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门画派衰落的原因

2018-09-04岳媛媛

世界家苑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徵明沈周

摘 要:吴门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深远,主要代表人物是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后人把他们合称为吴门四家。但是在商业繁荣文化昌盛的背景下产生地吴门画派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所以我们要究其原因,以此为戒。

关键词: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

吴门画派,是明代景泰到嘉靖年间,苏州市区(含当时的长州洲县、吴县)出现的画家流派,为我国的最早画派之一。它是在以院画风格为主要特色的浙派之后出现的。这一画派画家大多是仕人,他们精通诗文和书法,博学多才,但又远离朝政的纷扰。所以他们的出现对元代绘画又有了新发展。

吴门绘画的兴起,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发展出来的,首先在客观上具备了良好的自然环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再加上画家主观的自我修养、才气和刻苦努力,最终孕育出一大批杰出的画家,形成了吴门画派昌盛的局面。后又有画派传人文嘉、文伯仁、陈淳等人,他们在山水或花鸟上各有建树。逐渐到了晚期开始出现了千篇一律、陈陈相因,画家们不思进取,导致吴门画派走向衰落。

一、外部原因

(一)政治和经济原因

宣德年之后朝廷对百姓和士人的压力减轻,开始兴利弊,举荐人才,经济逐渐复苏。时至16世纪末期,苏州已成为明王朝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如下两个数据尽可以说明:1600年前后的苏州人口已超过两百万;与此同时,苏州的赋税也达到全国总税收的百分之十。经济繁荣商业气息浓厚,紧跟着就会出现奢靡之风,当绘画作品变成商品之后,就会出现炒作,仿作等等不良现象。

一个画派的产生和衰落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和特殊事件的,有时候我们把问题都归罪与后来继承的人,其实也不完全正确,有可能他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这种弊病,只是他的优大于劣,这种弊病就被掩盖了,后人在继承的时候懒惰、全盘继承才一一暴露出来。吴门画派也是如此,从沈周开始,他们主要以卖画为生,相对之前的士人画有较强的功利性。但是沈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品性也高,虽受影响,但能把握尺度,依然秉承士人画的修养,但是到吴门末流的一些画家,完全背离了士人画的文学修养,彻底变成了以卖画为生的画匠。有的还甚至临摹做伪画,所以这是吴门画派衰败的重要原因。

二、内部原因

在商业化的冲击下,吴门画派中真正的仕人画家急聚衰减,而且后期的画家基本上都被文徵明影响,画面几乎都是按照文徵明那种狭长的山水模式反复运用,自己也不去创新。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很难从模式中走出来,只会一味地将矫揉造作的形式不断放大,画面毫无精神内涵。从对美术史的考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个绘画流派或者绘画运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两极化的现象。这种两极化,往往酝酿于此画派肇始之初的始创者的艺术主张与艺术作品当中,对于那些较有才华的先驱画家而言,他们有能力调和统御某些矛盾的艺术追求,并在这种矛盾的调和中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到了中晚期画家的手中,由于资质平平且因循守旧,这些矛盾便真正作为矛盾显露出来,并最终导致画派的分崩离析。依高居翰之说,吴派绘画的中心课题可以被概括为具体经验与普遍性之间的对立的关系,一种是画家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而创作的作品,另一方面是没有生活体验,依据自己的绘画经验想象出来的绘画。在吴门画派早期画家诸如刘珏、沈周的笔下并没有这么明显的对立,往往熔铸于一幅画面中,比如在沈周《崇山修竹》中,画面上部圆桶状平台高地与山脉走向的穿插是参照了黄公望的格式化结构,画面顶端的山头的处理运用了王蒙的手法,由画面题记可知前景的树木、竹林、茅屋,以及屋内的读书男子则是沈周对其好友现实生活的描绘。沈周这种既可以博采众长融各家风范为一体,又可以反映所处时代的生活面貌,显示了沈周协调统御矛盾的高超能力。然而文徵明之后,在细节的丰富性已经开始让位于前人。在陆治、沈硕、文嘉、文伯仁等吴门画派晚期画家的作品中,绝大部分都是对文徵明的模仿,并且更加夸张了文徵明的绘画形式,并将形式的缺点进一步放大,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的体验。作为吴门画派晚期的佼佼者文伯仁,向我们清楚地诠释了吴门画派绘画的衰败。他的绘画作品大多和文徵明那种狭长的构图,如《仙山楼阁》、《万壑松风》,初看画面很丰富令人目不暇接,章法严密。细细看来,其实是在堆叠细节。这种堆叠集聚细节的方法在吴门画派晚期相当普遍,但是却形成了与文征明作品相反的结果。

这就是16世纪晚期苏州画坛的图景:首先文徵明的画风笼罩了整个画坛之后,后背的画家在继承的时候只学皮毛,不思考,将矫揉造作的形式缺点不断放大。其次在1559年文徵明去世后,士人画传统不断衰败。一些职业画家被商业气息笼罩,逐渐俗化。最后被松江画派压去气势。

总结

吴门画派的产生在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出现是对元代绘画的重新发展,总结和吸收了浙派弱点,并且将士人画引上了发展的轨道。但是一些后辈画家一味宗学一师一派,眼光狭隘,只学老师的皮毛,这样一来只会将此派的弱点进一步放大,作品缺乏灵气和内蕴,在学习上懒惰,最终作茧自缚,走向衰落。

由此可以折射出,我们今天的学画方式,我们最初学习的基础也是临摹古人,学古人之法,但是我们学古人不是目的,师古人尤须师造化,师古人尤须师自我,才能融合古人,独自成家,所以有练安《论画》中所说“……言且不可闻,而况得而效乎!效古人迹者,是拘拘于尘垢糠粃而未得其实者也。”李流芳《论画》中也告诫学画者“余画无师承,又不喜临摹古人,……夫学古人者固非求其似之谓也。子久、仲圭学董、巨,元镇学荊关,彦敬学二米,然亦成其为子久、仲圭、彦敬而已,何必如今之临摹古人者哉!”松年之《颐和论画》“……至如临摹古人名迹,固可长我学识,即或逼肖乱真,不过画学纯粹,尚非画才也”等一些画论中都有提出如何的临摹古人的真正方式和作用。以此为鉴,万不可走入临摹之弊病。

参考文献

[1]朱琰.明代文人画的流变略论吴门画派的兴起与衰落[J].东南文化,2013.(4)

[2]李詩萱.吴中流韵 江南风华——院藏吴门绘画[J].文物天地2016(4).

[3]李良良.画意与诗情——浅谈吴门画派的诗画结合[J].书画世界,2018(5).

作者简介

岳媛媛(1994-),女,汉族,山东菏泽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文徵明沈周
出入少陵:沈周与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手法的离合关系
“笨小孩”文徵明
诗文书画四绝才子文徵明
大器晚成的文徵明
富春山居图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文徵明:清风傲骨写江山
吴门沈周
沈周的气度
文徵明: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