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的探索与实践

2018-08-29甄云鹏李盼盼唐名阳罗名海

地理空间信息 2018年8期
关键词:公报国情武汉市

甄云鹏,李盼盼,唐名阳,罗名海,程 雄

(1.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22;2.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以武汉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为例,开展了城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的构思、设计、编制、对接及发布等流程研究,对于推动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在城市中的全面开展、提高社会公众对地理国情的认识、拓展地理国情成果的广泛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1]。

1 总体流程

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是按照国家要求,依据“有价值、可公布、受关注、可获取”的原则,考虑政府宏观决策重点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关切热点,筛选并建立反映地理国情信息的基本内容和统计指标。编制发布城市地理国情公报,一要精心撰写突出城市特色;二要沟通对接消除数据矛盾;三要加强审核确保质量可靠,其编制发布的总体流程主要包括成果数据领取——公报设计与编写——行业部门对接——公报内容修改完善——报请审查备案与发布等环节,见图1。

成果数据领取,是在明确公报编制任务后,按照国家、省有关测绘成果领取和使用规定,向上级地理国情成果保管单位申请领取城市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

公报设计编写,是在研读并明确公报目标、定位和作用基础上,开展公报内容体系构建、文本内容设计、底图与专题图制作等。

行业部门对接,是结合公报中涉及的城市行业管理内容,从指标采集标准、数据时点、统计口径、数据范围等方面,与不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沟通与对接,找出差异、解决矛盾,可采取召开专题对接会、发函征求意见、重点单位上门对接等多种方式。同时,结合对接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公报内容,形成公报送审稿。报请审核备案与发布,是按照相关程序,由市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市普办)将公报上报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省普查办)审核备案后,报请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发布媒介包括各级政府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报纸及其他新闻媒体等。

图1 地理国情普查公报编写发布总体流程

2 内容形式设计

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是基于地理国情成果,采用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文字、表格、地图等形式,从地理空间角度展现城市地理国情要素的分布状况和特征。其内容形式设计参照了国家[2]和省级公报[3]的基本体例,并充分发挥市级地理国情成果“指标划分细、采集精度高、收集资料广”的特点,结合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细化和扩展。

2.1 数据基础

1)数据源,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的数据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理国情数据,包括地表覆盖数据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二是行业专题数据,主要是利用收集整合的多行业专题数据资料进行定位上图得到的空间化数据。

2)时点,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的时点有2个,地理国情数据时点为2015-06-30,行业专题数据时点为2014年12月底。

3)单元分级,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的单元分级结合了地方管理实际,分为市、区两个层级。市级层面上,以上级下发或民政部门认可的法定市域界线为准;区级层面上,由于托管、设立开发区、自贸区等原因,存在实际区级管理单元与法定行政区划管理单元不一致的普遍问题,以实际区级管理单元为准,可更好地满足市、区两级政府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2.2 内容设计

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分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首部包括标题、发文单位和成文时间等;尾部包括编写说明和相关注释等;正文涵盖4部分,一是总体情况;二是自然要素;三是人文要素,四是专题要素。

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正文内容有4个特点:一是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对海拔、坡度、地貌分级进行了调整,去掉了本区域不存在的中海拔、高海拔、极高海拔区域和极陡坡地。地理区划按实际管理单元划分,由普查验收的13个行政区拆分为16个区级管理单元;二是深化了人文地理要素,重点增加了反映城市建设的城市道路、轨道交通、重大交通设施(桥隧)、人工堆掘地(建筑工地)、构筑物(工业设施、堤坝、温室大棚)、城镇综合功能单元(居住小区、工矿企业、单位院落)等要素,细化了房屋建筑区内容[4];三是扩充了行业专题要素,增加了地理单元、人口和基本公共服务;四是弱化了自然地理要素,未体现种植土地、林草覆盖的二级分类数据内容[5];五是横向对比了16个区的差异情况,反映了各区特色,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内容

2.3 制图设计

1)地图比例尺。比例尺是根据地图区域范围及表示内容决定的,其刻度应尽量取整,避免给实际距离测算带来麻烦。为保证地理要素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的地图以A4幅面(210 mm×297 mm)为标准尺寸,基本比例尺确定为1∶80万。

