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狂欢现象探析

2018-08-30杜紫薇

新媒体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鹿晗

杜紫薇

摘 要 互联网正以改变时空的方式更新着人际交往模式,逐渐延伸出了一个庞大的网民表意场所。在众声喧哗中,总有一股强大的群体性意见脱颖而出,代表大多数人的想法。粉丝群体的聚集,则是最有代表性的群体性意见的热烈表达,无疑是一场没有地域限制的狂欢现场。文章以鹿晗公布恋情轰动微博为由头,厘清鹿晗的粉丝群体中核心粉丝群体与边缘粉丝群体的内部关系与区别,解读网络狂欢现象。

关键词 网络狂欢;鹿晗;粉丝现象;群体极化;网络乌托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2-0111-02

1 网络群体传播的形成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天生是社会动物”[1]。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就带着社会关系而来,通过林林总总的社会关系来识别自己,借此来实现自己的社会存在感。

如今,互联网正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建构着公共领域,更新着人际交往模式;超真实的虚拟网络环境让网民产生了强烈的自由表达的欲望,持有相同态度的人,默契地维护自己的既定立场。群体性意见由此应运而生,这也为网络狂欢提供了机会。

网络群体中似乎存在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群体中营造出特殊的社会情境,把群体成员绑定在一起,并且使得每一位成员主动或被动地认同群体共识、维护群体秩序,不断施加压力、形成社会规模,击破其他的认同感不太强烈的群体,在网络的舞台上掌握话语权。

2 网络狂欢:群体的众声喧哗

2017年10月8日,鹿晗通过微博宣告与关晓彤的恋情,当天引起了鹿晗数百万粉丝的震荡,甚至导致了微博服务器的短暂瘫痪。社交媒体成为了群体众声喧哗的场所和情感宣泄的自留地,这更是一个狂欢的时机。

1)大数据领跑者鹿晗。2017年,鹿晗交出了一份十分漂亮的成绩单:五四优秀青年、中国名人商业价值排行榜“90后”首位、数字资产榜年度最具价值男艺人、微博最具影响力超级话题,“XXVII”数字专辑总销量突破1 000万,毫无疑问,他成为了大数据时代下的领跑者。

2)鹿晗单条微博突破1亿条评论。鹿晗曾经在2012年发布的一条关于转自曼彻斯特联队球迷俱乐部的微博,截至2015年8月5日共获得13 163 859条评论,创造了“微博上最多评论的博文”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截至同年9月2日共获得100 252 605条评论,刷新了该项吉尼斯世界纪录[2]。纪录达成前,新浪微博最多只能显示9 999万条评论。在鹿晗粉丝的反复呼吁下,微博专门为此修改了系统后台。

3)“鹿晗吧”粉丝网络的建构。“鹿晗吧”创建于2006年,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关注人数达351万多人,帖子总数共4 474万多篇。“鹿饭”在贴吧追踪鹿晗的最新资讯,分享自己追星的心路历程,关于鹿晗的文本生产在贴吧中蔓延开来。

在“鹿晗吧”内文本格式整齐划一,给所有粉丝沉浸式的用户体验,营造一个完全和谐的舆论环境,并且在交流和互动中建立起新的人际交往的

版图。

粉丝群体在虚拟的社区中开辟了属于自己的话语空间,在偶像的力量下不断集结,构建身份认同。打造演艺作品、博得媒体关注、制造话题营销,本是传统的造星流程,但鹿晗的粉丝直接担当起偶像经营推广者的角色,在社交媒体中精准地实现粉丝聚拢,制造正向的艺人相关话题,反向引爆媒体和公众进行关注。

3 网络乌托邦,兩种狂欢

众所周知,粉丝群体中包含着核心粉丝群体和边缘粉丝群体。其中,核心粉丝群体如上所见,对艺人具有较高的崇拜感,在群体中承受的压力较大,个体意见容易浸没和消失在群体意见中。而边缘粉丝群体对于艺人的喜爱程度和忠诚程度不高,该群体的核心凝聚力较低,对于艺人的态度较为摇摆不定,所承受的压力也自然比较小,更容易在网络上掀起狂欢。

1)边缘粉丝群体的失智。人们似乎容易迷失在人群的簇拥当中,当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相同或类似的人,当我们在人群中变成了一些失去特性的符号,我们会变得暴躁、疯狂,仿佛所有的责任、后果都在被无限地缩小,甚至是消失。

在匿名性极强的网络世界中,大量的粉丝的抱团,以狂欢的形式颠覆着主流的文化、思想,迫不及待地让亚文化振聋发聩,用激烈的言辞证明其存在。狂欢的热浪过后,并不是表面上的平静,内在的暗潮仍然汹涌澎湃,蓄力等着下一次狂欢的开始。

