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2018-08-30李志平

城市勘测 2018年4期
关键词:建库界址图层

李志平

(长春市测绘院,吉林 长春 130021)

1 引 言

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工作中为确定土地权属、明晰产权的实质性调查,可全面掌握地区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情况。地籍调查成果资料是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解决土地产权纠纷的重要凭据,还可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及有关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土地供需、规范土地市场等提供信息保障。

结合地籍内业工作实际,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入库的目标是实现地籍调查内业成果资料建库及入库批处理,具体包括:

(1)自动建立数据库,并自动生成相应的图层及关联表功能。

(2)实现村落dwg数据分层导入到地籍数据库中。

(3)自动生成宗地代码,通过宗地代码关联,把已有表格的属性信息导入到数据库中。

(4)自动获取宗地四至、界址点、界址线、地类界线、行政界线。

(5)实现成果数据的报表导出。

2 建库业务流程

地籍调查成果数据预处理及建库须按照规范的特定流程执行,首先获取经过质检的地籍调查及户籍权源资料,然后经过建库、建相关表,基本数据导入,关联信息生成入库,宗地信息提取入库,界址点线提取入库,入库检查及成果输出等一系列入库处理过程,完整建库处理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地籍成果数据预处理与建库流程

3 数据库设计

根据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目标及要求,该成果库包含空间数据图层、属性数据,及图层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建立的空间表19个,属性表17个,各表的名称、类别及说明如表1所示。

每个空间图层对应一个属性表,图层间既有空间关联关系,又有属性关联关系,系统通过内在的关联关系进行空间分析和属性关联查询,自动计算隐含属性并生成相关报表。这里由于篇幅所限,具体的表结构及关联关系不再赘述。

该系统数据库格式可采用mdb或gdb,采用mdb格式方便转换和交互访问,但gdb对于大数据量支持较好,且存储压缩以及执行效率上gdb也优于mdb,因此需要根据用户实际的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

为了便于用户根据需要自行修改数据库结构,系统预先设计一套数据库模板,用户执行自动建库功能时,系统根据模板生成新的数据库及相关数据表。

地籍成果库空间图层及属性结构 表1

4 系统功能设计

依据“地籍调查数据成果自动化建库”的建设目标与要求,分解自动化建库的建设内容,结合数据分析进行系统功能设计,总体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地籍建库系统功能结构图

4.1 自动创建地籍成果数据库

(1)自动建库建表

自动建库功能允许用户自定义地籍成果库名称及存储路径,系统将在用户指定路径下生成相应地籍成果库(.mdb格式),并在库中构建相应的空间图层及关联属性表,生成的数据库表如图3所示。

图3 自动生成数据库表

(2)dwg成果数据入库

地籍成果数据入库功能实现用户指定的村落dwg数据中的线图层(宗地线、房屋线)转换成矢量shape数据格式面图层,然后将dwg数据中相应字段属性值保存至面图层属性表中,并自动计算宗地面的面积,同时将dwg数据中的预编宗地代码、权利人等注记信息保存至面层属性表中。

4.2 宗地信息提取入库

(1)宗地代码自动生成

宗地代码为19位,由6位县级区划代码+3位地籍区代码+3位地籍子区代码+2位权属类型代码+5位宗地顺序号构成,系统根据4.1(2)中已入库宗地面属性自动生成宗地代码并存入新属性字段,系统对由于属性问题导致的错误代码自动过滤掉,由人工进行属性修正后自动生成或者由人工录入宗地代码,这里建议先修正属性再自动生成宗地代码,方便后期数据更新。

(2)外部属性挂接

系统读取指定目录中的户籍权源材料等相关信息,通过预编宗地代码及宗地代码,提取已有表格的属性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相应表字段中。同时,根据空间关系,判断每个房屋面所属宗地面,将该宗地面的宗地号赋值给房屋面的隶属宗地字段。判定规则:若某一矢量房屋面在某一矢量宗地面内,即认为该房屋面属于该宗地面。

(3)获取宗地四至

宗地四至包括东至、西至、南至、北至,系统提供自动获取与手动修改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宗地四至的获取与保存。其中手动修改,是通过手动分别选取宗地相邻宗地块,系统自动判定该宗地为那一四至,并将该宗地名称保存对应四至字段中。采用自动与手动相结合的方式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自动识别产生的出错率。

4.3 界址信息提取入库

(1)生成界址点

系统实现自动提取宗地面图层中所有拐点,按照顺时针顺序逐一导出至界址点图层,保证同一位置有且只有一个界址点,并将相应的点信息(如界标类型、界址点类型、要素代码等)复制到数据库界址点属性表中。

(2)生成界址线

系统将界址点按照宗地内的顺时针顺序逐一生成界址线图层,并将相应的线信息如界址线长度、界线性质、界址线类别、界址线位置等提取到数据库界址线属性表中。

(3)生成地类界线

系统将地类图斑图层导入到数据库中,并进行属性表的赋值,同时将地类图斑图层的边提取生成地类界线,并将地类界线及其属性值导入到数据库中。

(4)生成行政界线

系统将行政区图层导入到数据库中,对属性表相关字段进行赋值,并使用大地坐标计算行政区的面积(单位:平方米,保留两位小数),同时,系统将行政区图层提取生成行政界线,并将行政界线及其属性值导入到数据库中。

4.4 成果的输出

系统根据数据库中属性表关联关系,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生成各类报表,并提供报表导出功能,常用报表包括:地籍调查表、申请书、房屋调查表等。

5 系统的实现

5.1 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

该项目系统开发采用的语言为Arcobjects+add-in+Python,开发工具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IDLE(Python GUI),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7 Professional,客户端部署及运行支撑软件为ArcMap 10.2。

5.2 系统成果展示

(1)系统启动

该系统以工具包的形式部署于ArcMap toolbox面板,启动ArcMap打开toolbox“地籍调查工具”菜单即可按流程操作系列工具(如图4所示)。

图4 系统工具集界面

(2)宗地信息自动处理

系统通过导入CAD地籍成果、数据转换、信息提取、空间关系计算、属性关联查询等一系列操作完成宗地信息的提取、处理及存储,入库后的宗地图层如图5所示。

图5 生成宗地与房屋图层

(3)界址点及界址线处理

界址信息的相关操作包括界址点提取与修改、界址线提取及相关属性信息的提取等,界址空间信息的处理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生成界址点与界址线图层

(4)地籍成果库叠加效果

地籍成果数据库空间数据最终的处理成果包括宗地信息、房屋信息、界址点及界址线信息,具体的叠加展示效果如图7所示。

图7 地籍库要素叠加效果

6 结 论

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建库系统结合本地工作需要,采用预定义的标准化建库流程,基本满足本地化地籍内业成果建库需要。

不同部门或地区地籍成果建库流程会有差异,为了满足更大范围的建库需要,需要进行如下改进:数据整理与建库流程可定制化管理;支持数据库数据表的定制化导入导出;与国家标准对接,实现地籍成果数据库垂直上报。

猜你喜欢

建库界址图层
CASS地籍图中界址信息批量转出方法研究
“数字温县”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解密照片合成利器图层混合模式
巧用混合图层 制作抽象动感森林
高校图书馆回溯建库探微
中文期刊回溯建库的实践与思考——以贵州省图书馆为例
跟我学添加真实的光照效果
地籍数据库点线拓扑一致性并行检查方法*
在ArcMap中实现对金图建库系统中界址线属性的便捷录入
基于数据字典的空间数据库通用建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