶起舞,这段表演也总会让人联想起吉恩·凯利主演的《雨中曲》。

欧美人的Party文化,以及普遍高于我们的音乐素养也让他们对歌舞片多了几分亲近感。包括《妈妈咪呀》《爱乐之城》在内,很多歌舞片都以展现年轻人的生活和情感为主题,有年轻人的地方就有Party,这是欧美文化中的重要一笔。《爱乐之城》里,男女主角相识于朋友的聚会,在“妈妈咪呀”系列里,Party和酒吧文化几乎串联了两部电影。

歌舞片需要观众带着激情和乐感去欣赏,这对于开惯了Party,随时能High起来的欧美人来说不是难事,但低调内敛的中国人实在不习惯这种表达方式。

当然,华语歌舞片也有过属于它的辉煌时代。在中国,歌舞片的历史只比好莱坞晚了四年。1931年,第一部华语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也是一部歌舞片。作为“第七艺术”,起步较晚的电影必然是从其他艺术中借鉴,舞台剧、音乐剧无论从形式还是成熟度上似乎都最适合被电影效仿。因此,好莱坞从音乐剧中汲取灵感,华语电影也直接从戏曲舞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电影模板。《歌女红牡丹》之后,《四郎探母》《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很多当时红极一时的电影都脱胎于戏曲。当时,华语电影的创作中心在上海,那里不仅有戏曲,还有百老汇式的舞台剧和夜总会,这些艺术形式和背后的人才储备为当时的歌舞片提供了保障。

抗战和后来的“文革”时期,歌舞片、音乐剧变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先后以戏曲、音乐剧、电影的形式出现,官方的扶持和推广,让这些文化成品红极一时,但当文化产业走向市场经济后,它们自然而然地退出了大众视野。

今天,歌舞片依然是好莱坞不可或缺的电影类型。最近两年,《爱乐之城》在奥斯卡上的斩获和《美女与野兽》等歌舞片在票房上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歌舞片的产量。百老汇依然稳定产出着高品质歌舞剧,年轻人依然在Party上、酒吧里夜夜笙歌,欧美歌舞片的创作源泉和受众都足以支持这种类型片的长远发展。

但在中国,华语歌舞片的靠山戏曲已经成为小众艺术,年轻人很少再对这项中国传统艺术感兴趣,华语歌舞片自然就没有了曾经赖以生存的成熟创作框架。2014年,香港导演徐克再次将“八大样板戏”之一《智取威虎山》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但徐克的改编也避开了曾经最重要的歌舞唱段,變成了纯粹的谍战动作片,这或许是新版《智取威虎山》能取得票房成功的原因。

没有了传统文化的支撑,华语歌舞片只能学习欧美,学习好莱坞,但无论从幕后的导演、歌舞编排,还是演员的演唱、表演上,华语歌舞片的软实力都落后一大截。当下,很多好莱坞歌舞片都选择有百老汇演出经验的英国演员担当主演,美国有能力出演歌舞片的演员也大多经受过严格的舞台训练,对于欧美舞台表演来说,唱是重要的一环。

但在中国,拥有舞台表演经验的演员大多是话剧演员出身,精于唱的不多。周杰伦导演的《天台爱情》选择用歌手出身的演员做主角,唱可以,演又差了些。眼前,唱演俱佳的演员在华语电影圈还是稀有物种。

即便如此,只要市场有需求,在当前国产电影的大环境里,软硬实力的提升都不是不可能的事。当下,比制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观众的观影趣味,目前来看,这种趣味的培养要靠好莱坞歌舞片了,希望《妈妈咪呀2》遭遇的滑铁卢不会成为欧美歌舞片继续被引进中国市场的障碍。

猜你喜欢

歌舞片华语音乐剧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马戏之王》:好莱坞歌舞片回春
浅析好莱坞歌舞片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歌舞片《爱乐之城》的成功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
心灵幽暗处的悬疑风景——2013年华语惊悚片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