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咖啡贸易和咖啡馆的诞生

2018-09-01竹田勇阿部罗洁

书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摩卡海盗咖啡馆

☉[日]竹田勇 著 阿部罗洁 译

咖啡贸易和海盗商业

摩卡咖啡的登场

摩卡咖啡的名称,是对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部(现在的也门)摩卡港运出的咖啡所命名的咖啡品牌。摩卡港是早在15世纪末就成为咖啡贸易据点的港口小城。海盗们瞄准的下一个赚钱的对象就是咖啡。

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商船,从南非的好望角横渡印度洋奔赴东南亚海域的途中,为了船员的休养、疾病的治疗或是帆船的修理,不得不在马达加斯加岛和索科特拉岛逗留2~3个月。浮现在亚丁湾上的索科特拉岛(现归属也门),自从登记为世界自然遗产后,受到欧美观光游客的瞩目,但在当年,对于经营东印度公司的海盗们来说,这个岛屿是建立休养和治疗司令部的贼岛。海盗们以索科特拉岛为据点,在亚丁湾沿岸的亚丁港和摩卡港,目睹了繁荣的咖啡贸易。

当时,摩卡和亚丁作为印度洋贸易的中心地而日益繁荣,并成为与印度莫卧儿帝国的首都苏拉特以及波斯贸易的据点。在地中海东部建立贸易网络的中介威尼斯商人们,已经确立了从伊斯兰商人手中购买咖啡,接着转手销售到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流通渠道。而试图破坏该流通渠道的,正是英国海盗们经营的东印度公司。

威尼斯商人的活跃和暗中活动

在这里,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咖啡贸易整体的历史。咖啡贸易从16世纪末开始到19世纪,主要是意大利、英国、荷兰三国参与其中。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英国利凡特公司(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英国东印度公司(17世纪至19世纪)

•荷兰东印度公司(17世纪至18世纪)

19世纪英国人喝的咖啡,无疑是摩卡咖啡。通过威尼斯商人的流通渠道,利凡特公司采购销售。摩卡咖啡的产地是奥斯曼帝国支配下的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附近。通过海路或陆路,带到开罗(现埃及首都)或亚历山大港,再通过海路运往威尼斯。

掌控流通渠道的是和英国的文豪威廉·莎士比亚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威尼斯商人”。尽管奥斯曼帝国和欧洲诸国处于敌对状态,但和海上都市威尼斯一直保持着贸易关系,面向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地出口的咖啡,就是通过威尼斯港巧妙地运输出去。利凡特公司和威尼斯商人也保持着友好的交易关系,双方联手使摩卡咖啡得以出口到英国。

直到东印度公司直接从产地收购摩卡咖啡之前,威尼斯商人作为摩卡咖啡贸易的指挥塔,长期耸立于阳光倾注的地中海。

但是,到了17世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经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将帆船暂停于摩卡港口,成功地直接从土耳其商人手中采购摩卡咖啡,开拓了可以大量并且稳定地进口咖啡的渠道。因此,利凡特公司对咖啡的独占贸易崩溃,因为完全无法和东印度公司价格低廉的咖啡竞争,利凡特公司不得不从咖啡贸易中退出。

自从东印度公司从摩卡港直接进口大量咖啡以后,英国开始定期进口咖啡。随着咖啡的消费急剧扩大,掀起了咖啡热潮,咖啡馆也雨后春笋般地接连诞生。

咖啡贸易的主角

在英国的咖啡贸易中,被东印度和利凡特两家公司制定的独占机制所控制,通过他们的正规途径以外进口咖啡的话,都属于偷运。这两家公司都是大海盗们说服伊丽莎白女王获得了独占贸易特许状后成立的国策公司。

咖啡贸易的先锋是霍金斯家族和米德尔顿家族等大海盗家族。

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在1606年末至1607年初,决定参加和莫卧儿帝国的贸易,积极寻找在亚丁港建立商务馆以作为中转地的可能性。1607年,任命威廉·基林为商船队长,威廉·霍金斯为副商船队长,派遣第三次贸易船队前往东印度地区。

基林和霍金斯都是海盗的大人物,特别是霍金斯是海盗名门一族的公子。组成第三船队的帆船“巨龙”“赫克特”“肯森特”等,也都是海盗船。

威廉·霍金斯擅长土耳其语,可以和摩卡、亚丁的土耳其人直接进行交流,以此为契机,东印度公司找到了在阿拉伯半岛的踏脚板。操着一口流利的土耳其语的霍金斯.,1608年拜访了摩卡和亚丁支配下的萨那(现也门首都)的伊斯兰教教主,成功地为其获得贸易许可做下铺垫。

