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剧本创作对赣剧表演艺术的促进与提高

2018-08-31周传勇

艺术评鉴 2018年10期
关键词:剧本创作

周传勇

摘要:剧本是演出的灵魂,是演员进行二次创作的基础。剧本创作是一个系统的多元化的创作过程,尤其是戏曲剧本的创作更是受到了表演形式、曲调创作、叙事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增加了创作难度,但好的剧本对演员个人素养和表演艺术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赣剧剧本在创作中,就应立足于赣剧艺术特点,从赣剧表演特点入手,为表演艺术素养提升和赣剧未来发展而创作。

关键词:剧本创作 赣剧表演 技巧研究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160-02

一个剧种的发展,离不开演员和剧本。而剧本又是一个剧目的根,剧本水平不高,再好的表演也难演出剧目的精髓;而剧本的水平高,不仅能带动整个剧目表演水平升华,还能带动剧目整体艺术水准提升,甚至能使演员的个人表演艺术水平有所提升,并培养一批优秀演员,这是剧本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那么,戏曲剧本的创作又与文学剧本有所不同,它以戏曲演出为根基进行文学艺术创作,而赣剧剧本则以赣剧剧种为基础,结合剧种特色进行艺术创作。

一、赣剧剧本创作特点

劇本是一部剧的思想,是剧中空间穿梭的根本,是矛盾冲突的关键,也是人性语言的灵魂。剧本创作注重选材主题、情节设置、语言风格和创造角色冲突四个层面,才能使剧本有血有肉,塑造一个鲜活的世界。而戏曲剧本的创作又较一般文学剧本创作的难度增加很多,特别是赣剧创作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

首先,从取材与主题来看要符合赣剧特色。从取材来看,赣剧作为古老的剧种,在传承与发展中需要进行一定的取舍,特别是选材与主题设定方面,既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意,又不能脱离赣剧的传统特色。目前赣剧剧目主要分为分弋阳、青阳、乱弹三派,其中又以传统剧目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剧目,多为传统剧目改编剧,且多是因为在战乱和文革期间原剧本遗失或是残缺的问题。

其次,从叙事方式来讲要符合赣剧的叙事结构。赣剧作为戏曲种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赣剧剧本创作需要符合戏曲的叙事结构,即以楔子和折子作为剧情转场、场景切换,通常按照“起、承、转、合”的顺序设置情节,这与文学剧本有很大区别。这一点也使赣剧剧本创作形成了一定的难度。

再次,从语言风格来讲要符合赣语特点,尤其是赣语戏曲语言的特点。赣剧主要由文南词演变而来,采用了江西地区赣语为主要语言,在剧本创作中应符合赣语风格,抓住襄阳腔、弋阳腔、高腔、弹腔等唱法的艺术特点进行剧本唱白等曲目唱词的创作,使剧本能够突出赣剧的特色。

最后,从人物塑造来看也要符合赣剧的艺术特点。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人物造型特点,从服务到语言再到动作,都有特色之处。虽然赣剧受京剧、川剧、秦腔等剧种的影响较大,且各剧种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但赣剧还具有自己的特点。最为显著的区别是赣剧讲究“一唱众和”,即以打击乐、丝竹弦管等乐器作为主要配乐伴奏,种类丰富,且声调高亢、唱腔可塑性大,兼具南方雅韵和北方激昂之气。这是其人物形象的鲜明特色。

二、赣剧剧本促进表演艺术提升

好的剧本可以激发演员的创作欲望,推动表演艺术升华。剧本与表演的关系如同水与鱼的关系,剧本情节设置到位,符合本行业艺术创作规律,可使表演更加顺畅,并有效刺激演员的创作热情;反之,则使表演形成照本宣科的形式主义,表演成了走过场,其表演效果可想而知。那么赣剧剧本创作如何促进表演艺术水平的提升呢?

