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及时代意义

2018-09-02张峥荆世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习近平意义

张峥 荆世杰

内容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观是新时代针对中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时代应答,他从文明兴衰、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安全四个方面阐述了其生态文明思想。这不仅是我党治国理政重大理论创新,而且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习近平 生态文明 内容 意义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一方面人类在享受巨大物质文明成就的同时,另一方面物质成就的发展也带来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则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推向边缘地带。因此,生态问题已在本世纪逐渐上升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十分注重对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将生态文明建设看做是关系民生福祉、关乎国家未来的长远大计,而且将其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时代新环境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九大之后,生态文明更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而且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加了“美丽”这一目标维度,使“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对接,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追求也更趋完美。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要内容

(一)“生态兴衰论”的生态文明观

人类的文明历史如同一部生态兴衰史,从某一程度上讲,生态兴衰直接决定人類社会文明的变迁更替。2013年习近平提出“生态兴衰论”,强调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深入解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必要前提,是形成丰富多彩的文明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影响国家文明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像自古兴旺发达的地区都建立在生态良好,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地区,正验证了“生态兴则文明兴”。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也直接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着文明兴衰趋势走向。如楼兰人对自然只求索取不讲投入,只求利用不讲建设的理念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过度砍伐树木,开垦绿洲致使良田尽毁,土地沙漠化,最终国破家亡,此所谓“生态衰则文明衰”。所以生态兴衰与文明变迁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然”。[1]习近平正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这一高度出发,对历史文明进化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对生态环境所承载的历史价值进行战略定位分析,体现出他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规律的理性把握,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深刻认识,揭示了生态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兴衰之间的重要联系,对当前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生态经济观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30%。然而在工业发展初期,一方面由于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落后,我国采取粗犷式、跨越式经济发展战略多是以消耗自然资源来换取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地方政府一直把GDP看作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在当时,利用青山换取金山已成为一种常态。对自然无情毫不怜惜的疯狂榨取,提前透支了子孙后代的生存资源。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落后的发展理念,致使环境严重破坏。但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变,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是一条不归路,不能再饮鸽止渴、竭泽而渔。生态问题不仅限制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持久性,而且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关乎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习近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2]阐明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指出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3]并要求将可持续生态发展理念用于社会生产实践,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

民生问题始终是我党的工作之重。随着居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成为反应民生的照妖镜,阻碍着我国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习近平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党奋斗的目标,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必需坚持民生福祉和生态文明两手抓。[4]习总书记强调,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必然要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生态环境一方面和社会稳定发展有关,另一方面和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密不可分。习近平对生态民生观地准确概述,阐述了生态与民生的辩证关系,表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建设好生态文明的决心和信心。自然生态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一花一草,一林一湖都是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礼物。所以我们要切实保障和提高公民享有清洁的生活环境及良好生态环境的权益,发挥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强化生态民生理念。习近平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使命,努力治理环境污染,解决突出的民生环境问题,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迈上新的台阶。总之,只有生态搞好了,民生大计才能真正搞好,空气清洁、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才能让人民享受更多绿色福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让人民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实现以“生态红线”为底线的生态安全观

在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日趋加剧的新形势下,生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还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把生态问题提升到政治层面,提出:“要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无论谁踩了红线都该受到惩戒;都该受到惩戒”,[5]他还明确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指出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提出建立和完善生态系统和划定生态红线,为维护生态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措施。还强调为了更加可靠地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必须建立最严密的法治、最健全的机制。[6]

针对我国现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习近平指出第一要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综合效益等多方面深入研究,从制度上完善国家生态安全法律法规,强化生态安全的法治保障作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第二要形成良好的问责和考核监督机制,坚决制止和惩处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从源头上真正贯彻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第三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健全国家生态安全评估预警机制,不断提高资金、物力、人力的使用效率,建立起改善民生、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协调联动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安全效益,充分保障我国生态安全。习近平生态安全观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是对国内国际安全形势变化情况的新趋势、新形势及新特点形成的正确认识,对全面认识生态安全、化解生态安全威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时代意义

(一)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自古代便有生态观念,从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到道家主张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再到佛家的“万物缘起”、“众生平等”等理念都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强调人与自要和谐相处、顺应自然发展,遵循万物变化的自身客观运动规律。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观点无疑为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渊源。2015年,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引用荀子“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7]的观点来说明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这便是典型的例证。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理念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创新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系统。

(二)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创新应用

马克思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出发将人与自然看作是统一的整体。一方面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自然是人类发展和实践的基础,是人类实践和活动的对象。所以,人与自然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决定了人类要与自然要和谐共生。习近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内涵。首先他以马克思自然生产力理论为前提下,清晰地阐释了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揭示了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其次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的方法论和唯物史观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思想,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最后在马克思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观点,阐明了人与山、水、林、田自然界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互利共生,休戚与共的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实践与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时代产物,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创新应运。

(三)是新时期我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进一步延伸

自建国以来,我国便高度注重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1956年发出“绿化祖国”、“全民植树”、“防止水患,兴修水利”的时代号召;再到环境保护写入基本国策;到“生态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生态理念的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等等,可见历届党中央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第五代领导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总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要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这是新时代党和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时代应答,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创新。

(四)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正威胁着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家园。随着全球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時代条件下,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生态问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置之事外。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拥有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总数,我国应该担负起大国责任,在处理生态问题上应该一马当先。正如著名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家菲利普·克莱顿曾说过:“中国在全球各国人民当中,在新文明建设方面产生了引领作用”。[8]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是立足于国内外发展形势,结合我国国情,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中国的解决方案和思路,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他强调要构筑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伙伴关系,提高参与国际合作能力,承担中国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兑现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向世界发出的庄严承诺,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三.总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理论。我们必需对其认真领会,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树立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它应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33.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30.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31.

[4]任理轩.坚持绿色发展[N].人民日报,2015-12-22.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37.

[6]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3.

[7]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N].人民日报,2015-12-1.

[8]菲利普.克莱顿、贾斯廷.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M].孟献丽、于桂凤、张丽霞译,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介绍:张峥,南京林业大学在读研究生;荆世杰,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习近平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