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原民间美术的创新

2018-09-04石园园

世界家苑 2018年8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泥塑创新

摘 要:中原民间美术浚县“泥咕咕”在河南传承数千年,从敢于推翻残暴统治的农民起义手中传承下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世界以及网络产业的衍生品对传统艺术的冲击力度很大,民间美术艺术品也是在逐渐濒临失传的尴尬境界。在如此复杂的大环境下,如何把艺术瑰宝和手艺挽救下来,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只有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再和现实结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发展下去,才能走出一条属于民间美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道路。

关键词:中原民间美术;泥塑;泥咕咕;传统艺术;创新

中原民间美术浚县“泥咕咕”是中原区域特色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浓厚文化积淀。它起源于民间也是从民间发扬传习下来的,本身具有一定的人文和民族精神是最朴实的象征。连制作的材料也是最普通的泥巴所制作。它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耕时代为民众提供精神情感和审美等寄托。

一、浚县“泥咕咕”手艺存在的现状

相传,颛顼帝在黄河岸边挖取胶泥,按照驯养的动物形象教会人们捏制鸡、狗、马、猴,以示六畜兴旺,人们争相模仿捏制,放置家中,用以祛鬼辟邪,祈福纳祥。久而久之,泥塑技艺便在民间广为流传。[]浚县“泥咕咕”分布形式集中保存完善,在艺术造型上题材丰富多样。塑造形象特征生动传神,惟妙惟肖。符合民众审美要求,是手工艺泥塑与玩具的完美结合,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传的活化石代表。

“泥咕咕”现存形式有三种现象:一、以传统民间工艺品形式存在,制作质量形式参差不全,做工粗劣与精细并存。一些衍生的产品制作品相不精,有形无神。专柜特色旅游伴手礼、纪念品等在做工上精雅一些,但价位偏高。销售量有限,看的多买的少,算是“观赏品”。在价格和生产规模上没有准确的定位,不能带动经济效益。二、和文化产业关联性不够,在自主的创新过程中失去对自身价值的定位和传统特色的把握。制作的“泥咕咕”偏现代工业化大同化。没有把文化特色放入其中,人文精神不够。三、泥咕咕手艺的继承人在逐渐减少。由于社会结构形式的改变,年轻的继承人,在被外来文化侵蚀的情况下,不在进行手艺的传承。这种自身价值观上原因导致的自身文化断流是亟待解决的。也是传统民间美术流失的重要原因。

二、浚县“泥咕咕”手艺的传承观念

“泥咕咕”传承观念上有不同的思想,首先“泥咕咕”存在方式是民间艺人“心口相传”的,在传承上存在一些狭隘的观念干扰。如:“师徒制”、“家庭制”、“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甚至是在传授技艺的时候留一些绝活,并不倾囊相授;担心抢饭碗,也就是常言说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些观念里,有的是自己体系中的人才可以学习,对外人是排斥的。有的是和宗亲血缘有关,甚至只有直系血缘才能传承手艺;“传男不传女”的范围更加小,在直系血缘继承人内对子嗣的筛选进行把控,只传给男丁,女性继承人直接剥夺其继承权,认为女性是出嫁到外姓的,如果手艺传给女儿等同于把手艺传给外人。这些因素导致手艺在一定程度上失传或者缺失,不利于传统手艺文化的传承。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泥咕咕的发展和持续。

三、浚县“泥咕咕”艺术造型的再现观

1、“泥咕咕”的艺术造型观念是反映基层人民生活的所见所闻及发生的趣事,是对生活题材的“再现”观表达,包含吃喝玩乐各形式的内容,题材丰富朴实,塑造也生动活灵。题材包含人物、动物、植物、神话情节、器物玩具等等。

2、“泥咕咕”的艺术形式简洁明了,主要通过物象的“形”、“神”两方面再现。“形”源于生活最常见的事物外在形象;“神”是传神,是受众可以通过泥塑的形式感受手艺人的思想。手艺家通过自己的想象,把纹饰和色彩在客观的形体上进行刻画,脱离客体物象本身与绘画相结合。