如上所述,东印度公司巧妙地运用了“海盗的武力”和“外交官的交涉能力”,采用了软中带硬、软硬皆施的方法,成功地发展了东印度贸易。

东印度公司在1619年,派遣了霍金斯的亲信——被期待成为下一代海盗头领的威廉·芬奇,作为谈判代表再度前往摩卡,并成功获得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船队自由进入摩卡港的许可。从此以后,东印度公司得以开始大量地采购咖啡。作为清醒兴奋和镇痛的医药品,以地中海东部的伊斯兰教圈为中心,咖啡的消费已经扩大到莫卧儿帝国、欧洲大陆甚至英国本土。东印度公司意识到这一点,更加重视咖啡贸易。因为稀少而价格昂贵的咖啡,对于开发新市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东印度公司的人也逐渐信心倍增。东印度公司选择咖啡的一大供给地——摩卡作为贸易据点,后来顺利掌握了咖啡贸易的主导权。

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开设了从印度洋西南部到阿拉伯海,纵贯南北的贸易路线,连接阿拉伯半岛摩卡——印度西北部苏特拉——锡兰岛科伦坡的航路,一口气扩大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网络。

清醒和镇痛的饮料

为何是咖啡贸易

对于富裕阶层来说,香料作为疾病和外伤的特效药、万能药,不仅是不可或缺的医药品,也是具有稀有价值的世界商品,海盗们也为了获得香料,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但是,从16~18世纪,咖啡还并没有成为这样的商品。也就是说,从东印度公司的商业角度上来说,咖啡还没有成为和香料一样可以带来巨大利益的商品。

但是,无可非议,咖啡事实上已经成为获得一定声望的商品。它被宣传为可以振奋精神、解除压力、缓解痛苦并具有镇痛效果的饮料。伊斯兰教徒支配下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形成了一边喝咖啡一边交谈的习惯,甚至有传闻记载像咖啡馆这样的集会场所也已诞生。

和作为医药品已经享有公认好评的香料不同,咖啡虽然纯利润要更小,但是只要改变销售手法,极有可能摇身变为能赚大钱的商品,因此东印度公司积极开展起咖啡贸易来。

清醒剂和药用饮料

咖啡的原产地据说是非洲东北部,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带的卡法(kaffa,咖啡的发音来源),而咖啡苗和咖啡树被带到了隔着红海相望的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摩卡港口。支配了阿拉伯半岛的奥斯曼帝国,开始在摩卡周边和萨那的山丘地带种植咖啡,而在摩卡周边产出的咖啡又被带到地中海沿岸,其消费地域也逐渐向欧洲大陆扩大。摩卡咖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品种。

咖啡名字的起源,除了地名的说法以外,使食欲减退的“红酒”也是有力的候选。在现代,红酒作为刺激食欲的餐前酒,已牢牢扎根于饮食文化,但在最初饮用“红酒”是为了完全相反的目的。咖啡的阿拉伯语qahwa,本来是“红酒”的别称,意思是去除人的欲望,和“红酒”使食欲减退之意相关。因为咖啡有去除睡意的效果,所以据说被命名为阿拉伯语的“红酒”。在15世纪初,咖啡被作为“也门的苏菲教团辅助夜间修行的饮料”,16世纪初,“在开罗的艾资哈尔大学被饮用”,在16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伊斯坦布尔。

苏菲教团出于“使用神秘的方法来到达神的领域”的想法,“不仅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至高幸福,而且通过自我催眠进入恍惚状态,为了引起宗教上的恍惚体验,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在这些宗教活动中,咖啡得到利用。一提起神秘主义的苏菲教团,大家可能会想象为信者们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喝着神秘的饮料咖啡,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托尔夫·哈托克斯所著的《咖啡和咖啡馆》一书中写道,多半的信者们不是一天到晚都从事宗教活动,“白天在俗界做工匠或商人,为了夜间修行时振奋精神让睡意远去”而饮用的咖啡,被当作“帮助向神献身的工具”。也正因为教团的成员生活在凡俗世界,咖啡也得以广泛传播。而苏菲教团的商人们在组织巡礼商队时,携带了大量的咖啡,将其带到开罗和叙利亚。而咖啡在16世纪中期传到伊斯坦布尔后,开启了饮食文化史的新篇章。

作为清醒和镇痛的饮料,咖啡的重要性逐步得到认识以后,咖啡从阿拉伯半岛出口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并经过威尼斯传播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地。因此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进口的最早的咖啡是也门产的摩卡咖啡。

在当代,咖啡作为滋润人们生活、享受生活乐趣的嗜好品,被全世界所接受,但在当时咖啡并不是嗜好品,而是宗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药用饮料。

作为清醒剂和医药品被人们接受的过程中,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谈生意的商业习惯也油然而生。17世纪在英国,作为商业据点的咖啡馆陆续诞生。

将图11中斜拱在基坑不同开挖深度加载围护桩桩身不同深度处的水平位移减去对应深度处基坑单独开挖最终产生的围护桩桩身水平位移,得到不同开挖深度斜拱加载引起的围护桩桩身水平位移增量。图13是基坑开挖至不同深度斜拱加载引起的围护桩桩身水平位移增量分布图。

