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2018-09-04刘金梅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置管静脉炎无菌

刘金梅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发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对相关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采用PIN置管的80例患者,归纳其置管后的并发症,归纳对应防治策略。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7例(8.75%),以穿刺點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堵塞以及穿刺点感染等为主。结论:PIN导管使用时间长短和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程度以及规范操作相关,置管前应对患者病情整体评估,娴熟扎实的掌握PIN置管技术以及各种置管后并发症的防护措施,置管期间选择最适静脉,明确穿刺及送管技巧,置管后全面保护,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显著延长PIN导管使用时间。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防护措施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当下一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血技术,20世纪90年达末期在我国临床治疗中有所应用y和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相比较,PICC具有操作过程简单、创伤性小、过程安全性高、血管定位精确以及便于长时间留置与保护等优势,同时因为导管由手臂静脉穿刺后直达心脏大静脉,一些具有刺激性药物可以快速被稀释,以减轻药物对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疼痛等症状发生率。尽管如此,PICC置管后依然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干扰患者病情缓解与康复进程[2]。本文对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预防与护理策略,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采用PICC置管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32~74(54.5±4.6)岁;疾病类型:胃癌31例、肠癌12例、肺癌22例、乳腺癌6例、食道癌9例。静脉类型:贵要静脉穿刺57例,正中静脉穿刺16例,头静脉穿刺7例;置管长度40~55cm,置留时间为5~185161±9)d。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美国巴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及规格为4F single-Lumen Picc型、4F/60cm的导管及透明贴膜,可来福正压接头。

1.2.2 方法

操作时认真落实PICC操作规程,度量穿刺点到右侧胸锁关节,再向下到第3肋间的长度,常规消毒后铺巾,进行穿刺。置入导管以后需压迫止血3~5min,最后行固定、加压包扎处理。

1.3 并发症情况

参与本次研究的20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生7例8.75%,其中穿刺点渗血2例、机械性静脉炎2例,导管脱出、导管堵塞与穿刺点感染各1例。

2 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2.1 穿刺点渗血

2.1.1 原因

其为PICC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穿刺后1~3d内。诱发因素可能是穿刺针直径较大、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造成多次穿刺,也可能是穿刺后患者活动过度频繁以及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等。

2.2.2 护理干预

穿刺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了解患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情况,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置管后给予2cm±2cm±3cm的纱布垫压迫止血10min~15min,外贴10cm±l2cm透明膜,置管后告知患者24h内限制置管侧上肢过度活动等康复训练。若发生出血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再度加压包扎,术侧肢体制动休养,并且观察出血情况并记录相关信息,本次研究中有7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渗血逐渐停止[3]。

2.2 机械性静脉炎

2.2.1 原因

穿刺后送管速度迅速,易使静脉瓣结构完好性受到威胁;置管时患者肢体活动幅度较大,也可引发;导管型号及穿刺部位不合适也会诱发该类并发症。

2.2.2 护理干预

严格管控送管速度,最好是匀速;穿刺时应科学选择静脉,贵要静脉通常是首选静脉,正中静脉与头静脉次之。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协助其明确PICC置管的意义,并鼓励他们尽早置管,避免后续放疗或化疗过程对静脉造成损伤后再置管,如果发生静脉炎症状可适度抬高患肢,局部采用硫酸镁湿敷,3次/d,30min/次,还可应用微波热疗患处,1次/d,30min/次,间歇期可给予我院自行调制的外敷药进行治疗。本组2例患者经由上述措施处理后5~7d痊愈。

2.3 导管脱出

2.3.1 原因

患者对PICC置管有关知识缺乏全满认识,置管后没有重视对其保护,在穿脱衣以及肢体活动过程中不经意间碰到导管,以致其脱出;也可能是由于护理人员在置管后固定不紧固导致的。

2.3.2 护理干预

穿刺操作前应对患者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协助他们对PICC置管前后的注意事项有整体性认识,掌握保护导管的基本方法,不要出现过度牵拉导管等动作;在结束穿刺置管术后护理人员准确合理行固定措施,以免导管脱出。

2.4 导管堵塞

2.4.1 原因

导致该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是多样的,常见的有患者的血液粘稠度高,血液流动速度较慢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规范,抽血、输血、封管、冲管方式不妥当;导管发生扭曲后,管中血块、药物颗粒性沉淀等现象没有及时发现与处理等[4]。

2.4.2 护理干预

置管前对患者血液粘稠度进行检查,适当给予改善血液粘稠度的药物;严格遵照相关操作规程,加强抽血与输血方式合理性,冲管液体量应充足,冲管后采用肝素钠盐水溶液合理封管;做好置管后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导管异常弯曲及堵塞等不良现象,对症处理。

2.5 穿刺点感染

2.5.1 原因

患者化疗后药物毒性作用导致骨髓功能抑制,此时血小板计数降低,产生凝血障碍;穿刺点选择肘正中静脉但是肢体活动过于频繁;穿刺點止血不够。

2.5.2 护理干预

首先,感染预防工作因在置管前进行,护理人员对局部进行完全消毒,消毒液通常采用碘伏消毒。护理人员可选用较粗、弹性好及充盈血管进行穿刺,穿刺前,应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多次冲洗无菌手套,继而使用肝素盐水浸泡导管,采用肝素盐水浸泡后的导管,能够大幅度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其次,在置管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认真落实无菌操作原则,穿刺时的动作轻柔,妥善固定,并对送管速度严格把关,在送管受阻时,可稍微拉回导管,做出适度调整后再继续,上述过程中理人员需提醒患者及时调整体位,促使上肢和躯千夹角为9000最后,置管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对其伤口行消毒处理,定时更换无菌贴膜,一般情况下,需24小时更换贴膜。

3 讨论

PICC置管术在临床输液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了输液安全性,但是其依然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置管后难免出现各种并发症,这和患者对置管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术前准备不充足、护士操作技术不规范、无菌操作不规则没有贯彻落实等因素相关[5~8]。故此,为提升PICC置管应用效果,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在置管前需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娴熟的掌握各种操作技术,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相关步骤,同时结合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整体评估后选择最适的导管型号。穿刺部位贵要静脉是首选,其次是肘正中静,最后在考虑再次头静脉以及其他静脉等。上述预防与护理策略的应用,有效降低或规避PICC置管后并发症,缓解患者的痛苦,提升其生活质量[9]。

总之,PICC导管使用时间长短和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程度以及规范操作相关,置管前应对患者病情整体评估,娴熟扎实的掌握PICC置管技术以及各种置管后并发症的防护措施,置管期间选择最适静脉,明确穿刺及送管技巧,置管后全面保护,以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显著延长PICC导管使用时间。

参考文献

[1]李云,吕小芳.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0):26.

[2]谈英,童春梅.PIN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6):26-27.

[3]梁宪玲,郝秀杰.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5):136-137.

[4]刘南芳.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18.

[5]郭雪梅.胃肠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1):2102-2103.

[6]姜海容.血液病化疗患者留置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1):102-103.

[7]曹字芳,拟怡冰,陶珺珺.双腔Power 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8):1655-1657.

[8]张淑华.分析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策略[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0):176-177.

[9]谢风霞.血液病患者留置PICC常见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6):5071-5071.

猜你喜欢

置管静脉炎无菌
在食品安全检验中护理学无菌操作的应用研究
浅析无菌管道施工要点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9S管理法在手术室无菌间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