首先,赣剧剧本创作要符合赣剧的艺术特色。综上所述,赣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唱法上结合弋阳腔和江西民间小调,并以赣语作为唯一语言,这样就要求剧本创作时不仅要从语言方面符合赣语方言特点,更要从弋阳腔和赣语民间小调的曲风入手,才能使唱白、念白等语言方面更符合演员的表演需求,甚至为其表演需要提供语言辅助,使其能够融入人物之中。

另一方面,剧本创作要符合曲牌结构要求,这是与文学剧本创作截然不同之处。赣剧主要使用高腔曲牌结构,即融合了南北曲牌的格律。格律与语言声韵有关,而语言的声韵又与语言本身的声调有关,可以说不同地区人们的方言声调不同,其曲牌也各不相同。高腔曲牌的变化较多,表现力强。一方面要根据剧情需要,对曲牌进行适当的变化,如《张三借靴》中即使用了大汉腔与高腔结合;另一方面要保障重复使用正体主曲,所有变体曲牌不能喧宾夺主,抢了正体主曲的位置;最后在人物塑造时,根据人物心情和剧情需要,可以适当进行变板处理,以突出人物的情感变化,如《僧尼会》使用了新水令等。剧本在创作中适当运用赣剧的艺术特色与技巧,将有助于演员在表演中的情感释放与艺术创作爆发。

其次,剧本创作要博采众长,吸纳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在保持赣剧传统风格和曲牌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创新,以丰富演员的创作思路、激发演员的创作灵感。赣剧的发展本身就是博采众长为基础,主要吸收了北方的京剧、秦腔和南方的川剧、湘剧以及江西民间小调,并在此基础上多次进行剧本的改良与二次创作,可以说本身既具有宏观格局,又不乏地方特色,其艺术特点如“一唱众和”“高腔”等在戏曲界也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些特色增加了赣剧的辨识度,也使其保持了独特的发展风格,使赣剧表演艺术也独具特色,从而能够长期发展下去。

三、剧本创作与赣剧未来发展展望

表演艺术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进步、演员自身艺术素养的积累,其表演水平也会不断提升,而演员表演水平的提升又会对赣剧表演艺术形成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赣剧未来表演艺术的发展还要回归演员自身艺术水平提升上,回归剧本创作与演员艺术水平的相互关系上。

首先,传统剧目改编,用新意刺激演员的创作欲望,以达到表演艺术水平提升的效果。赣剧中多为传统剧目,建国后我国组织大量的赣剧剧本创作人才进行了传统剧目的改编工作,但由于文革的特殊历史原因,这些剧目的剧本还是遭到了破坏。21世纪初,赣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国家再次组织专业剧作家进行传统剧目的改编与抢救工作,使大量剧目得到了传承。而在改编过程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适当的创新与修补,使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找到了新意,刺激了表演艺术的提升。

其次,激励原创新剧本,主动与时俱进,融入时代发展中,以讴歌时代特色为出发点,将传统剧种与新时代相融合,以延长赣剧的生命力。赣剧的观众毕竟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对于身边生活更容易理解,也更能产生情感共鸣。加之时代发展对于剧种能够长期生存也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因此,需要激励创作者结合当前时代特色,进行原创剧本创作。值得注意的是,剧目创新不是完全摒弃传统,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剧目的创新,运用赣剧的传统唱腔、传统曲牌讴歌新时期的时代特色,也就是老瓶装新酒。这样剧本创作既保留继承了赣剧的传统文化,又有效延长了赣剧的生命力。在激发演员创作方面,刺激了演员的创作热情,同时也提升了表演艺术水平。

在文化艺术空前发展的今天,剧本创作并不少见,但戏曲剧本创作者却少之又少,除了戏曲的群众基础因素影响外,剧本创作本身的难度是不容小觑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赣剧剧本创作已经迈入新时期,创作者的创作意识与创作思维也在与日俱增,但在文化底蕴、经典传承与时代创新的结合方面还有待摸索积累,以突出赣剧表演特色、培养赣剧名角为出发点,以赣剧未来发展为己任,创作出优秀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赣剧剧本,以促进并提高赣剧表演艺术。

参考文献:

[1]陈俐,蒋良善.赣剧表演中的“绝活”失传原因浅析[J].影剧新作,2015,(03):104-107.

[2]杨玲.论赣剧演出形式与乐平古戏台[J].装饰,2013,(08):92-93.

[3]胡江河.赣剧老生表演的传承与发展[J].大东方,2016,(03):92.

猜你喜欢

剧本创作
动画短片剧本的创作思路和方法
动画脚本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
魔幻电影剧本创作与教学探索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解读豫剧今后发展问题
论剧本人物的审美结构与审美特征
电影剧本创作指导的探索与思考
湘剧《谭嗣同》创作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