咖啡馆的出现

奥斯曼王朝苏丹苏莱曼执政期间的1554年,在首都伊斯坦布尔,世界上第一家咖啡馆诞生了。在当时,咖啡对于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们来说是具有稀有价值的饮料,为了获得一杯咖啡,众多的伊斯兰教徒聚集在一起。16世纪初期,在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和麦地那,还有大都市开罗,伊斯兰教徒们为做礼拜前往清真寺,已经开始饮用咖啡,所以说在伊斯坦布尔世界上第一家咖啡馆诞生的很久以前,大约是从15世纪的中叶开始,饮用咖啡的习惯已经扩大到了中东地区。有关咖啡的起源,想用历史资料来证明很难,大多都不超过猜测的领域。以下记载的是有关咖啡馆的年表:

15世纪初今天也门的苏菲教团,为了夜间修行消除倦意饮用咖啡;

1454年在亚丁(现也门)饮用咖啡得到广泛允许,从而普及起来;

1511年在开罗(埃及)的艾资哈尔大学饮用咖啡(咖啡馆的前身);

1530年在大马士革(叙利亚)有饮用咖啡记载;

1532年在阿勒颇(叙利亚)有饮用咖啡记载;

1554年在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咖啡馆诞生;

1650年牛津,“雅各咖啡馆”(英国);

1652年伦敦,“咖啡帐篷(玫瑰红咖啡馆)”(英国);

1666年阿姆斯特丹(荷兰);1671年马赛(法国);

1679—1687年汉堡(德国);

1683年维也纳(奥地利);

1686年布拉格(捷克)、纽伦堡(德国);

1689年巴黎,“咖啡LeProcope”(法国);

1694年纽约(美国)、莱比锡(德国)。

英国版咖啡馆的诞生

牛津坐落在伦敦稍靠西北的内陆大学城。谁能想到这所大学会和海盗扯上关系,但在英国最早开始喝咖啡的地方,就是牛津大学的名门贝利奥尔学院。据说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卢德从克里特岛带来的学者,将咖啡带到了牛津。

卢德任牛津大学校长时期,咖啡从地中海传播过来。也就是说咖啡文化的产生,是学术交流的副产品。考虑到当时的海运状况,估计是卢德大主教利用和海盗融为一体的“冒险商人”的贸易船,将学者和咖啡一起带到了牛津大学。

咖啡时代正式到访英国是在17世纪后半期,东印度公司成立已经过了半个世纪。咖啡人气开始上升是在17世纪末,而咖啡馆文化的黄金期则要等到18世纪了。到了这个时代,咖啡已经成为东印度公司的热门商品,伦敦市内的咖啡馆也是一片繁荣景象。1650-1750年的一百年间,伦敦市内放眼即是咖啡馆,最盛期时有超过三千家以上的咖啡馆挤满了大街小巷。笔者还看到有文献记载在18世纪前期,伦敦再加上周边地区的话,共有八千多家的咖啡店。伦敦作为“咖啡之都”,不仅是在欧洲大陆,就连在奥斯曼帝国也是盛名卓著。

伦敦最初的咖啡馆在1650年诞生于牛津的大学城,伦敦市内第一家则是在两年后的1652年开业。黎巴嫩出身的犹太人雅克布在牛津开的咖啡馆,瞬间就成为学生们的热门场所,大学城里的咖啡文化百花绽放。被称为清教徒革命(1642—1649年)的国王派和议会派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发展为内战。为结束这场战争,议会派在1649年处决了国王查理一世。领导议会派的奥利弗·克伦威尔(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成为清教徒),成立了取代王朝政治的共和国(联邦政府,1649—1660年)。共和国刚成立后不久,在牛津大学城里的第一家咖啡馆诞生了。

1655年前后,在牛津万灵学院附近,咖啡文化急速渗透。当时的咖啡热不仅仅是在牛津内部,伦敦的城市居民也被卷入其中。

这样的咖啡人气,也有过一段的停滞时期。从王朝复辟(1660年)到光荣革命(1688年)之间的政治动乱期间,包括1665年的鼠疫流行,还有第二年伦敦市内的大火灾,咖啡馆迎来了困难时代。随着政治安定、战胜病魔、火灾后的复兴,咖啡馆也得以复苏。

在英国咖啡馆时代的到来,意味着1650年后咖啡能够得到稳定的进口。我需要再次明确一下,在此之前,咖啡的进口极不稳定,导致价格居高不下,是贵族和富裕阶层等有限的英国人才能花大价钱到手的珍贵物品。

猜你喜欢

摩卡海盗咖啡馆
摩卡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海盗
差咖啡馆
也门:没有摩卡的摩卡港
开在黑白漫画中的咖啡馆
哈利与摩卡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水上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