网络狂欢看似是网络人群大量集结的结果,究其实质危机四伏。网络聚集中的群体,是分化过后的结果,他们表现出了群内同质性和群际间的异质性。群体成员保持高度一致,意味着会远离其他人群,在网络舆论中选择性接触自己与自己契合的观点。长此以往,形成一个看上去是一片和谐的“极乐乌托邦”世界,实际上是恶意拒斥任何反对之声的“信息茧房”[3],对于群体内部的成员和自己本身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容易形成极端的思想和不理智的行为。

在鹿晗的粉丝群体中,越是处于崇拜情感边缘的粉丝,即边缘粉丝群体,越是容易对艺人的情感生活产生非议谩骂。也就是说,大多数粉丝实质上仍然是一种处于自我与艺人、旁观与喜爱交叉的双向态度上,并没有崇拜的如痴如醉,而这一类群体则是热点事件爆发后最为激动、容易冲锋陷阵的人群。他们在鹿晗恋情曝光的时候,表达不接受的态度,并且急于抱团,产生不愉快的发言,这无疑是一种群体的自嗨和狂欢。并且,这类人占据大多数,他们自诩为看客,对娱乐具有强烈的兴趣,在艺人的情感新闻中表态度、带节奏、拉队友,在网络中掀起一阵阵的浪潮。

2)核心粉丝群体的自律。鹿晗的铁杆粉丝,即核心的粉丝群体,似乎属于另一个圈层中的网络群体,他们则是抱着谨慎的态度,小心地为自己的偶像辩白。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个粉丝群体中有林林总总的规则,他们迫于群体相处准则的压力,在群体中隐藏自己,成为了群体共识的影子。

网络群体消费信息的结果是,对新闻所引发的事件,不总是个体的独立意见的表达,群体的内部关系与压力,对于意见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但会影响到个体会发表的意见,也会影响到群体内部主流意见的走向。

在新时期下,核心的粉丝群体不断地从“被标签化”到“去标签化”,从被贴上“疯狂”“脑残”的刻板成见到“理智”“谦逊”的主流报道形象。粉丝社群在刻板印象的转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跨越时空限制的互联网空间为粉丝的聚集提供了便利。“粉丝帝国”[4]一举成为了所有核心粉丝群体的坚强后盾,他们被保护着,也竭尽全力维护着群体的秩序和安全。因此,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处处都能看见群体共识的影子。

这可以理解为群体给予的压力所造就的行为。在鹿晗的粉丝群中不断传出:“粉丝行为偶像买单”等较为理性、自律的口号。整个粉丝后援团体营造了一个克制的社会情境,给予的每个群体成员压力,并且这些群体成员乐于承接压力、主动维护秩序,而鹿晗的粉丝们不断地“隐忍”“克制”自己不去与负面消息的散布者进行直接的言语战争。

综上所述,边缘粉丝群体在事件爆发时,只关注事件的细枝末节,情绪迅速升温发酵,在微博上,鹿晗公布恋情的消息容易掀起轩然大波。而在“鹿晗吧”,由于是核心粉丝群体的自留地,聚集的都是对鹿晗十分忠诚爱护和具有深厚感情的人,基于群体中“别因粉丝行为、而让偶像买单”的共识意见和趋同心理,他们表现得较为理智,以送上祝福为主要情感表达。

4 结束语

在开放的社交平台上,多元价值观鱼龙混杂,共同创造了一个复杂的舆论环境。网络狂欢现象是群体成员间感染与暗示的结果,原有的心理倾向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放大和加強。网络社会基于资源共享的目的自觉建立起来的。作为互联网上的一员,在面临热点社会事件的时候,网民应该提高媒介素养,理性看待事件;网站应该考虑社会利益,防止恶意抢占社会公共资源的现象;政府加强舆论引导,净化网络环境,还大家一片清净、安全之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吉尼斯世界纪录官网.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由鹿晗所创造的中文社交媒体纪录[EB/OL].(2014-08-19)[2017-06-01].http://www.guinnessworldrecords.cn/news/2014/8/luhan-59714/.

[3]桑斯坦.信息乌托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何瑫.每个帝国都有它的秘密——鹿晗的粉丝帝国[EB/OL].(2015-12-21)[2018-05-31].http://mt.sohu.com/20151221/n432105145.shtml.

猜你喜欢

鹿晗
演员鹿晗归来
“超能小鹿”
我和鹿晗合个影
不要给野草浇水
鹿晗:奔跑在中韩舞台上的小鹿
“钉”义自己
快问鹿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