2)底图设计。底图是专题地图的数学和地理基础,是专题地图内容的控制骨架,起定向定位作用,同时也是与专题内容紧密联系的不可缺少的地图内容[6]。底图应必须保证地图所规定的精度,还应表示足够的指示地理位置的标志。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底图的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形、交通网络、行政区划及其中心等。

3)专题设计。专题地图分专题内容和地理底图两大部分,内容广泛,主题多样,通常采用专门的表示和符号系统[7]。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的研究内容与表达需求决定了其地图主要为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包括分级设色法、点值法、范围法、统计图表法、质底法等,形式上采用了圆环图、金字塔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多种统计图表。

4)制图综合。制图综合过程实质上是地图内容的选取与概括过程。在专题制作过程中,如果所有的信息全部展现在地理底图上,将会影响专题要素的表达,这就需要根据地图比例尺、区域范围、专题等进行内容取舍。武汉市地理国情成果精度相对单一,无法通过概括方法得到低比例尺的成果,采取了取舍方法设定底图地理要素的面积阈值,以实现制图要素的综合。

5)ArcEngine辅助制图。对于地图上繁杂的统计图表,传统的方法是基于ArcGIS和Excel人工量取柱状、折线的高度或位置,进而着手绘制,该方法操作复杂、耗时较长。武汉市地理国情公报中涵盖了市区两个层级的大量统计信息,为生动展现各单元地理国情“家底”,满足公报地图编制需要,应用C#语言、基于ArcEngine进行了二次开发设计[8],实现了直方图、立体柱状图等图形的智能绘制,制图流程从原来的“确定比例尺—基于Excel表格数据进行比例尺下高度换算—手动创建要素”转变为“确定缩放比例—导入Excel数据—自动生成要素”,大大提高了统计图表的绘制效率,见图2~5。

图2 专题地图批量制作系统界面

图3 公报专题地图

图4 公报专题地图

2.4 微信公众号设计

为便于社会公众了解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传统纸质媒介的基础上,以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形式,发布了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的主要内容,见图6。依据“统一性、可读性、安全性”等原则,考虑网络传播速度和地理信息安全等问题,对公报中的地图进行了以下处理:

1)删除地图比例尺。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根据地图比例尺,可从地图上量取实地相应的距离。为确保对外公布的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微信版在对外发布时删除了地图比例尺。

2)降低分辨率。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内容丰富、数据量大,为防止数据泄露,在保证地图可读性的情况下,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微信版公报降低了地图分辨率。

图5 《武汉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封面

图6 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微信版

3 思考与展望

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的发布,加强了城市地理国情工作的普及与宣传,提高了社会公众对于地理国情的认识与关注,对于其他城市发布地理国情公报、推动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在城市中的全面开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现阶段,地理国情已成为新时代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转型发展的一项新事业,在普查成果发布基础上,持续开展监测成果发布,还需要在体制建设、成果分析、创新发布等方面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成果发布制度。依据新修订的《测绘法》,加强地理国情监测法制建设,适时拟订《城市地理国情监测管理办法》,明确地理国情监测管理体制,规范地理国情监测活动,推广监测成果利用,健全监测成果发布制度,提高监测成果共享应用水平。

二是开展成果差异分析。从调查对象的定义、采集指标分类、采集时点、采集尺度等方面,开展地理国情成果与国土、规划、林业、水务等其他重点行业信息的横向比对分析,找出差异、解释原因,一方面验证自身成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找出差异;另一方面通过主动对接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实现地理国情数据向行业专业角度的转换,为各部门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公共基底,拓展地理国情融合应用。

三是创新成果发布形式。基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成果,开展地理国情公报、皮书及专报等多形式相结合的成果发布。地理国情的生命力在于持续监测与应用,持续加强对地理国情信息的深度挖掘,融合经济社会和人文等信息,创造性地开展综合统计分析,并坚持定期发布成果,在横向对比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纵向的历史变化分析,将历年成果连续对照起来,从历年数量变化的 轨迹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发现变化、寻找规律、预测趋势、提出建议,从而服务政府决策和管理。

猜你喜欢

公报国情武汉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家国情 诗词魂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速读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民航空管2018年运行统计公报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
从公报解读2014