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2018-09-04刘鑫

世界家苑 2018年8期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刘鑫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城镇化建设的逐渐扩大,建筑行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和技术手段,是土木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措施之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1.1材料选择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容易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较多的施工问题,这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违反技术规范要求的问题。保证材料符合质量标准,是有效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

1.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情况会受到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浇筑工作之前,需要对各种施工设备进行全面有效的检查,减少因为设备故障而出现浇筑中断的情况,从而推进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全面有效的控制好浇筑工程的各个环节。

1.3振捣工作

振捣工作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开展振捣工作的过程中,保证浇筑工作的顺序性,将振捣棒的移动距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其能够和模板保持一定距离,减少振捣棒和模板出现结构破损问题。

2.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如果配合比之间存在着不够合理的问题,将会给后续的施工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会给工程项目造成较大危险。从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需求出发,对水泥进行选择,开展切实合理的配置工作,保证配合比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严格计算配合比,在实际搅拌材料之前,需要针对这些材料的各项配置情况进行有效分析,保证水泥比例符合相应的施工标准。混凝土配合比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需要由专人负责,并予以实时有效的监控,保证材料的搅拌时间和投放比例都能够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减少施工失误的情况出现。

2.2运输环节

运输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的运输工作中,需要充分借助于搅拌运输机的作用,这一环节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利于施工运输环节的施工质量。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全面规划和设计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路线,这些方面如果出现了偏差,将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甚至会出现混凝土到达施工地点无法卸载的情况。

2.3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浇筑时,大部分会从低处开始作用,接着沿长边防线完成一端至一段作用。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时,应当选择斜面分层模式来处理,确保每一层温度均是0.5m,同时利用大量混凝土泵从低端朝另一端平行施工。上层混凝土浇筑时,下层应当进入初凝状态。假如拖泵形成不同状态后,必须立即通过汽车泵完成施工,防止冷缝形成,全面提高浇筑质量。

通过振动棒搅拌混凝土时,应当做到上、下均匀操作,也就是迅速插入、匀速拔出,经过合理设计,明确插入区间,一般有两种插点方式,即并列式或交错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确保所有插点间距处于0.3m~0.4m间,下层混凝土呈初凝状态时,插入区间大约是0.05m~0.1m,按照相应顺序进行振捣,防止产生遗漏问题。所有振点振捣时间是30s(不间歇),待混凝土表面水分下沉变慢,且未产生气泡等迹象后,作业结束。

结合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必须完成物料运输合理调度。按照浇筑、振捣整体需求量,合理配比使用泵设备,借此实现均衡施工,同一时间完成三项作业。为提高混凝土振捣密实度,所有混凝土出料口需要设置四个振捣棒(一个属于备用)。第一阶段需要把它放于出料位置,从而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状态;第二阶段处理成坡脚状态,由混凝土下部进行相关作业;第三阶段放于斜面中间部位,可以使所有点达到技术指标要求。

混凝土利用总斜面实现分层下料以及分批振捣,明确分段定点,一个坡度,并采用薄层浇筑渐进方式来施工,只需一次便可实现整体作业,如此一来,将有效避免冷缝情况,维护最终工作质量,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投资与损失。

2.4施工后养护管理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后期必須做好对混凝土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对混凝土表面的热量散发程度、水分与热量的流失、表面的温差进行控制,从而有效防止发生裂缝。常见的工作方法是将湿润的草帘、麻袋覆盖在混凝土的表面,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避免因水分蒸发导致失水严重,使混凝土的结构疏松或者出现干缩、裂缝。此外,还要根据季节特点进行科学养护。炎热的夏季,如果草帘、麻袋的覆盖使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5℃以内,那么就不用进行洒水养护;反之,如果温度超过5℃,那么就要利用草帘、麻袋浇水,确保它们的湿润度能够使混凝土的温度下降到合理范围。寒冷的冬季,通过设置热源或者铺设草帘、麻袋,实现对混凝土温度的管控。

3.混凝土施工质量优化措施

3.1严把材料质量关

原材料质量合格是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现质量通病的先决条件。无论是预拌还是自拌,水泥、砂、石的规格和各项质量指标都要与验证后的施工配合比要求一致。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施工前,要将配合比送监理工程师审核并存档备查。混凝土入仓前,要对塌落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并按规定的频率制作同条件及标准养护试件。

3.2加强技术交底,规范施工操作流程

施工部门在混凝土施工前要编制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在泵管架设、电力保障、混凝土浇筑、振捣、收面、架体及钢筋、水电安装等其它专业的现场维护等各个环节制订完善的操作流程与安全生产的章程;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责任交底,使得所有参与人对各自应做的工作、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达不到目标时应承担的责任心中有数并照章办事。

3.3预防混凝土出现露筋、保护层不足、平整度差现象

在施工期间要关注以下两个问题:①在浇筑混凝土前,要让模板得到充分的湿润,钢筋保护层垫块、马凳分布均匀、放置稳固,尺寸满足保护层要求。②施工期间加强成品保护,预防钢筋出现移位、下凹或翘曲。要在钢筋板面上铺设通道,避免人为踩踏钢筋。

结语

全面推进混凝土施工环节的顺利开展,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质量,为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张鑫.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34):120-122.

[2]孙忠厚,孙国海.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0):60+62.

[3]张雨.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科技与创新,2017(05):73+77.

[4]刘峰君,蒋松.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1):114.

(作者单位: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混凝土公司)

猜你喜欢

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混凝土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