3、“心理图像的再现”方式再现表达。《纲鉴易知录》中说:夏朝以黑色为徽号,旌旗徽号都绘有氏族的图腾形象,用黑底色相称[]。“泥咕咕”的称呼来自人对鸟类图腾的信仰感悟,在原始社会生活条件比较困苦,人类对生命的敬畏感非常强烈,而鸟的生殖繁衍力很强大。“……更何况在民俗生殖文化理念中“鸟”就是男娃的化身,男性的代名词”[]。原始人将鸟类视为生殖繁衍的象征和向往。通过心理暗示形式,经过感悟和对图形的解构再现的形式,把图腾和泥塑重新构建起来。这上面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具有一定的文化韵味,是人与自然、精神的统一,也是先人对后代的一种祝福。是精神的实体化再现。

四、个人手艺在艺术图式传播中的特色

“泥咕咕”的手艺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因个人手艺习惯不同,用料和选择的题材以及在对造型设色、用色,纹样选择、构图方式、以及比例的把控、形象的特点夸张或写实的不同,每位手艺家的风格不同。如:

1、以王蓝田为代表的蓝田泥作坊是偏向传统制作方式。造型、份量感比较醒目,配色大胆原色设色较多。他的儿子们却侧重于创新,注重传统文化和其他不同手艺的结合创新。制作的“泥咕咕”生动简洁,飞禽和动物透出一种传神的灵性,人物则形态丰富夸张。

2、张希和则是善于变形夸张拟人化,有趣味性,走“套装”形式。代表作以泥猴为主,对泥猴的形象刻画入木三分,多以素色为主。把猴子情绪化的状态表现的很形象。制作的猴子是一种形而上的艺术。把猴子符号化,引申为人的形象,反映人类的一些现象,以另外一种诙谐自嘲的方式呈现。

3.宋学海等手艺人善于表达自我想法,主要造型方向是现代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等。代表作《道口烧鸡制作工艺》泥塑,想法大胆,手艺精湛,对题材把握度高度精准,创作意识浓厚。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风格相结合,对泥塑品类进行扩展和研发,极大丰富了泥塑题材。

五、泥咕咕未来发展的可行性转变方式

1、旅游业体验形式带动现有模式状态

作为旅游纪念品泥咕咕的形式可以更加的多元,如在泥咕咕营销地或景点设置体验工作室,让游客在购买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体验制作。这样不仅做到传播泥咕咕也提高泥咕咕的销售方式,变得有趣味性。

2、進入幼、小、初、高等学校进行教学、传承与创新发展

泥咕咕不仅是中原地区的特德民间艺术代表,也是中国的世界的特色遗产,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传承。可设计成课程形式进行传播和传授技艺。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客观的去感受和欣赏自己国家的手艺,也是对手艺的保护。

3、运用先进的网络条件进行传播创新和互动

现如今网络发展是一个较为迅猛的,也是国民最常用的一种手段途径,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条件对泥咕咕进行再包装创新以及一些产品设计。利用社交公众号以及自媒体形式进行推送宣传。使“泥咕咕”的传播和使用率及使用方式发生变化,增加存在的价值作用。

六、结语

浚县泥塑之所以流传至今与其技艺传承密不可分。民俗的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整篇文章对中原民间美术泥咕咕的存在条件和形式以及为来发展的方向和建议进行分析研究叙述,并与现代结合用新的存在方式来体现民族民间美术的生命力。使民间美术可以继续传承,并以新的形式,鲜明的特点和吉祥的寓意来充实人民的]生活。让民族的瑰宝继续传承和增加新的血液。在新的时空文化中继续发光发亮。

参考文献

[1] 孟俊峰,浚县泥咕咕的俗信主题及其文化内涵[J].大观周刊,2011(37):129

[2] 倪宝诚,倪珉子.泥狗狗·泥咕咕[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10-11

[3] 倪宝诚.浚县泥咕咕与鸟信仰[J].河南社会科学,2009:01

[4]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3

作者简介

石园园(1991-),女(汉),安徽淮北人,学生,淮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美术学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泥塑创新
民间美术——泥塑
宋志浩作品赏析
泥塑作业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赣南采茶戏传统艺术的传承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